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07年以来,伊宁市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群众路线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既可以理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关系,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队伍之中。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社区构建活动、影视化运作活动、景区建设活动、民俗节庆活动等各种形式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中,让群众真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面临衰退、萎缩乃至失传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比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理论和我国的现状,由此反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和对策.其关键在于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变"与"不变"的关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景宁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但濒临消亡的危机.应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法和地方性的法律保护条例,遵循"抢救在先,保护为主"的立法原则,采取"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合供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从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市场运作"的新型模式。政府供给、社会供给、市场供给这三种模式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合作、互相竞争的关系。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或产品可采取不同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权威供给、市场商业供给、社会自主供给和志愿供给相结合的优势。面对"政府失灵"、"市场失灵"、"非政府组织失灵",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需要集三者之长、避三者之短,它们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可以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社群主义视角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解读意义。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建立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之上。社群主义者强调群体的公共利益,但并不排斥对社群中个体权利的追求,只是个体权利的实现要建立在社群公共利益之上;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的集体文化权利。要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美德教育;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要正确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八省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多而集中、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而艰难,开发任务也更加繁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成为应对这一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手段。这种集政府行政性、合作共同性、全面针对性、持续渐进性、开发保护并重性特征于一体的扶贫开发方式具有结构、主体、客体、金融条件上的实施可能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品创新相结合、资源整合与区域合作相结合是实行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孙贵川 《中文信息》2022,(1):296-298
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而群众文化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需要从事文化建设者调动社会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齐心协力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非物质遗产文化(以下简称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本文首先阐述了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总体上面临文化生存语境的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文化意蕴的消退、经济价值开发与文化价值传承的矛盾、现代工艺与民间传统技艺的碰撞等困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运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有利于激发和延续自身活力与传承能力,保护其知识产权,促进其从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但要注意根据特点,量身定做,选择适合的品牌化运营渠道;立足保护,挖掘精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技艺及文化价值;着眼发展,激发创意,实施文化创新驱动;融入现代社会,回归大众生活,培育消费市场;强化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政策性扶持。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正式确立,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而中国目前的评审、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政府、专家、传承人共同参与,并且分工明确、责权统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一统和文化多样性相统一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如何在地方开展有地方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特别是关于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定位与政府职能发挥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出的新要求,根据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大、样式多、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江西省为例,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个案研究,从政策制定、价值维护、合作共赢、社会协调、职能整合、绩效评估、任务实施、信息化建设与资源筹集等九个方面,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具体角色定位,从个案中管见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科学界定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作用,形成在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协调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互动格局,无疑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2.
6年前,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向处于边缘地位的民俗学突然成为广受关注和欢迎的热门学科。民俗学人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这工作,欢呼民俗学"春天"的到来。数年过去,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成长与农民组织化再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兰州学刊》2011,(9):206-208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要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视角看,"国家—社会"分析范式提供了探究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互动的分析理路与方法论导向,是研究我国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指导。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要逐步形成"强政府一强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应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现有的发展水平,探索治理视野中政府主导的农民组织化参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葛星  李建 《东岳论丛》2007,28(4):186-188
为加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构建起包括拉网普查、教育传承、行政参与、专家咨询和功能转化在内的完整的保护结构体系,进行立体的、全面地、综合的抢救和保护。这不仅对于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具有自觉、自愿、自发、自为和无偿的特点,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工作机制做保障,才能把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才能使志愿服务保持持久的生机和活力,社会参与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结果。福建省提出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协调统一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的探索以及加大立法,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管理机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属性决定了仅仅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尽早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既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又要强调民间的广泛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监督方面,应确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以更好地规范和保障政府权力;在法律救济制度方面,应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维护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社区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社区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浙江省XC区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事务、创建结构化平台、制定刚性制度、抓好党的领导和政府管理与群众参与之间的衔接以及落实参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激活、培育、保护、规范和巩固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切实解决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从哪里来"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基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群众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平台.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核心渠道.结合公共文化体系这个社会平台的建设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尚有生命力的部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有创新力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论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墨子和墨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形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的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主题公园是使文化遗产无形变有形的最佳方式,适用于保护“有较为明确的核心的文化遗产”。墨子主题公园———墨府为保护性开发无形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20.
学界在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问题上存有争议,而政府是保护主体的观点较占优势。但此观点隐含着非遗传承主体不是保护主体的悖论,与此密切相关的是非遗保护实践中也有行政化过多、民众缺乏主体性的弊端。国内外迄今出台的相关权威文件关于非遗保护的内涵与任务的规定也存在主要关注政府工作而对社区参与重视不够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根本上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非遗的传承与展演必须遵照民众的固有方式与传统。非遗保护的主体应该是以社区民众和传承人为主的社会各方,其中政府部门是起组织、推动作用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