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子思想与殷商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老子作为殷人之后 ,深受殷商文化影响。其“贵阴守柔”思想源自殷商“重母重妇”文化风俗 ;高深而丰富的修道理论 ,源自商代的“巫文化”。道家思想形成过程中 ,殷商文化曾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从其产生之时起,就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教师与其它职业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因此,把握这一特殊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对于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文化成果的丰富、思想观念的变迁和文化教育法制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周之初,统治者吸取殷商末年暴政失民,早坠"天命"的教训,对政治法律制度等进行了"维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对政治法律思想的"维新".周人对天命观的改造,并因此而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纲领,是对当时社会变革的积极反应,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德政文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具有辩证性。一方面,生产方式从传统稻作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使壮族民间文化逐渐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工业化引致的社会分化,瓦解了壮族民间文化赖以传承的社会结构;现代大众传媒的普及,压缩了壮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空间;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商业文化,改变了壮族民间文化的观念基础;工业化培育的工具理性,因改变壮族民间社会的社会行动结构而改变了壮族民间文化本身。另一方面,文化工业为壮族民间文化的保持、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的家庭结构随国民生活水平、意识观念、国家政策的变化逐渐呈现规模缩小、模式多样化的态势,这种家庭外在结构的变化影响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分配、角色分配、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推动家庭教育思想呈多元化,促使家庭教育思想凸现"个体"取向。这个动力过程的解析有助于我们应对当今各种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对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拟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崇尚“人治”、“德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教育目标着力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培养;在当今,文化的多元性和全球相互影响,大学教育初步形成重视能力、提高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迈进中教育目标也呈现出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刘夏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48-152
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生物性差别不大,但文化却相去甚远。显然,文化变迁是一个始终伴随人类的恒常运动,文化变迁研究也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文化变迁的动力与变迁层次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但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卡力岗人的文化变迁始于宗教信仰,其文化变迁梯度与变迁防御层次表现为从精神到制度再到物质,这种适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变迁和防御层次,使我们了解到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变迁的规律性,验证了马克斯.韦伯的“价值决定论”。 相似文献
8.
在领导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拓性探索中,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正确地把握了制度变迁与工业化建设的内在关系,逐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思想。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进行审视,主要包括: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工业化建设的政治制度前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工业化建设的产权制度前提;在工业化路径选择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协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给汉语词语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及文化等无一不影响着汉语词语的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汉语新词语中经济词语占据主导地位;政治环境的变化使汉语新词语体现出更符合现代精神的时代色彩;社会心态的多样化形成了新词语的丰富多彩的语义风格;不同亚文化的相互影响进一步体现出现代社会开放的多元局面。当代社会本身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是新词语变化的最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0.
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与执政生态环境紧密关联,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意识形态多元以及执政生态环境的历史嬗变,使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在时空转换中面临复杂的境遇、矛盾和挑战。只有深刻把握新时期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环境变迁的特点、问题及规避路径,才能保持党在文化上的先进性,防止和抵制各种不良现象和文化思潮对党的腐蚀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国家或政府主导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使证券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应向诱致性制度变迁发展,而摆脱利益倾向和健全法制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化变迁是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宗教成为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一个难以忽略的要素.探讨宗教与民族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宗教在影响民族文化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特点,对于正确看待当前的民族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兵团文化随着兵团"三化"建设(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屯城戍边"理念的兴起,现代化元素开始涌入兵团人的生活世界,其文化空间——屯垦发生了广泛的变迁:居住空间的变迁,兵团民具的变迁,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的变迁。兵团文化变迁是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现代化结果,可是在变迁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文化"碎片化"的出现。人口迁移和流动速度过快,分布状态分散不匀,由此带来了文化上的"飞地"与"插花"现象;兵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格局的影响;兵团职工急剧下降,新职工和民工并不完全认同兵团文化。 相似文献
15.
周人在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了天命靡常的王权转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萌发了以"明德保民"为主旨的民本思想.周代的"明德保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1.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社会运动的根本力量,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新的和正确的估价,是理论上的一个极大突破和贡献.2.它为社会发展第一次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式,对于政治文明的进步显然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隆昌县云顶寨的鬼市习俗是一种独特的集市文化,由于时代、经济以及旅游的因素,鬼市逐渐演变为普通的早市,如何将鬼市文化引向良性变迁是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历史变迁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有着根本性的依赖。但是其并不简单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而变迁,其中需要一些必要的中介因素。政治文化的变迁可分为向上的变迁和向下的变迁两种类型。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对于当代的政治文化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面临着自我更新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景区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会发生变迁,并对景区的形象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从文化旅游变迁的规律及其路径分析着手,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探讨了文化旅游变迁对景区形象的多面影响,然后提出了应如何正确对待文化旅游变迁对景区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政策社会学的视角看,政治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的诱导性因素,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的中介性因素。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历史规律,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科政策环境,增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科政策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32-135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大同思想也呈现出近代特色——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