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商崛起于明代中叶,由盐业起家。从明中叶到清朝嘉庆年间,徽商雄飞中国商界300余年,清道光以后,徽商整体性衰落“不可阻挡”,刹那闻灰飞烟灭。在这大喜大悲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纵呢?笔者从徽文化这一角度探讨其兴衰原因。  相似文献   

2.
徽商是旧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商人集团的总称。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于明代中叶,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盛于嘉靖,至清代乾隆年间达到鼎峰,嘉庆、道光以后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作为一支在中国商界称雄三百多年的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  相似文献   

3.
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徽州商人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笔者已有一文专门论及,刊于《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3期。现就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问题,浅谈一些看法。如有疏失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崛起于明中叶的徽商,在清代乾隆年间,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期。但是,“喜荣华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的各种形式在20世纪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型过程,当我们将要走出这个世纪的时候,自然会回首过去、反思历史、以资未来。中华民族在这个风风火火、坎坎坷坷的世纪里,不仅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精神文化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和发展。但我们在民族文化的选择和重建上仍然存在着某些失误,如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激进态度所带来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某些畸变和遗憾,这是无法回避和足以令人深思的。 一个民族的存在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条:一是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二是它的存在对整个人类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商集团拓展壮大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徽商的商帮结构、文化底蕴、经营方式三方面入手 ,探析徽商集团拓展壮大的原因。认为“贾儒相通”观念的确立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 ,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而徽州和徽商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是徽州商帮迅速扩张壮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徽商与税收     
作为一名从事税收工作的徽州人,闲暇时间喜欢浏览有关古徽州人文历史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徽商方面的文章和书籍近几年读了一些。初步了解了徽商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衰落的无奈的整个过程,也算是个业余徽学爱好者。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有一定的反作用。工作性质使然.本人现就徽商和税收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粗知浅见。  相似文献   

7.
讲究商德修养,义利兼顾,逐步形成“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业道德,是历代徽商走南闯北,从浩繁的商业活动中深思熟虑,积累总结出来的经营策略和宝贵经验,也是徽商在经营中打败竞争对手,从全国诸多商帮中脱颖而出。称霸江南商坛三百余年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是徽州商人在商业上称雄的地区,当时往来于大江之上,转贾于吴楚之间的富商大贾主要就是徽商。清人梁启让说:“安徽沿江南岸六县,皆舟舣停泊之所,而芜湖尤当其冲。”芜湖地处“皖南门户”。自然成了徽商成云际会之所。徽商经常往返于芜湖和徽州之间,也有相当多的人移居落籍芜湖。他们在芜湖的活动,不仅反映了明  相似文献   

9.
徽商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从徽商精神的历史起源来探析,可以发现徽商精神既具有文化层面的共性,更具有地域层面的特性。徽商精神在几百年徽商的经济活动、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中,逐渐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行为约束,这也是徽商在诸多商帮中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徽商精神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为基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三角核心模式,并最终形成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贾而好儒的诚信精神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湖州城乡日趋繁荣的丝绸经济孕育了湖州商人群体 ,而近代上海开埠则为湖州商帮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商帮在立足上海、重点投资丝绸业的同时 ,致力于地域性和行业性扩展 ,并通过组建传统与近代相兼容的地缘业缘团体 ,巩固了自身的地位。 2 0世纪 30、4 0年代 ,商帮虽然步入衰落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性成就。与其频繁的经济活动相适应 ,商帮在政治参与方面也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1.
徽商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商帮,在程朱理学文化的影响下,体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双重特性.就经济特性而言,徽商在明清时期扮演小资产阶级的角色,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徽商的艺术赞助行为也为推动江南文化和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并呈现出徽商在艺术家资助、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艺术品经营等方面与艺术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明、清时期曾经风生水起叱咤商海的“十大商帮”(徽州帮、山西帮、宁波帮、陕西帮、山东帮、广东帮、福建帮、洞庭帮、江右帮、龙游帮)中,诞生于安徽省古徽州的“徽州帮”一直是稳居榜首的;而在由徽州商帮创造的博大精深的“徽商文化”宝库中,“徽商会馆文化”则一直是个温馨、多趣却又神秘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已经在“弘扬徽商精神,促进安徽崛起”的主题下成功地举办了4届、并已成为安徽省一块亮丽的经典品牌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徽商的兴盛与衰落,与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三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徽文化对徽商兴衰的巨大影响。文章以史为鉴,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新时代的新徽商。  相似文献   

14.
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期以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始兴起.而徽商恰恰是这一地区人数最多、资本最大、最为活跃的商帮,徽商为长三角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徽商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加速机:徽商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市镇的兴起;促进了一批城市的繁荣.第二,徽商是长三角文化繁荣的催化剂:推动了学术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繁荣了艺术事业.第三,徽商是长三角社会变迁的助推器.举凡这一地区社会观念的改变、等级制的被打破、社会风气的变化、商业精神的传承等等,徽商作用甚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距今80至400年的中国财富版图上,有一个绝对可以称得上奇迹的伟大商帮,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商人及商业的落后认知,将商人以一个集体的面目从“九流之末”从容地推向历史前台;他们将长远的商业巨利与磅礴的社会大义完美结合;他们将博学鸿儒的经世济国之志与社会民生的头痛脑热共融于一腔沸腾热血。他们就是近现代中国商业神话的缔造者——徽商。  相似文献   

16.
冀商的历史源源流长,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着辉煌成就,但远不能与徽商、晋商、浙商、鲁商等相比.冀商与其他各大商帮的差距究竞在哪里?其他商帮的发展可以给冀商哪些启示?本文从商帮成长发育的机遇、政府力量、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区域特点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究各商帮兴衰的原因,并从中考察冀商发展中的欠缺与不足.冀商应成为推动河北发展的重要生力军,"跳出河北发展河北"的先行者和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化信仰与商帮治理:明清时期晋商、徽商比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益赫  葛扬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6):43-47,107
历史比较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经济现象的历史演变规律。我国明清时期以晋商和徽商为代表的商帮模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式商业文化的特征。分析这两种商帮模式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有效了解文化信仰对商帮治理的不同影响,进而对当前企业治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徽商文化理念的多元归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学术探索》2009,(6):118-122
徽商作为一个商帮,产生于明清儒释道的大融合时期,其文化理念不仅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色,而且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徽商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铸和运用,将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于一体。通过评析徽商文化理念的构成,有助于更为确切地把握和理解徽商文化理念的内核。  相似文献   

19.
1888年,正值清朝末年,也是清朝科举制度走向衰落的一年,广东当地的陈姓众亲,集体集资,历时六年,建成了陈家祠。当时有的大家族借兴建祠堂聚众生事、与清政府对峙。清政府便大兴讨伐,一些家族遭受灭项之灾,此后便严禁兴建家族祠堂。陈家祠就此改称“陈氏甘院”。据说陈氏书院刚刚建好那年,广东就有一个叫陈波涛的人考中了探花,历史上广东中的探花状元是非常少的。祠堂门口所立的石鼓就是专门为这个探花树起来的,没有朝廷的允许,  相似文献   

20.
一、古“徽商”与新“浙商”的区别及共同点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活动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清时代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传遍天下。在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