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中国典当业的起源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当,是主要以财物作为质押而有偿有期借贷融资的金融经营机构,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金融行业,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型和源头。典当业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经济活动形式,以其低风险经营来便捷地调剂资金余缺缓急的功能特点,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均难以为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笔者曾从社会风俗史视角入手对中国典当史进行了一番初步的研究①,本文试图进一步探析、廓清中国典当业起源与流变的历史发展轨迹,向方家请教。一、汉代──初见萌芽典当的传统称谓用语主要有:质、赘、典、当、解、押、典当,以及与…  相似文献   

2.
应璩诗论略     
应璩(190——252),字休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其祖应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裴注引华峤《后汉书》,“后”字原脱,据《隋书·经籍志》补);从父应劭,字仲瑗,博学多识,撰有《风俗通》、《汉书集解》等书,为世推重;其兄应(王易)(?——217),字德琏,“学优以得文”(《文心雕龙·才略》),建安七子之一;其子应贞(?——269),字吉甫,“善谈论,以才学称”(《晋书·文苑传》);汝南应氏,真可谓“世济文雅”(张溥《应德琏·休琏集题辞》)了。关于应璩的生平,本传(附见于《魏志·王粲传》下)极为简略,但从裴松之所引《文章叙录》中,我们可得一梗概: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典当业除动产典当外,还开办有存款及发行钱票业务等。当代典当业则开办了近代典当业极少开展的房地产抵押典当与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但被禁止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在动产典当方面,近代典当业收当范围远大于当代典当业。近代与当代典当业在典当及赎当手续、当期、息费制度上都有差异。二者在续当方面差异不大,但近代典当业还有上利、顶当等做法。在绝当方面,近代典当业所定宽限期远较当前为长。近代当铺对满当物的处理,一般是与估衣铺、钟表铺、古玩铺等联系,而当代典当行多采取委托拍卖行拍卖或在营业场所内设柜台变卖等做法。  相似文献   

4.
宫刑为中国古代五刑之一.虽然宫刑不与中国古代社会相始终,但其别称颇多.试考述如下:一曰椓刑.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六二《刑一》谓:"苗民费用灵,制以刑,……劓、刵、椓、鲸."由此,知?刑始于上古之有苗氏.》尚书·吕刑》有"劓、刵、椓、鲸",《诗·大雅·召旻》曰:"昏、椓靡共."孔颍达疏:"此?毁其阴,即割势是也."今本《诗经全译》唐莫尧注释说:"椓,宫刑."按孔疏,椓刑殆因木制的刑具"椓"而得名.许慎《说文解字》说文六上《木部》谓"椓,从木".刑具椓,后世不传,据《说文》载,仅知其为木制品.  相似文献   

5.
《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只有两章,每章十六个字.因倒句为韵,两章只有一个字(兄与君)不同.原文录下:"鹑之奔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疆疆,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本诗写的到底是什么呢?《小序》说:"《鹑之奔奔》刺卫宣姜也.卫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清人庄有可《毛诗说》云:"鹑之奔奔,刺公子顽蒸君母也,为惠公之言".传统的看法:这首诗是卫惠公所写的.卫惠公是卫宣公的儿子,年纪轻,眼看着哥哥公子顽和母亲宣姜搞腐化,因作诗刺之."人之无良,我以为兄",传云:"良,善也.兄、谓君之兄."笺云:"人之行,无一善者,我君反以为兄.君谓惠公."又"人之  相似文献   

6.
谈注解     
<正> 注解起源约是《春秋》"三传".汉代注解《五经》,起初也叫传.后来才叫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 (《史通·补注》)传与注意义相同,都是把文章加以解释,使读者容易明了.此外还有:解、释、训、诂、故、述、说、音、笺、章句、索隐、正义、音义、解诂、训故、诂训等名称.书中有:作者自注,他人的注,还有给注再加注的疏和疏证、笺证等等.注解的名称多,式样也多.这里只说编辑史料的注释,大体有如下几种:一、以原文为题、撰写记事文章.如《春秋》言简意赅,用几个字记述一件历史大事.隐公元年郑国一场内乱,《春秋》只用"郑  相似文献   

7.
1."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中大夫。"(《周书》卷三二《唐瑾传》,第565页)"纳言中大夫",《北史》卷六七、《通志》卷一五八《唐瑾传》作"纳言、内史中大夫"。按:《周书》本传系后人据《北史》所补,此当脱"内史"二字。2."天和中,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周书》卷三二《唐瑾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565页)"天和中",《北史》卷六七《唐瑾传》作"天和初"。按  相似文献   

8.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即“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习用。如《汉书·扬雄传》:“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周书·苏绰传》:“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乂《资暇集》:“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也,故天子叹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宋周密《齐东野语》:“虽然,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土之语,尝见侯白所注论语,谓昼字当作画字,盖夫子恶其画寝之侈,是以有朽木粪墙之语……昌黎《语解》亦云昼寝当作画寝,字之误也。宰予四科十哲,安  相似文献   

9.
<正> 顾炎武《日知录·方音》曰:“《公羊》多齐言,《准南》多楚语,若《〈易〉传》、《论语》,何尝有一字哉。”顾氏既认为自古便有“五方之音”的差异,且引《〈金史·国语解〉序》曰:“今文《尚书》辞多奇涩,盖亦当世之方音也。”但又断言《〈易〉传》和《论语》并无一字方音,这就未免前后牴牾,不能自圆其说了。黄家岱《女兴艺轩杂著·论语多齐鲁方言述》驳之曰:“古今多异言,别国多殊语。扬子《方言》‘悛、怿,改也。自山  相似文献   

10.
崔瑗、崔寔生卒年考解成崔援、崔宝父子,东汉琢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名重于当时,事迹见于《后汉书·崔明传》(明为援父)。1989年版《辞海》袭旧说分别注缓、实生卒年为“77—142”和“?一约170”,不确。兹考证如下。关于崔援。《后汉书·崔接传...  相似文献   

11.
一、据《提要》卷一一《书类一》载: 《尚书讲义》二十卷。宋史浩撰,浩字直翁,鄞县人,绍兴十四年进士。 今案:《宋史·史浩传》于浩登科年代不系年。 考《宋会要辑稿·选举》、《文献通考·选举》、《宋史·高宗纪》等书所载,并无绍兴十四年榜,此必误。 考《宋史》卷四○○《汪大猷传》称:“(大猷)登(绍兴)十五年进士……。大猷与丞相史浩同里,又同年进士,未尝附丽以于进。”又《南宋馆阁录》卷七称:“史浩字直翁,四明人,刘章榜进士出身。”案刘章为绍兴十五年状元(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十五年四月纪事),是史浩实十五年进士。  相似文献   

12.
《鹖冠子》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鹖冠子其人其书《鹖冠子》是先秦黄老学派的一部著作.《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班固自注说,作者是"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据《后汉书·舆服志》,鹖就是雄雉,其羽毛可以为武冠.推知鹖冠子可能是军人.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说:"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又《太平御览》卷五一○引袁淑《真隐传》说:"鹖冠子,或曰楚人,隐居幽山,衣弊履穿,以鹖为冠,莫测其名,因服成号.著书言道家事.马暖(疑即庞暖)尝师事之,暖后显于赵.鹖冠子惧其荐  相似文献   

13.
(一)《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周礼·春官》和《礼记·玉藻》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记史和史官制度,比之殷商更趋完备.《春秋公羊传注疏》引闵固曰:"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可见,西周以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明鬼》谓西周晚期周、齐、宋、燕皆有《春秋》.《孟子·离娄下》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就是说,按年代顺序记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事迹的《乘》与《祷杌》,其性质与体裁同于鲁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史记·十二诸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有的著作认为著名玄学家王弼是今河南省焦作市人,这是不对的。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云:“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此山阳乃指山阳郡,属于兖州而非河南。考王弼乃王粲之侄孙。《魏书·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王粲年四十一卒,他的两个儿子被杀,无后,以族兄王凯之子王业嗣。故《魏氏春秋》云:“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王业就是王弼的父亲。王粲的祖父王畅,曾祖父王龚均山阳高平人,《后汉书》并有传。王龚,顺帝时为太尉,王畅,灵帝时为司空,故《王粲传》谓“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其世系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十日"传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供学术界同仁参考.一、"十日"传说的基本内涵与流行地域有关"十日"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归藏》一书.此书今虽不传,但可以从《文心雕龙·诸子篇》中的引述窥知其概略:《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先秦文献中涉及这一传说的还有《庄子》和《楚辞》的《招魂》、《天问》诸篇.例如,《庄子·齐物论》中记有:  相似文献   

16.
辞源·黄鹤楼》条下释“一说蜀费文登仙 ,尝驾黄鹤憩此”。“”(y墿)应为“伟 (w嚙i)之误。按《三国志·蜀书·费传》载 :“费 ,字文伟。”后主时曾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表》称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宋陆游《入蜀记卷五》亦称 :“黄鹤楼 ,旧传费飞升于此……”且《辞源·费》条下释 :“字文伟。与许叔龙、董允齐名。”据此 ,《辞源》称“费文登仙”应为“费文伟登仙”之误 ,当予以匡正 ,以便修订时勘误。为《辞源》匡正一误@陈麟德…  相似文献   

17.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传》曰:“戚,斧也;扬,钺也”,训戚、扬为兵器。今案“弓矢斯张”与“干戈戚扬”相对为文,弓矢、干戈之为兵器,其义不言自明。“斯张”非兵器,则与其相对之“戚扬”亦不得训为兵器。戚当读为越,二字古通用。《国语·齐语》有“宁戚”,《淮南子·道应》作“宁越”。《说文·戊部》:“戚,戊也。”《后汉书·崔寔传》注:“戚,钺也。”皆其例证。越字通粤,《汉书·异姓诸侯王表》集注云:“粤,古越字”,是其证。《汉书·翟方进传》“粤其闻日”,注曰:“粤,发语词也”。戚即粤之借字,与斯相对,同为句中虚词。扬,举也,与张并为动词。“干戈成扬”,“干戈粤举”也。二句之义,即张弓矢、举干戈是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传》训溥为大,《笺》释溥为广,皆不以百泉、溥原为一地专有之名称。案古有以“某原”为地名者,如《大雅·皇矣》“度其鲜原”,毛、郑亦不以鲜原为一地专名,然《逸周书·  相似文献   

18.
传:赋之变体     
赋与传,彼此间可谓泾渭分明:前者属文学,后者或入经学,或归史学。但在先唐文献中,二者确乎有过一段文字姻缘,结出的果实虽不算丰硕,却堪入精品之林。我们不妨循着语义递嬗的轨迹,在严格的文体分类之外,接续上这一失落的历史谱系。一首先从一桩历史公案谈起。《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初,安入朝,……(上)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毛诗传》。”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九》“离骚传”条第一次指出“传”为“傅”字之讹。他认为:“‘传’当为‘傅’。‘傅’与‘赋’古字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典当业在销声匿迹40年后又重新出现,要重视典当业的研究,不断完善典当立法,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典当立法的必要性 自1987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成立了第一家典当行之后,典当行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至今一直势头未减。几年来典当业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行为均需一定的法律规范来调整,典当业亦如此。但是,典当在我国现行的民法或经济法中均无规定。全国目前尚未有一部统一的典当业行政管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举例法"中国的词汇研究,传统的便是训诂学.它的起源一直可追溯到先秦.如《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厶,背厶为公."《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观其方法,在训诂学上有所谓声训、形训、义训之别.上面《周易》之例为声训,《韩非子》之例为形训,《左传》之例为义训.这三种方法皆为后世所继承.但严格说来,声训和形训还可称为是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它们是从语言的声音和文字的形状去探求词义(是否正确姑且勿论);而义训,却不过是一种解释方式而已,是不能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使用的.它充其量不过是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