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夺巢大战     
儿时,我家屋后有几十棵高大的白杨树,春天一来,乌鸦和喜鹊便来这里建造家园。乌鸦是成群来的,它们占据了树林的大部分,在一棵树上筑一个或几个巢,蔚为壮观。喜鹊是一家一户,两个一对而来,只在林边孤树筑巢栖息。鸦和鹊的巢,从下边看都差不多,粗粗糙糙,像一堆堆乱柴火。但内部装修得却极其精致。我小时候淘气,常常躲开祖母的视线爬上大树看个究竟。鸦、鹊们巧  相似文献   

2.
我家窗外,原有几株大杨树,树上还有喜鹊窝。站在窗前,时常可看到喜鹊飞来飞去,听到它们的歌唱。人说:喜鹊叫喜事到。我看到喜鹊心中就高兴。可是,当春天到来时,大树被砍了,紧接着,车来了,机器来了,施工队来了,破土动工后,大楼一层层起来了。我看到喜鹊四处飞着,不停地叫着,但那叫声却无法令我快乐,我分明听到,它们似乎在寻找自己那突然失去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小时侯,家在农村,院子里有一排杨树,每逢夏天,整天能听到许多鸟儿在树荫里鸣叫。喜鹊啦,麻雀啦,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的叫声,很是热闹。碰巧也有鸟儿来树上做窝。那时候,似乎鸟儿特别多,也没有什么禁止捕鸟之类的说法,时常能见到大人不知从哪里逮了鸟儿来哄小孩子玩,增添了孩子许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阎中昌 《山西老年》2009,(12):13-13
1948年秋,五谷飘香。刚刚经过土地改革的盂县北关人,正兴高采烈地收获着属于自己的丰收果实。一天,我和父亲刚刚从地里回来,就见村干部领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到我家。农会主席对我爹说:"老  相似文献   

5.
在素描教室上课的时候,我看见两只黑色的大鸟从窗前飞掠而过。 我问学生那是什么,他们回答我说:“那不就是我们学校里的喜鹊吗?” 素描教室在美术馆的三楼,周围有好几棵高大的尤加利和木麻黄,茂密的枝叶里藏着很多鸟雀,那几只喜鹊也住在上面。  相似文献   

6.
患难朋友     
暑假去农村的姥姥家,坐在汽车里,经常看见有喜鹊从田野里飞起来。在城里偶尔看见一只喜鹊,就觉得会有什么喜事发生。不过,在姥姥家,喜鹊每天能见上几十只,也不至于天天都有喜事吧? 姥姥家有条刚养了几个月的小狗,浑身白白的,挺漂亮。不过,我刚进大院门的时候,小白狗出于忠诚,到底还是冲我龇出一口尖利的牙,向我示威。幸亏有条铁链拴着它,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文献[1]对江苏杨树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杨树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从杨树资源培育产业、杨木加工产业和杨树产业调控政策几个方面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从而为政府部门和林业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杨树产业的战略思考(Ⅱ):战略措施与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文献[1]对江苏杨树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杨树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从杨树资源培育产业、杨木加工产业和杨树产业调控政策几个方面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从而为政府部门和林业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童年错事     
告别童年已经许久,时常忆起那时的趣事,与小朋友共享快乐。今忽又想起,童年时我还做了许多蠢事、错事,为什么不写出来,给小朋友们做鉴戒呢! 掏雀蛋一条水流甚旺的小河,弯弯曲曲从树林穿过。河边两岸都是几十年树龄的杨树、柳树。春天一到,村里村外就成了鸟儿的乐园——这是它们忙碌而又兴奋的季节!乌鸦、喜鹊最先在树权上筑起外表粗糙,内里精细,非常显眼的大巢;麻雀也忙忙碌碌叼  相似文献   

10.
我家的那个小山村进村就爬坡,浊漳河从村前流过,不管是东北方还是西北方,都有长满柿树的山坡包围。在众多柿树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土窑洞西侧的那棵老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我家玩捉迷藏的游戏。  相似文献   

12.
我家住一楼.我家楼后面是几间平房,住着对退休的老年夫妻。从我家后墙到他们家的前墙,都属于他们的院子。老人在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还有一个葡萄架。老爷子喜欢京剧,经常边干活边唱,非常滋润。但是,这可苦了我了。我周末想好好休息,大早晨就能被折腾醒,因为老爷子紧贴我家后窗边哼京剧边侍弄他的蔬菜和葡萄。  相似文献   

13.
我做对了     
星期一,我背着书包正急匆匆地向学校走去,忽然听到一阵带着惊恐的鸟叫声。我循声望去,见几个小男孩正围着一个大男孩。原来这大男孩手里拿着一只小喜鹊。这小喜鹊可以算是乳臭未干吧。小  相似文献   

14.
用勺吃饭     
孙志才 《社区》2011,(28):52-52
中秋前夕,我到好友老孟家送中秋贺礼。临行告辞时,老盂拉住我说:“老张,你已经两年多没在我家吃饭了,今天说啥也得在我家吃了饭再走。”我拗不过,只得随老孟进屋。  相似文献   

15.
难忘老墙门     
魏信德 《社区》2005,(10):57-57
老墙门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从老墙门走出来的我,却越来越怀念老墙门,怀念在老墙门度过的时光,怀念老墙门的温馨……10岁那年,我家从乡下迁入城市,就一直住在老墙门里。那时,宁波的民宅差不多全是老墙门。老墙门有大有小,大的老墙门能容纳三四十户人家,小的也能住上四五家、七八家。我家住的那个老墙门属中型规模,住了十五六户人家。由于老墙门是敞开的、开放的、相通的、透明的,老墙门也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里面的十几户人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就像是一家人。大家亲密无间,互帮互助、相处十分融洽。如果哪家有事情,只要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6.
存车     
付卫星 《可乐》2011,(9):65-65
一日,几个朋友到我家聚会,喝高了,天色又晚。就留下来过夜。  相似文献   

17.
用勺吃饭     
中秋前夕,我到好友老孟家送中秋贺礼。临行告辞时,老孟拉住我说:老张,你已经两年多没在我家吃饭了,今天说啥也得在我家吃了饭再走。我拗不过,只得随老孟进屋。当我坐下,老孟开始分发餐具。令人奇怪的是,老孟只给了我一双筷子,他的  相似文献   

18.
张善培 《北京纪事》2014,(8):103-104
老北京人在夏季来临时,会根据自家的条件,把居住的环境弄得很凉爽。天棚,也叫凉棚,自明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皇宫王府,达官贵人以及胡同中的大宅门、四合院儿,街市中的大饭庄、大商场都讲究搭天棚,以遮骄阳祛暑热。搭天棚,也叫搭天花、搭彩、搭凉棚,有席棚、布棚、玻璃棚等数种。老北京时除用于乘凉防酷热外,也常用于四合院儿或饭庄里办喜事,如娶媳妇嫁闺女,老人做寿,儿孙出生后办满月,以及丧事等。老北京时有专门经营搭棚的棚铺,每逢进入夏季就自带席箔、杉槁、麻绳等物料给住户去搭棚。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家每年都要在小四合院儿中搭个棚。我小时候也在院儿里见识过那些搭棚匠的娴熟技艺。这些棚匠搭棚立杉杆架子时讲究不刨坑,平地立起,整个棚架子严丝合缝,中间绝无一柱。其中有个瘦小的棚匠,爬杆登高非常敏捷利落,噌噌几下子就爬到几丈高的杆上端,就像“猴子爬杆”那样灵巧快捷,当时把我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仅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我家的四合院儿搭起一座高耸遮过院落房顶的大棚。那棚的四面都留有通风透气的空当,天棚正中还搭有两三个可启闭的“天井”,好比汽车的天窗,早晚可拉开卷席通风透气,非常方便。席棚在伏天后,仍由父亲找的棚铺匠人们拆除。天棚下既是大人们乘凉休闲之所,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儿跳猴皮筋、跳房子、抽陀螺、拍洋画儿、翻花绳等游戏的最佳游乐场。  相似文献   

19.
好邻居     
北野 《社区》2008,(13):58-58
搬家了,我最想念的是我在银枫家园居住时的邻居们。高阿姨家就在我家旁边,是离我家最近的邻居,高阿姨是那种传统的省吃俭用的女人。搬家时,我把过期的报纸、杂志都给了她。我心想,扔了不如让高阿姨拿去卖废品,还能换几个钱。高阿姨也很高兴地收下了。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7,(12)
订规矩马克·吐温喜欢借书。邻居很小气,不想借给他。一天,马克·吐温又来借书。邻居说:"好吧。不过,我和妻子刚刚订了个规矩:从我这儿借去的书,必须当场阅读。"过了几天,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笑说:"当然可以。不过,我也订了个规矩:从我家借走的割草机,必须在我家的草地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