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元代初期成吉思汗对朱子学的接受、忽必烈对朱子学官学化的推进后,元仁宗皇庆二年诏令恢复科举与颁布《中书省奏准试科条目》,标志着朱子学官学化的确立,朱子学作为官学开始上升为国家意识,实现了科举、经术教育、朱子学三者的融合,巩固了朱子学“四书五经”学术体系的地位。朱子之学适应了元朝经世致用治国之策的政治需要,与元朝文化高度契合,受到各群体的共同推崇。  相似文献   

2.
付琼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22-126
从刊刻数量、刊刻密度和刊刻机构来看,《文选》在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时期是一部十分流行的文学经典。它的流行主要不是源于学术驱动,而是源于文学驱动。《文选》流行的程度和文学教育作用的发挥与号称“《选》学中兴”的清代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如果考虑这一事实,清代以来所谓明代《文选》学衰落的定评,就显得失于稳妥。  相似文献   

3.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2008,28(2):123-127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潘清 《河北学刊》2005,25(6):163-168
元代江南寓居着因各种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承袭上辈的官职入仕。元朝开科以后,相比继承爵位,生长或生活在江南的蒙古、色目人更加积极地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由于受到江南地区深厚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部分蒙古、色目官僚具有较高的儒学素养,在政治实践中能够本着爱民之心。推行儒家的仁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蒙古、色目中的学者型官僚,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动荡时期,几乎都选择与元朝共存亡,一时“殉国”者层出不穷,完成了理学意义上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5.
元代经至元、元贞、大德数十年的发展,社会渐呈稳定局面;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以袁桷、虞集和黄清等人为代表的力主雍容典重、盛大舂容的文风。然而随着元朝迅速衰落,社会陷入战乱,文学风气也一转而变为真实、质直而局促。这固然属于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但仍可看到不同作家个体在其中的挣扎和调整。莳顿虽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太高,然而可以视为易代之际文学风格转换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6.
元代经至元、元贞、大德数十年的发展,社会渐呈稳定局面;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以袁桷、虞集和黄(?)等人为代表的力主雍容典重、盛大舂容的文风。然而随着元朝迅速衰落,社会陷入战乱,文学风气也一转而变为真实、质直而局促。这固然属于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但仍可看到不同作家个体在其中的挣扎和调整。舒頔虽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太高,然而可以视为易代之际文学风格转换的标志性人物。  相似文献   

7.
《诗经》与元代科举张祝平元代科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在行省一级举行,会试于次年二月在大都中书堂举行,殿试紧接会试在三月举行。乡试、会试考试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殿试仅试以策论。《诗经》考试是在乡试、会试中进行。我们将元代科举的规定与唐、宋两代比...  相似文献   

8.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选》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此书选录了东周、秦、汉、三国、晋、宋、齐、梁八代诗文作品700余篇,英华荟萃,佳作如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远在隋唐之际,就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文选》。当时称研究《文选》的学问为“文选学”。“文选学”研究的方面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本文拟对《文选》的编者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文选》的主编者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是毫无疑义的。《梁书·昭明太子传》云:“所著……《文选》三十卷。”《南史·梁武帝诸子传》云:“(昭明太子)所著……《文选》三十卷。”《隋书·经籍志》著…  相似文献   

10.
李金坤 《人文杂志》2003,(2):124-130
“唐人最重《文选》学” ,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创作诗文之需要 ,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科举考试之需要 ,而归根结底却是为了科举考试。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为了满足广大士子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文选》的要求 ,李善注《文选》和《五臣注文选》等注本亦便应运而生 ,由此形成了唐代“文选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迎来了中国“文选学”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1.
延祐科举的恢复令广大士人欢欣鼓舞,改变了从吏进的入仕方式,对于馆阁文风的成熟有着重要影响。延祐首科得人之盛,引发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引导着天下学风与文风的走向。元代游士盛行,某种意义上说是取消科举后,文士入仕无门造成的奇特现象,成为元代一道独特的风景。延祐科举拯救了新生代文人的科举梦,同时也避免了他们重复老一代文士的遗憾,对于广大文人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进而改变了元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12.
过去,有人认为元朝的社会经济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甚至是“经济逆转”。事实上,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元代国家的空前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元代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的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光辉的成就。在北方水利灌溉事业方面,元代是发展比较迅速而且卓有成效的。 元代统治者对于水利灌溉事业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  相似文献   

13.
<正> 解放以来,历史学界对元代藏族史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以及西藏僧俗人士在元朝朝廷的活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这一时期西藏与蒙古皇室的关系的认识。韩儒林先生的《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一文,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开创性的代表作。它以大量确凿的史实说明了西藏是元朝版图的一部份,论述了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的专门机关宣政院及其属下的三个宣慰使司  相似文献   

14.
杨宗红 《青海社会科学》2014,(2):130-135,157
冯梦龙早年为了科举,治《春秋》颇勤,编有众多《春秋》著作。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冯氏春秋学有许多可观之处,首先是广收博览,资料丰富,编撰灵活,注重实用;其次是注重史实,不盲从,不虚谈;再次是尊经重史的倾向。冯梦龙春秋学虽为科举,广用胡安国《传》,却也有其寄托。他强调"职"与"分",主张君臣培德修己尽职,重视对《春秋》大义中"名分"阐发。  相似文献   

15.
从释词走向批评——《文选五臣注》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释词走向批评———《文选五臣注》研究评析王立群《文选注》研究是20世纪《选》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钱锺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论及《文选》时曾说过:“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蔚然成许学者,惟《选》学与《红》学耳。”...  相似文献   

16.
元代司法制度的特点赵文坦,孙成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典章制度也颇具特色。本文掇其要者,粗陈大概。或有错漏之处,还望方家教正。一、中央并设两个最高审判机构《元史·刑法志·序》言及元代法制弊端时云:“然其弊也,南北...  相似文献   

17.
元代的新安理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举仕宦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簪缨仕宦,荣宗耀祖,是徽州学人的一贯追求。但是,综观宋、元、明、清时期徽州的地方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徽州学人在科举仕宦的道路上出现一个显著的马鞍形:宋和明清成就辉煌,元代陷入低谷。宋代,徽州学人科举仕宦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与申检体覆救灾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元代北方水旱灾害的专门研究,基本处于空白。1938年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了元代水旱等灾害的年次。1964年肖廷奎等分析了河南省元明清时期的旱灾周期①。1997年出版的《北京历史自然灾害》研究了大都路水旱灾害②。这些,或拘于年次,或限于一省一路,没有说明元朝申检体覆减免税制度、水旱灾害的分布特点,受灾路府州县数量、元朝国家救灾措施等。特别是1982年中央气象局主持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建立了1470~1909年旱涝等级序列③,仍不包括元代。本文研究时段,从太宗十年至至正二十六年(123…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元代戏曲家白朴,生活在金元交替、元灭南宋一统中国的时代。这期间,蒙元统治者中止了科举,但却采取了举贤荐能的措施。中统二年(1261)五月,进拜中书右丞相的河南等路宣抚使兼江淮经略使史天泽,荐举白朴出仕蒙古政权,而白朴“再三逊谢” (王博文《天籁集序》)。元代一统之后,白朴徙家金陵,江南行台监察师巨源又推荐他出仕元朝,他以晋代嵇康给山涛的绝交书为由,婉言回绝,说“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见《天籁集》)那么,白朴为什么拒不出仕蒙元?这是历来评论家十分关注而看法又颇为纷歧的问题。澄清这一问题,对于分析白朴的思想和研究他的创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元代官营高利贷资本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官府经营高利贷,自《周礼·泉府》启其端,之后代有其事。元朝虽然时间不长,官营高利贷却得到了巨大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对元代官营高利贷的研究,早年翁独健先生在《斡脱杂考》中曾个别地涉及到了。近年来,乔幼梅老师的《宋元高利贷的大发展》一文,在集中整体描述元代官私高利贷资本的同时,对此也有所论述,并称元代官营高利贷达到了古代官营高利贷的顶峰,但仍很简略。本文拟从它的构成、利率、经营方式及其历史作用等方面再作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