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理论与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均衡增长理论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现有西部开发战略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应以非均衡增长理论为理论指导,实施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西部与重庆的实际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从非均衡开发的理论及其基本模式出发 ,论述了重庆为什么说是西部非均衡开发中最重要的主导性增长极 ,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重庆非均衡开发理论模式—“K”型战略 ,并就构建该战略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对当前重庆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孔雀向西飞     
西部地区不可能均衡开发,而只能采取非均衡的布局,走由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逐步过渡到所有区域大致均衡的道路;西部开发不能采取平行向西推进的所谓“梯度战略”,而应该在北部、中部、南部分别确定三条线路,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进攻方向,按此线路向西打入三支“楔子”,此谓“三楔战略”;西部大开发要全力打破既有的恶性循环,增强西部地区对于市场资源和各种要素的吸引力,逐步改变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西部地区已经吃过一哄而起、乱采乱伐各种资源、造成资源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苦头。如果今天又借大开发之名一哄而起,很可…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 1世纪将是信息经济社会在世界各国形成或成熟发展的世纪 ,根据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和区域经济非均衡梯度推进发展战略 ,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建设 ,推动西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 ,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还应该积极开发西部各地区可利用的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信息在西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术上 ,要有区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思路 ,逐步建立和完善西部各地区的信息资源类库 ,高度重视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 ,逐步形成“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 ,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完善和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均衡———非均衡———新均衡”的发展过程 ,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布局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的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即实行新的区域经济战略布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组建都市圈、明确经济中心、打造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的梯度开发战略向均衡的协调发展战略的转变 ,这是党和国家对于 2 1世纪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做出的重大抉择。然而 ,当我们把这种战略转变付诸实践时 ,猛然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大难题 :一是理论供给不足。已往的发展理论、发展思想在在西部大开发实践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 ,如此规模的区域发展 ,没有任何现成的发展理论可以套用 ;二是实践启示不足。在经济发展史上 ,大国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我国如此规模 (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3 /4 )的区域开发 ,在世界上尚无先例 ,…  相似文献   

9.
从东部沿海开放战略到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的大提升。其战略模式的提升表现在四个方面:从梯度推移、非均衡发展模式提升为“点--轴--网络”、双重增长、均衡共进模式;从国家推动、外源开发模式提升为国家启动、市场主导、自我成长、内源开发模式;从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为全面振兴模式;从现代化发展模式提升为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模式。这四种提升是一个逐步升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力扛九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独立自主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根本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准则;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和领会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更好地执行我国的外交政策,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民族平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其内容是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 ,这不是口头上、理论上讲的平等 ,是必须使少数民族发展先进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 ,人民有富足的生活 ,才能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西部大开发是当前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的根本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理论的构架中,发展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完整科学的发展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发展的核心、发展的规律、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外在动因、发展的基石、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手段、发展的保障等10个方面。系统探索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他认为 ,没有现代化的民族在世界上就没有地位 ,每个民族的发展必须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走自己的路 ,都要学习别的民族的长处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差异大的贫穷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必须让有条件的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发展富裕起来 ,然后带动后发展的地区和民族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体现为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邓小平的“生产力”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为目的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生产关系谈论社会主义是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主体基础。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不仅将人民作为价值主体,而且将人民作为价值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强调人民利益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不手软":邓小平治腐思想的逻辑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惩治腐败斗争的思路作了精辟的阐述,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不手软"始终是邓小平治腐思想的精髓和逻辑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逻辑继承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理论源头;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铸造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法制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小平教育法制理论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方针、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等法制思想 ,对于加强我国教育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也是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教育法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