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障碍     
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据媒体报道的调查结果,中国人年均读书不到1本(0.7本),再看看周边国家,韩国人年均7本,日本40本,俄罗斯人年均读书高达55本。相比而言,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阅读障碍?老家把上学叫做"念书","念"除了与"读"同义,还有惦记、打算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没有做到心无旁骛,读书的目的就不纯了。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如此利诱读书人,这个皇帝不仅诗写得一般,格调也不高。  相似文献   

2.
书房情思     
很早以前,便想拥有一间书房。 而立之年,实现了梦想。当然,那时的书房不成体统,十几个平方米的房间,生活着三口之家,卧室、厨房混为一体,书房只不过是一块布帘隔起来的不到二平方米的空间。好在一岁的儿子或许是天生好书,或许是理解我的心情,很少啼哭,既是不悦,给一本书让他翻翻便很高兴了,从不象别的小孩儿撕书、扯纸。那时,经济拮据,生活清苦,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函授学习,夜深人静时,常常要“爬格子”,挑灯夜战。终于有一天,妻无法忍受这种只求个人喜好,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便大发雷霆,说我浪费电,影响她的休息。我无可奈何,便点蜡完成业余作业。妻还不罢休,说我脱离实际,放着破箱子假装仁义,面对责难的妻子和惊恐啼哭的儿子,我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相似文献   

3.
读书,从书中领略快乐是一种享受,而以书会友,以书交游,以书游艺,亦被视为雅趣。.陶渊明曰:“息交游闲业,卧起弄琴”,把整个身心放在读书、弹琴、书画上,固然是高雅,但刘禹锡“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也是一种风雅。苏轼就认为“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不读书的人,交往谈天也令人生厌,显得浅薄虚浮。  相似文献   

4.
【正】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也许你和我一样有过这种经验:一件起初看来会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后却反而让自己痛苦。比方现在大家都在热议ipad和iphone4,假设我想我也可以拥有一件,必定会很快乐。于是我高高兴兴地跑去排队购买,结果排队时被人插队,踩到脚,日晒雨淋,终于轮到我了,却说卖完了。我可能因此变得...  相似文献   

5.
驱邪纳福     
中国有句老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  相似文献   

6.
收藏木书盒     
几十年里我收藏了不少木制书盒,大概是对少年读书时代回忆的缘故,只要见到稀奇的木制书盒,就想淘到手。我收藏的木书盒根据时间分段有明代木书盒、清代木书盒、民国木书盒等,可谓品种繁多。其中一个紫檀木书盒比较有特点,是我喜欢的木书盒之一。此书盒为古代放置珍贵书物用的,长30.5厘米,宽15.5厘米,高8厘米,外形雕有古代传统画中的花与鸟的纹饰,整个构图和谐而不死板,有淡淡的中国画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年我想送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给大家,这就是"让阅读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习惯". "阅读能成为一种习惯"吗?实事求是地讲,较难.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物质形态占据显要位置,人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幸福与否主要还在于看他财富的拥有程度,整个社会显得比较浮躁、功利和现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灯红酒绿,诱惑很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的确不多.  相似文献   

8.
正农家书屋就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建在行政村且具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相应阅读、播放条件,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据调查,我国农村农民人均拥有图书量(不包括学生课本),人均每年0.1册书,也就是10个人1年才有1本书。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农村试点农家书屋,现已经实行了10年,这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从根本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大学数学教师,主要为大二大三的学生讲授概率统计系列课程。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拥有一本好的入门书,能给学生打开眼界,影响他们的今后之路。最好的统计学入门书,就是那些开启兴趣之门的科普书籍,让我们看看那些有趣的统计科普书籍吧!  相似文献   

10.
詹玮 《青海统计》2007,(10):42-42
我心目中的图书馆,是一栋白色的小楼。它座落在一个幽静的小山坡下,山坡上草儿青青,野花点点,前面还有一片湛蓝的湖水。当我走进图书馆时,有一个声音对我说"您好,请问您要看什么书?"咦!我惊讶极了,因为我身边没有一个人。原来是一个高科技的自动感应讲话仪在发出声音。我马上说"我要看动画类的书。"它说"请到三楼。"话音刚落我感觉自己在移动,我的前面出现了一块  相似文献   

11.
谭书 《四川省情》2005,(9):45-46
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农村2005年月4月21日,虽是初夏,却骄阳似火。一队衣着举止不象农民的人正向一边远农村——资中县鱼溪镇苦竹村送化肥。领队的是一位30岁出头的白面书生,虽然充满着十足的书卷气,却全身散发着泥土味。他一边扛肥料,一边与农民亲切交谈,胜似亲人;他对农民、农村、农业了如指掌;他与农民有着水乳交融的感情。此情此举引起了路过此地的记者的关注,记者以新颖的视觉搜寻着这件不平凡事迹背后蕴藏的重要新闻线索。于是,记者上前向一位接受肥料的老农民何大爷打听:才知这位领头的书生名叫邓秉和,是资中县鱼溪镇农村信用社党支部书…  相似文献   

12.
地书情缘     
一天下午,我在路上漫步,看见小广场有三位老者在地砖上写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日依山尽"等诗句,清楚地显现在地砖上。我十分惊诧,在地砖上居然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来。一老者告诉我:"这叫地书,它的最大好处是能修身养性,有益身心健康。"几位老者热情地向我讲解地书的书写要领,还邀请我同他们一道写字。从此,我每天边学边写,半年后,我的地书居然写得有模有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统计我读过不少关于读书学习方法的书,也编辑出版过这方面的著作,但是,当我一拿到这部书稿时,顿时为作者独特的编书角度,良苦的编书用心所吸引了。作者开篇不谈一般的读书学习方法,也不介绍什么读书学习的成功经验,而是用“读书学习的误区”来展开它第一部分的内容。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者谈到明人文嘉的《明日歌》,朱光潜先生的“读书学习切忌拖”,华罗庚先生谈学习的素养与机遇的关系,夏衍同志的两次发愤,英国大科学家培根的蚂蚁与蜜蜂之说,和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蝴蝶的启示等等,从这些生动事例和故事中,我们得…  相似文献   

14.
观点传真     
《四川省情》2008,(12):2-2
现在买房就是爱国以"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为治学根本的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近日表示:"现在买房,就是爱国"。"作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大原因的两大发动机之一,房地产发动  相似文献   

15.
吴伟 《中国统计》2007,(11):25-26
我喜欢爬山,因为爬山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积极向上的过程。虽然这其中充满了荆棘和艰辛,但当你攀上"高峰",去俯瞰四周时,你会体验到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如果把我的人生喻为在爬山,那么,我的军旅生涯则是我成功翻越的第一座大山,现在的我,又在翻越我人生旅途的第二座大山。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期望拥有一个舞台,我们期望着它足够大、足够光鲜、足够让自己有面子。是的,曾经的我也一度这样认为,我有学历、有理想、有抱负,我认为只有北京这个舞台才拥有适合我的灯光,我不能理解父母把我从那个代表着全国中心的舞台揪回来,不理解把我从都市白领女青年这个光鲜的身份变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统计人。我埋怨过、抗争过,但却在埋怨和抗争的过程中找到了"舞台"的真谛—"舞台处处有,灯光好坏不重要,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现在正是"乏"的季节,万事慵懒,我本人也脱不了俗,打得起精神上班,打不起精神动笔.但是,当这本<实话"石"说>以全新的妆容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便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于是,捡了一个潋滟之天,拾笔弄墨,小做拙文.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曾经随我读书、现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管理信息部供职的谢俊联系我,说是根据领导指示写了篇稿子,问我能否向哪个期刊推荐一下。我看了稿子,感觉挺有意思,稍作修改后推荐给《调研世界》顺利刊出(2018年第1期),就是这篇“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研究——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之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一"线"对我来说,非统计莫属。因为统计我找到了事业的方向,因为统计我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因为统计我拥有了永远无法舍弃的别样情怀。与"她"结缘2003年刚踏出校园就跨进了统计的大家庭。说起当初的选择,是即将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的一次懵  相似文献   

20.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去长春出差的路上看见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一本叫做《手艺中国》的书,出于好奇,回来后便买了一本。写这篇文章前,我把这本书翻看了两遍。第一遍,只是发现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是美国学者鲁道夫·霍尔梅,写的是一部关于20世纪30年代版的关于中国日常手工艺的田野调查报告。读第二遍时,才发现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