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灾害的频发,过去很少被重视的灾害社会学研究逐渐从边缘变为主流的研究领域。面对日益复杂的灾害现象时,如何进一步与主流社会学理论对话成为当前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集体行动视角进行探讨,并初步建立起灾害集体行动类型分析的框架。在灾害处置过程中,如何发挥灾害集体行动的正面效应而规避其负面风险?这是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事实证明,在“天灾”定义的情境中,灾民对于外界援助会有较高的满意度,因而能促进积极的集体行动产生。反之,在“人祸”情境定义中,灾民就会将灾害责任的焦点从“宿命论”转移到“人祸论”上,不仅会引起灾民的强烈不满和抗争性行动,还会威胁到政治安全目标及社会的稳定。政府应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播报、正向解释以及专家诠释等方式正确引导民众的灾害情境定调。同时,政府还应从关注灾害技术层面的修复到关注弱势群体、信任机制、公私协力、柔性治理、危机管理和社会公平等综合层面治理的转变,来发挥灾害治理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阻滞社会发展的诸因素中不能低估自然灾害。灾害自古即有。《左传·宣公十六年》记曰:“凡火,人火曰火;夭火曰灾。”这里把自然发生的火患称作“灾”。随着历史的演进,“灾”被泛指水、火、旱、虫等自然灾害。不过,灾害与灾荒并非同一概念。灾害是自然灾变所致,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灾荒是天灾与人祸的交织,如果自然灾害变成社会上的灾荒,这就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了。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水旱灾害2085次,几乎平均每年有一次,其他风、电、蝗、疫等灾害则不计其数。历代反动统治者利用天灾,加强了  相似文献   

3.
灾害愈来愈给全球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本文在回顾1998年洪灾的教训和中外历史上人祸助天灾的惨案的基础上,从历史事件及科学分析两大侧面入手;集中探讨人为灾害问题,希望寻到减少人为灾害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灾害对女性冲击最大,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但相关专业服务少见且集中于灾后重建阶段,大大削弱了社工专业“助人之助”之特性。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模型是一个全过程动态均衡的服务过程。就“全生命—全过程”而言,目前灾害社会工作缺乏对妇女全生命与全过程的细致服务。就“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女权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也是衡量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就“危机—转机”而言,灾害期间妇女面临生计机会丧失、救济资源缺乏、性骚扰、性暴力与社会排斥等,但也可能使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受到更多关注。就“心理—社区”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区层面唤醒妇女集体意识,它是资源匮乏国家与地区应对灾害的不可或缺的服务方法。就“脆弱性—恢复力”而言,灾害提高了妇女群体的脆弱性,恢复力有可能抵消妇女群体脆弱性。尽管这一理论模型还存在概念重叠、内涵宽泛、操作复杂与多学科交叉不足等局限,但它为灾害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范式整合与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5.
灾害社会工作组织困境主要表现为从非持续性向持续性、从职业质疑向社会认同、从非专业性向专业性、从社会主流观向原住民在地观转变等问题,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困境则有从边做边学向专业培训、从非均衡性向均衡性、从恢复重建向发展预防、从受灾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变等问题,而灾害社会工作制度困境主要包括从制度排斥向制度接纳、从平稳机制缺乏向民非企业建构、从监督缺乏向服务评估、从社会救助向公平政策转变等问题。灾害社会工作发展需要考虑是以嵌入发展还是自主发展优先、经济增长还是永续社区优先、外在嵌入还是在地深耕优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政府让渡空间、专业自主发展”的健康发展轨道,同时推动社区重建迈向“永续社区”发展。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服务成功标志是外地社工撤离后介入效果仍然能够长期持续,当地居民能自主推进社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农水无效供给生成的逻辑在于制度环境变迁导致小农水供给主体功能弱化;小农水供给主体功能弱化导致小农水供给机制失效;小农水供给机制失效导致小农水供给无效。据此,打造小农水“建”“管”“用”一体化供给平台、塑造小农水“建”“管”“用”一体化供给机制、构建小农水“建”“管”“用”一体化供给机制得以有效运作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化解小农水无效供给的基本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一直是灾害治理的核心主体,但在灾害复杂性与常态化趋势不断突显的风险社会,政府“唱独角戏”的传统灾害治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接踵而来的各类灾害,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安全需要,而企业因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则能弥补政府在灾害治理中的诸多不足。发掘与发挥企业在灾害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参与灾害治理,既是新时代解决中国应急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需要,也是中国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政府必须承担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并从法律、政治和社会多方面发挥作用,为企业参与灾害治理创造良好条件,走出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传统灾害管理模式,迈向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合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灾害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灾害治理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利用科学技术、全面规划、有效管理应对、处置各种灾害事件,以保障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活动。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是从灾害管理走向灾害治理的转变,从单一的抗灾救灾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灾害治理,从单一的灾害治理向“全过程治理”的转变。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灾害治理文化在普及与内容方面存在缺失,灾害治理主体在协调与动员方面存在不足,灾害治理制度在设计与运作方面存在缺陷,灾害治理技术在推广与运用方面存在困难。韧性治理是新时代灾害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从灾害治理文化的宣扬与培育、灾害治理主体的协调与联动、灾害治理制度的统制与引导、灾害治理技术的合理化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大陆发生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危机,双汇的瘦肉精、中石化的天价酒、上海的染色馒头、蒙牛的“毒奶门”、郭美美的“微”炫富,7·23的动车追尾事故、达·芬奇的造假事件、西门子的“冰箱门”、上海的地铁追尾……临近年末,继续冒出了甘肃、江苏等地的校车超载事件。历数这一年的危机,大多表现出以下特征:人祸多于天灾、个案危机向公共危机转化、以“微内容”为主要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夹杂故事性、戏谑性、危机应对的局部失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灾害损失的补偿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本文论述了我国建立以保险为主体的 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的依据!分折了农业灾害补偿组织及其运作方式,最后提出了采取政策优惠、 完善立法、调整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北宋地方灾害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评估是灾害赈救管理的重要环节,北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灾害评估的重要作用,在许多环节上进行了尝试,并制定出了报荒、检覆、行政监督等一系列较为详尽的办法,为灾害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从灾害学的角度,对北宋时地方灾害评估体系进行论述,勾勒出这一体系的运作流程,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灾疫行为是灾疫研究的直接问题对象,它现实地展开为灾疫场境中的社会行为,因而有待灾疫社会学的诠解。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是灾疫行为最切近的要素,由此灾疫医学构成了理解灾疫行为的又一维度。对灾疫医学行为的理解,最终须借助灾疫医学伦理研究。国内学界对医学道德原则的界定、尤其是对灾疫医学行为的伦理反思,可能启迪灾疫伦理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清代的荒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清政府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荒政制度,开支巨大,组织严密,成为历代王朝的集大成者。清代的荒政重点集中于救灾和重建两方面,颇有创新,为清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国力与荒政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清代后期荒政的败坏,又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衰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态灾难已经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社会灾难形式。生态灾难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也越来越大。生态灾难的发生与人类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式有关。从发展趋势上看来,生态灾难有着与人口经济增长成正比、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转移、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加剧、形式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灾害经济学是以人类社会的灾害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特殊的、新型的经济学科。它属于正在形成与发展的学科。该文根据一般灾害经济的研究成果 ,主要探讨了森林灾害经济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 ,包括 :森林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森林灾害经济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和森林灾害经济研究所遵从的基本原理等  相似文献   

16.
“政府减灾行政”是在以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为研究对象时总括出的新概念,其含义旨在从理论上强调政府在防灾减灾上的特殊作用。本文从观念、制度等创新上提出了建设“政府减灾行政”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西汉灾异奏疏是以当时天人合一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它的兴盛同西汉中晚期的国事日非,社会混乱有密切关系。西汉灾异奏疏既具有温柔敦厚的经学文风,又有激切疏直的言事态度,同时由于文中怪异现象的充斥,又显得荒诞瑰奇。这些奏疏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和知识分子对强权政治所作出的独立批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可持续发展观的灾害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角度分析得出,灾害学理论的研究及其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社会稳定,提高资源环境的支持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分析了灾害及灾害学理论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指出要进一步认识环境灾害及灾害理论,树立正确的灾害观,提高对环境的认识,适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9.
西汉灾异奏疏是以当时天人合一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它的兴盛同西汉中晚期的国事日非、社会混乱有密切关系。西汉灾异奏疏既具有温柔敦厚的经学文风,又有激切疏直的言事态度,同时由于文中怪异现象的充斥,又显得荒诞瑰奇。这些奏疏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和知识分子对强权政治所作出的独立批判。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东北灾荒史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连年的灾荒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关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学者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归纳总结的同时,结合现阶段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