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源是晚清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有力提倡者和实践者,是来自湖湘的有识之士。《诗古微》和《诗比兴笺》是魏源的两部重要学术著作,前者是一部经学研究著作,后者是一部特色鲜明、具有诗论性质的诗选,却集中体现了魏源的诗学思想。这两部著作表明,魏源的诗学思想除受当时今文经学思潮影响之外,还深受湖湘地域文化传统的熏染,后者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先秦屈骚的崇拜与追慕,对清初王夫之《诗广传》的大量引用,以及对近代湖湘经世学风的自觉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古祖饯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饯诗是《文选》诗中的一类,祖饯即设宴为人送行,中古时期对祖饯时的情感甚为重视,常作诗吟咏。《文选》诗祖饯类有诗七题八首,可分为两大形态,魏晋之作或有游离于饯行送别的内容,南朝之作则完全写饯行送别。《文选》诗杂诗类所录“苏李诗”是祖饯类诗作的开山之作。《文选》诗公类中写祖饯的作品是叙述最高统治都或王侯公卿召集的送行。《文选》诗赠答类也有写祖饯的,只是意味不浓。《文选》之外还有种种祖饯类作品,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提要]魏源从今文经学的立场出发,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诗》与《春秋》一义”。依魏源,《诗经》与《春秋》均经过孔子编排,其中都寓有孔子之微言大义。这些微言大义是孔子基于素王的身份作出的,既有对“夷狄盛而中国微”之现实的回应,又有对“变周之文用夏之忠”之理想的建构。魏源“《诗》与《春秋》一义”说的提出,与道光年间四夷窥伺日深、中国失道民散的现实相关。魏氏意在通过存三代以上之心,行“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事,扶中国大厦于将倾。  相似文献   

4.
萧统编撰《文选》,首录隐逸诗,专列"招隐""反招隐"。这一分类,反映了六朝隐风的兴盛,对后世隐逸诗的编纂产生了极大影响,对隐逸诗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选》辑录隐逸诗,是六朝隐逸诗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萧氏家族隐逸思想有关,萧统对隐逸的倾慕是直接动因。萧统对隐逸诗的重视,使隐逸诗歌这一体裁得以确立起来,突出了这类诗歌的重要特质,凭借《文选》深远的影响力,使得隐逸诗歌的形象深刻植根于中国文人的集体记忆之中,确立了隐逸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延礼同志编选的《秋瑾诗文选》一书。这是继《柳亚子诗词选》、《章太炎诗文选》之  相似文献   

6.
《文选》“百一”一类,仅存应璩《百一》诗一首。文章探讨了《文选》录入“百一”诗的原因,探讨了“百一”诗名称的含义、“百一”诗在当时的影响以及“百一”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8.
《昭明文选》是现存的第一部大型诗文总集。从前,“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成‘许学’者,唯‘《选》学’与‘《红》学’耳。”(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近年来,形成一股研究《文心雕龙》的热潮,又有了“龙学”一名。相对而言,若干年来对《昭明文选》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不断地有尤刻、胡刻《文选》影印本出版,有《文选》李善注本重新标点排印出版,有曹道衡、沈玉成点校的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排印出版,有被誉为近代“知选学者”黄侃的《文选平点》的出版,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对《文选》的关心和研究,与“选学”之名很不相称。继《昭明文选译注》(第一册、第二册)之出版,今年八月,长春召开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对《昭明文选》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可以预期,《昭明文选》研究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文选》例主《诗》教”说,由近代刘咸炘提出,其认为《文选》是在狭义之“文”的基础上,遵从《诗》教的选集,其中文体可分为词赋之体和告语之体两大类.词赋之体直接源出《诗》教,告语之体乃《诗》教之流衍.《文选》的编排,应以《诗》教为根本标准.此说吸取了前代目录学的有益成分,体现出对汉代以来狭义之“文”的信服,并继承了章学诚开阔的学术源流观,具有重要价值.但其过分看重《诗》教的影响,亦有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文选》中乐府诗的数量和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传统的萧统选诗主要体现儒家思想尊帝王、美教化、厚人伦的观点提出了否定意见 ,并进而指出《文选》的选诗标准乃在于诗歌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文选》对唐人创作的影响可从唐代试律诗窥见一斑,比勘《文苑英华》所录281题460首唐人试律诗诗题与《文选》及李善注,会有如下发现:士人以《文选》为科考范本,《文选》则是考官出题渊薮;试律以《文选》诗赋原句命题,限定了考生的写作题材、表达模式;士人作诗常借《文选》诗赋意旨,或联类比附,或借古抒怀;《文选》李善注犹如典故大全,成为诗人用典用事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文选》成书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文选》成书时间研究的要素是 :《文选》所录作品的下限以天监末年为断 ;《文选序》反映出萧统在《文选》编纂及编纂完成后的心情轻松闲适 ;《文选》为二次选编的再选本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透露出普通三年 (5 2 2 )萧统尚无编纂《文选》之念 ;普通七年 (5 2 6 )丁贵嫔下世与不久发生的腊鹅事件对此后数年萧统心绪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故《文选》成书时间当在普通三年至普通七年十一月之间  相似文献   

13.
《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赋、诗、文总集,在文献学和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文选》中的俗语、成语对后来文人用语及现代汉语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文选》选篇中出现的文字异同及序文标示差异方面的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文选》受到冷落的特殊年代,王运熙先生的《文选》研究提高了《文选》的地位;对于《文选》成书研究,他与杨明实际上推翻了长期为现代《文选》学研究所信奉的"窦常说",为实事求是地研究《文选》成书时间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文选》与《诗品》关系的研究,通过排列三书所列作品的一致性来首肯《文选》,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相互关系研究的先河,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诸书与《文选》关系的范例,具有方法论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唐人佳句,多本六朝。”其中,尤以《文选》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最为广泛。语言痕迹是考察这种影响的最直接线索,但因缺乏大规模相似诗例和史料支撑,前人在讨论唐人诗句与《文选》的关系时往往局限于某几位诗人作品零散的举证。今以《文选》和《全唐诗》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语义特征的相似度算法分析它们之间的互文关系,构建互文知识库,探讨以李杜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引用前人诗句的具体表现。从两个文本集的互文网络中挖掘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经典话题的组织结构和流动脉络,发现《文选》中美颂君王、状物写景、悲泪伤怀等诸多话题在唐诗中得到充分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您想了解国内外研究《昭明文选》的态势、概貌吗?想知道中外学者在《昭明文选》研究中提出的最新见解吗?只要读一读今年六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这一切便会迎刃而解。《论文集》收入研究《昭明文选》的论文三十二篇。其作者阵容颇为壮观,多为中国大陆、港台和日本、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这些论文,可以窥测世界各国研究《昭明文选》之一斑。阴法鲁、陈宏天的论文,从出版、研究、教学兰个方面,概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大陆研究《昭明文选》的情况;美国康达维的论文,详尽介绍了欧美学者翻译、研究《昭明文选》的多种著作;日本牧角悦子的论文,既回顾了《文选》传入日本及其被继承的历史,也描述了近代以来日本研究《文选》的概貌。从传递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易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魏源的易著、易论以及《周易》经传对魏源思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魏源的《易象微》一书虽已佚,但可考知其主旨是批评东汉古文易蔽于象数,肯定西汉今交易的通经致用,其写作时间当在道光十年以后,其《庸易通义》一文当作于道光元年左右。魏源对《周易》的作者、性质、哲理、易学的源流诸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其中以论《易》与《老》、兵家、黄老之学的关系最为精辟。他的改革思想、实学思想、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易》的交易观、实用操作性和阴阳说。研究魏源思想,应该重视魏源的易学。  相似文献   

18.
昭明太子《文选》编撰前曾有两部诗歌选本《诗苑英华》与《文章英华》 ,分别出自刘孝绰和萧统之手。考察两书的编撰情况及其体例、标准等文学思想在《文选》选文定篇中不同的反映 ,可以使我们明白《文选》编撰的灵魂人物是昭明太子萧统 ,刘孝绰作为东宫首席学士发挥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后者偏于形式技巧,杜甫以此为研习《文选》着手之处.但抉取其中的精髓,关键还在对于前人遗产必须采取分析的方法和"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基于杜甫所持的文学发展观念,同时也可以从其创作实践得到验证.作为诗歌革新家,杜甫实行"以文为诗"和"援古入律"等措施,都离不开对《文选》的学习和借鉴.据此可知,"熟精《文选》理"实为老杜一生心得之言.其中"熟精"二字,尤堪研味.  相似文献   

20.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不但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而且是国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根据文选学发展脉络,回顾了中国古代《文选》研究的主要情况,并删繁就简地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