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营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浙商”发展面临着从个人偏好向组织公正转型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浙商”经营环境,描述了“浙商”组织公正建设对企业内部信任建立、人员管理效能提高、劳资关系和谐等的意义,认为组织公正建设是“浙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通过对组织公正内涵的分析,提出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为“浙商”组织公正的关键要素,讨论了组织公正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社会空间与艺术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多元化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种日益加深、复杂多变的"边缘-主流"的两极化"异位"状态;商业机会主义日益成为威胁艺术内在活力的敌人.面对当代艺术,必须以广阔的多重视角审视其存在状况与功能,以加深对当代艺术情境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论浙商的"个众"特性——具有中国意义的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浙商”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现代第一商人群体,具有体现市场经济原发性和国民性的“个众”特性。“浙商”既是市场主体,又是社会主体,需要对其进行主体性分析。浙商“个众”的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既有个人的独立自主,又有众人的自发自主,是“个众”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个众”的相关性,既包括契约相关性和伦理相关性,也包括地缘相关性和亲缘相关性等。独立自主性与契约相关性的统一形成典型的市场主体性,而与伦理相关性以及地缘和亲缘相关性的统一则形成特殊的社会主体性。浙商的“个众”主体具有对市场获利机会的敏锐性和竞争性,以及个性与共性、刚性与柔性统一的“方圆”特性。  相似文献   

4.
语汇是思想的表现,语汇的变化也是思想观念变化的反映。从先秦时期既已广泛使用的君臣之义,到隋唐之际开始出现的君臣道合,虽然二者的内涵有相通之处,但无论是语境还是语汇所折射出的政治意义都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这一语汇上的变化所揭示的是唐宋时期君臣双方对二者关系的一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杂文名称内涵复杂,这不但表现在杂文之"杂"上,而且杂文之"文"也义域广泛.杂文从文类泛称到文体专称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使得其命名方式和分类特征都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矛盾和困惑.作为文体专称意义上的杂文是在宋明总集的编纂过程中定型的,基础是以唐宋八大家为主的古文杂文创作,而编选体例和文类设置上则与<文选>和<文心雕龙>有很深的渊源.中唐以降,古文中杂文在内容功能、语言风格、表现方式以及题目篇幅上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7.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儒家即基本上落于某种不名誉的状态."五四"时期这种不名誉常常与落后、保守、反动、阻碍现代化等联系在一起,而今天,这种不名誉却是通过与时代脱节、不能因应时代的问题和要求表现出来.但在实际上,儒家言"中"、"致中"的活"精神"仍在当今发生作用,传统儒学到今天依然是作用于广大民众之间的"精魂".儒家的"中"是一种行事方式,也不可否认,由"致中"所表现的无确定性的行为方式在现代化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弊病.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内容繁杂,有"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生态威胁论"、"意识形态威胁论"、"文明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发展强大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主要是来自西方国家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曲解、冷战思维的继续以及用资本主义崛起的经验和西方国家关系理论来妄断中国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或文化基础的绝对真理.这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本质主义的思维.而现代哲学则终结了这种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哲学,转变了哲学研究的内容和观念,将哲学转向探究人的生活世界和人自身的命运,确立了哲学是人的生活形式和存在方式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承载者和推进者的认识,以“浙商”概念的学术性界定为逻辑起点,从战略企业家能力角度切入,结合浙江经济体制变迁的特性,研究作为企业家的“浙商”从战术企业家向战略企业家转型的约束、路径和保证。战略企业家能力是指企业家的制度能力和战略能力。战术企业家是绝大多数作为企业家的“浙商”的成长起点。“浙商”要从三条路径、一项保证的角度实现从战术企业家向战略企业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部分<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个单元,既相互独立又构成一个整体.相互独立指五个部分都有各自独特的角度,不能相互代替.互成整体指五个单元虽然立论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如众星拱月一样,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如何寻求"理想之文".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异彩纷呈的边缘意识形态。在我国,边缘意识形态的存在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既有积极推动的正效应,也有消解削弱的负效应。国家软实力的打造离不开边缘意识形态的多样与争鸣,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整合边缘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鲜明特征就是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庄严使命就是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逐步创立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之制"擘画"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彰显"中国之制"."中国之制"越加牢固,"中国之治"令世界惊叹."中国之制"具有组织优势、力量优势、政治优势与文化自信优势的四大优势,"中国之治"蕴含政党之治、人民之治、文明之治与世界之治的四重内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中国之治"引领和推动"全球之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谐世界”的提出,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如何适应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西方人来说,一个人在信仰一种文化的同时接受另一种相反的文化可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这在中国古人身上却十分常见。儒、释、道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文化,中国人却能在这三种文化之间悠游自在,显示出强大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对于那些不被儒家文化接纳或整合失败的边缘群体而言,可以比较容易地投向佛教或道教等其他文化体系;对于主流群体中同时信奉儒释道的人而言,则可能面临更大的跨文化适应焦虑,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通过功能分区,让儒释道三种文化在不同时空发挥作用,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社会、身体与心灵三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家提出建设"五有"社会的观点出发,探索了当今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五宜"城市社会发展愿景,指出了着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科教文化内涵、商务环境、旅游设施、健康医疗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并从具体方向上论述了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五宜之城"的主要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将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 当成研究基点.在经验层面,"乡土中国"变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构成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起点;在理论层面,"乡土中国"中的一些概念成为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现象的最好的"工具",现实经验成为"乡土中国"的注脚.在此意义上,"乡土中国"构成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他者",限制了学者的视野.只有突破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的限制,在正确地对待费孝通学术"遗产"的基础上,才能吸收和批判既有的学术资源,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威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142-149,156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文革”前夕,在寻找新的对外战略盟友的过程中,毛泽东将中国革命的经验直接应用于亚非拉新兴民族力量,强调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引领下,通过动员世界边缘地带的革命力量,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中心”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并最终攻取帝国主义盘踞的“世界城市”。这是一种具有革命世界主义理想和情怀的战略取向。其所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经验、教训都是今天中国和平主义外交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颂歌美学与红色史诗是"十七年"文学的审美主流.从建国初期的"新华颂"到大跃进民歌再到六十年代初期的政治抒情诗,时代颂歌的抒情模式成为政治化的审美规范,对"干预生活"创作潮流的批判则是巩固其权威性的重要环节.红色史诗在建立其排他性的审美范式的过程中,通过对"中间人物"论的清算以及对人性化的爱情描写的排斥,逐渐定型于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与符号化的人物塑造.构建健康的文学生态,应该尊重不同审美追求的差异性与丰富性,才能维持文学发展的总量与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多元化的边缘意识形态和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整合是文化现代化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它必将经历一个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扬弃与整合过程中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与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的不断扬弃与整合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