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金华 《南都学坛》2008,28(1):24-26
在对光武帝刘秀的研究中,认为刘秀之母姓张、樊重是光武帝之舅、刘秀母卒于元始三年、刘秀父先为南顿县令、刘秀与族兄刘嘉为太学同学、刘敞是刘秀的族兄、刘秀屯田在建武四年、刘秀"省并西京十三国"为"八国"九国"十国"等说法,皆为对史料的误解。而对刘秀入太学读书在"天凤"何年的千古之谜,也做了具体的考证和破解。  相似文献   

2.
王刚 《南都学坛》2012,32(6):13-20
赤眉兴衰与刘秀帝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并与其帝业创构相始终,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偶然,更有刘秀集团的人为拉动。就政治意识而言,推动和利用"赤眉之乱"与"更始之败",造就出"天下无主"的局面,为刘秀称帝提供了道义基础和政治前提。在具体的战略安排上,刘秀则牢牢把握住了河北与赤眉两大要素,从经营河北,创构帝业开始,就有了明晰的赤眉战略,在三期战略中,步步推进,最终利用赤眉以覆灭更始,造就出了中兴帝业。  相似文献   

3.
西汉末年,有个名叫王霸的,字元伯,颍川郡颍阳(今河南许昌县附近)人。刘秀起兵反抗王莽,部队经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欢迎他们参加了。从此,王霸忠心耿耿,为刘秀出力,打了多次胜  相似文献   

4.
汉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和完成全国统一的过程中,构建起以皇帝、大司马、大将军、将军为序列的军事领导体制;统一战争结束后,他通过撤销和削减诸大将军、将军职位和改大司马为太尉,逐渐形成以皇帝、太尉、将军为序列的军事领导体制。这一军事领导体制的转变充分体现出刘秀"偃武修文"的治国理念,有利于集中兵权和强化皇权,从而为光武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内郡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山河怀抱地带,南控虎牢之险,北倚太行之固,是河北通往洛阳的必经之地,咽喉要道。王莽篡汉后,刘氏皇族后裔南阳的刘縯、刘秀兄弟于家乡舂陵起兵,讨伐王莽的大"新"政权。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冬之际刘秀率大军占领河内郡,以河内郡为基地,展开了北伐、西进、南征的复"汉"军事战争,跨越黄河,定都洛阳,最终统一了天下。在复汉战争中,河内郡起到了后勤保障基地、大本营和战略的桥头堡作用,是复汉的基石所在,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因避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未对"秀"字进行训释。后人在字书及文献训释中对其解释亦多有分歧,文章从"秀"的同源系统和引申系统两方面对"秀"的本义进行考证,"秀"字本义当为"禾类植物抽穗"。  相似文献   

7.
刘秀兴复汉室,整顿吏治,发展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东汉一百九十余年统治,是我国古代有为的政治家,史家论述颇详。然就其指导统一战争的实践来看,他不仅具有杰出的指挥才能,且在建军、用兵、战略诸方面均见识过人,也是一位有识的军事家。为此,探讨刘秀的军事思想,对于全面认识刘秀,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一、独树一帜的军事原则以文吏典军是刘秀的建军原则之一。更始元年,刘秀安辑河北,时王郎自立于邯郸,“郡县得王郎檄,皆望风响应,唯信都、和成二郡不降”。为了讨平王郎,刘秀籍二郡之兵力,命邓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又署从行北渡的文吏王霸、冯异、銚期、  相似文献   

8.
论史而著经世之略──读《光武帝刘秀传》朱绍侯,龚留柱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公元1世纪,天下分崩,四方扰攘。刘秀在群雄逐鹿之中,起身南阳,“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暴乱”,终于使中国历史重新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建立了东汉王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9.
论刘秀     
近年以来,许多史学工作者对刘秀的看法,常常是采取片面的全盘否定的态度。他们强调了刘秀的出身,刘秀镇庄农民起义和建立地主政权这一面;而对刘秀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则完全加以抹杀。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如果不脱离历史实际,不机械地理解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像刘秀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以为既要指出其阶级属性,批判其反动的一面,同时也应该肯定他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应该着重在后面一点。  相似文献   

10.
当年那碗粥     
开国皇帝大都善于用人,不然,也打不下江山。东汉光武帝刘秀用人的一个诀窍就是,善于与部下叙温情,拉近与部下的距离。冯异是刘秀手下的大将,立过汗马功劳。冯异长年领兵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的艳词多写下层官吏与妓女之情,柳永的艳词多写落魄文人的狎妓;柳用长调笔法,铺叙延展,欧用小令笔法,遗貌取神;柳以平面叙述,突出人物心态,欧以立体描写,突出人物声情;欧追求雅正,柳不免卑俗;他们都向民歌学习,使其走向艺术生命的旺盛。欧的艳词得到后代文人的曲意辩护,柳的艳词受到种种不应有的责难。  相似文献   

12.
被冠为"宋代韩愈"的儒宗欧阳修,在对佛教的态度上跟韩愈一样力主排佛。但是在细读其诗歌文本时考见其是北宋士大夫"外儒内佛"的典型代表。他外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风范,内含远离尘俗修真养性的佛禅心境。文章从欧阳修的禅僧交游诗、寺院诗、禅理诗三个角度对欧阳修宽容乃至亲近佛教的情况展开论述:一是从禅僧交游诗中隐现仕与隐的矛盾态度,二是寺院诗中展现出诗人心路历程的轨迹,三是以禅境入诗境的禅理诗显现诗禅互融后的诗情禅意。通过细读分析欧阳修的诗歌文本,全面展现其"有心排佛境归属,无意参禅心结缘"的精神历程,有助于人们了解欧阳修反佛与崇佛之关系,认识欧阳修作为儒宗的佛禅因缘。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是金代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杂记类散文,从风格上看极具特色,既顺应赵秉文、王若虚等人宗法欧、苏的倾向,也借鉴李纯甫、雷渊等人宗法韩、柳的趣味,同时还能从史家角度汲取北朝郦道元、杨炫之的实录品格,最终形成了集考证与抒情、质朴与灵动、典雅与明达、知性与审美于一身的成熟文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献载有禹母修己吞食薏苡而怀孕的传说。"薏苡"作为植物再生的仪式和象征,它只是这一传说中的神显植物,在神话思维中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把薏苡视为夏族的图腾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袁昶是刘熙载的学生,其《毗邪台山散人日记》虽是读书日记,但其中也记载了刘熙载及其读书治学相关的一些内容,尤其是记载了刘熙载的一些行迹和逸事,以及文学和书法方面的内容。《毗邪台山散人日记》鲜为人知,其记载有关刘熙载的文献极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年轻的欧阳修被贬夷陵县令虽然不足两年,却成为其人生辉煌事业的节点和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庐陵事业起夷陵”。在其现存七百多首(篇)诗文作品中,直接记述夷陵和提及夷陵的诗文竞达百首(篇)。欧阳修描写夷陵的诗文不仅详尽地记录了北宋时期夷陵地区以农业为主、农商兼营的经济格局和风光绝美、林木丰茂的山川名胜,还真实地记述了夷陵人民自由奔放的天性和朴野的巴楚民风,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欧学研究和宜昌历史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僻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体现的是一种大道的思想,作者要“立言”以传后世,在“原道古训”的影响压抑下与同时代文论的影响焦虑下另辟蹊径,以一种影响阅读的方式展开自身的理论经纬,并且以对“合和”范式的具体运用调和了“原道”之“礼”与“情怨”之“人”的矛盾张力,彰显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特性,为后世树立了不朽典范。  相似文献   

19.
再论柳永词的“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词的“俗”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独特方式,客观上也适应了北宋社会发展、特别是都市生活的需要,要正确认识柳词的“俗”与“雅”,对于其雅俗共赏之作应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