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妇联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优势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联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妇女组织,凭借其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拥有其他民间妇女组织所不具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妇联干部对组织的基本职能认知度偏低,对组织的群众性功能认识不足,缺乏赋权妇女的工作理念,是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内部制约性因素。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关键为:正确理解组织的“三维交一”工作定位,强化组织的群众性功能;充分发挥组织拥有的政治资源优势,拓展组织的权力活动空间;构建与民间妇女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整合服务妇女的组织资源等。  相似文献   

2.
黄观鸿 《社区》2005,(17):33-33
答: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基础,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妇女的重要责任。建设好基层妇联组织,对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妇女中去,密切党和政府同基层妇女群众的联系,起着重要作用。在社区建设中,大部分地方对原居委会妇代会进行了调整,通过民主推荐,民主选举,吸纳女同志参加社区妇女组织,使社区基层妇女组织工作有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妇女基本生活状况,为制定妇联干部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提供依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川省西昌市、罗江县和山东省济阳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基层妇联在婚姻、家庭、卫生、生产、选举、法律等多方面为农村妇女提供服务,但农村妇女对她们的计划生育工作更接纳和认同。2、不同民族、收入状况、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在参与妇联组织的活动,妇联应考虑其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3、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培训使基层妇联工作从计生走向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于提高妇女地位、确认和保护妇女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法对妇联组织在国家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的定位不清,职能不明,没有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作用.建议在妇女法修改中,强化妇联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促进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缺乏明晰的职业意识是造成妇联干部角色困惑,影响妇联干部群体形象和妇联组织职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妇联干部应努力养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强烈的服务意识、突出的宣传意识、自觉的维权意识和清晰的形象意识.  相似文献   

6.
民间妇女组织的兴起与妇联组织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妇女组织在中国社会的蓬勃兴起有其结构性原因。民间妇女组织在服务妇女群众的同时。对于妇联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最大程度地增进妇女福利、团结妇女的目标,妇联组织应该主动与民间妇女组织合作、联合,以形成服务、团结妇女的组织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了解妇联干部对妇联工作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她们的工作方法,为制定妇联干部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提供依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四川省西昌市、罗江县和山东省济阳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农村妇女对妇联的期望因民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而不同;2、不同民族、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对基层妇联的工作满意率存在差异。为此,需要对基层妇联干部进行社会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其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对福建省基层妇联干部进行的调查显示,基层妇联干部职业自我效能水平较高,基层妇联干部对各项能力的自我评价不同;工作态度、城乡差别、年龄及收入等因素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新的伟大的战略任务。包括妇联工作在内的人民团体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能力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妇联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妇联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妇联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执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妇联组织要想成功地进行服务能力建设,重要的是创新妇联基层组织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推动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的全面参与,更离不开妇联组织的组织发动作用,如何带领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妇联组织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妇联妇联组织的四大优势阐述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并建议妇联组织从四个方面带领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对妇联组织的角色和职能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组织的特性和新的社会环境,妇联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构了"非政府组织"这一新的身份。但组织本身明显的"官方"色彩以及应然性功能和实然性结构之间的冲突,为这一新身份的认同带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2.
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扶贫过程中,妇联组织面临着参与地位边缘化、专业水平低端化、反馈渠道阻滞化等困境.其原因在于,一是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削弱了妇联组织的主体地位;二是政策财政投入不足,削弱了妇联组织的扶贫能力;三是制度管理失能,阻滞了妇联组织的扶贫渠道.因此,要大力弘扬社会性别文化,确定妇联组织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妇联参与能力;继而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妇联组织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基层妇联干部的素质状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感及处理多重角色冲突的能力与实际要求有偏差,要增强其服务妇女群众的角色意识、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力,接受新信息、新观念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处理多重关系的能力,就必须调整基层妇联干部的角色认知,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以促进男女共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下妇联组织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网络发展使妇联组织的服务对象发生了新变化,考验妇联组织的履职能力,挑战了妇联组织的生产方式。因此妇联组织需要构建适应网络发展的组织机制,借助网络投资知识资本,提高妇联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Z镇妇女群众和妇联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地区妇联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化色彩较强,联系群众不够;组织保障薄弱,影响作用发挥;妇联干部兼职过多,履职能力不足等。农村妇女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创业就业和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健康保健、亲子教育和扶贫帮困。为此,农村妇联组织要转变工作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为广大农村妇女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岚 《金陵瞭望》2011,(27):92-93
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把妇联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近年来。秦淮区妇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始终贴近妇女群众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在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努力使妇女工作在党政工作大局中更有作为、妇女群众在妇联组织中更加受益、妇联组织在社会各界中更有影响.初步实现了妇女事业有新发展、妇女工作有新进步、妇女素质有新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层妇联组织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人群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农村基层政权的社会支撑之一。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治理的角度去审视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治理来看,基层妇联是政治组织和群众组织,也是治理组织和服务组织。基层妇联具有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的政治需要和现实需要,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主体性功能。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功能不仅是由妇联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的,也是由党的帮手和助手功能决定的。基层妇联凭借其独特的政治、组织、动员、宣传和凝聚群众的优势,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组织动员、服务群众、民情枢纽、协商议事等作用,提高乡村治理的组织化、社会化、服务化和共治化。通过组织体系“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以及成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基层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性建构,是妇联发挥基层治理功能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妇联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职能转变势在必行。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职能,这不仅是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妇联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期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妇女组织是提倡解放妇女话语背景下的产物。在集体化这一特殊时期,为发动妇女参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农村妇女组织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它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为目标,致力于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政治事务以及维护妇女利益。这些工作对当时农村妇女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妇女组织的工作职能不仅切实维护了妇女群众的利益,同时也赋予了时代特征,表现出的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相似文献   

20.
女性教育是对女性所有个体进行知识传授、人格塑造、品德培养的社会化过程,它不仅包括与男性同等、同样内容的教育,而且还包括针对女性的特殊教育。中国是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倡导女性教育最早的国家。伴随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女性教育走过了曲折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本土特点。特别是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为核心的全国各级妇联组织在加强女性教育,促进女性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能体现中国女性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