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对贵州省六县(市) 822名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调查,分析比较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挤压的社会支持状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与同龄已婚男青年相比,未婚男青年的情感性社会支持得分显著偏低;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健在情况与未婚男青年的婚姻挤压密切相关;婚姻挤压、社会支持(情感与工具)及横向社会比较均对大龄未婚男青年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应高度重视性别的严重失衡,加大脱贫攻坚中的精准识别力度,提高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市28岁以上的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性行为相关内容的电子问卷调查,并收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进入城市后可能产生的风险性行为信息;通过分析明确了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的风险性行为概况和人群特征,用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了其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在多个性伴侣与商业性行为表现出明显倾向;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的经济条件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对其风险性行为产生了影响;周围人群的风险性行为参与对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的风险性行为参与产生带动作用;此外,无保护性行为在这一人群中的比例已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问题是21世纪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一项典型表现。文章从婚恋行为、个体福利、生活支持和公共安全影响等角度分析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困境,从地区和年龄层面评述了针对该群体的社会支持政策。研究认为:为了应对该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潜在负面影响,国家和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改善该群体的生存状况,完善针对该群体的碎片化的社会支持政策,加快建设系统化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性别失衡社会影响与后果的逐步显现,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婚恋窘境,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选择河南S村作为调研地,对该村20位大龄未婚男青年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该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扎堆现象明显,面临严重择偶拥挤;婚姻攀比盛行,高额婚姻支付较为普遍;屡次遭受相亲失败,承受较大精神压力;长期处于单身状态,择偶标准大大降低。导致该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如此窘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环境、家庭经济条件、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农村传统观念等方面,为此,需要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强化综合技能培训、平衡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加强青年心理疏导等方面入手,以缓解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难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问题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对经济、社会、人口和家庭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城市大龄未婚女性面临的婚姻问题,研究婚姻制度和传统婚姻性别模式的特征,运用家庭经济学婚姻市场选择理论探讨城市大龄未婚女性婚姻选择行为,同时将社会性别文化嵌入婚姻选择模型,对基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女性婚姻选择过程与困境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解释力的结论,并提出缓解女性婚姻压力和提高婚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长达近40年,男性人口过剩导致的男性婚姻挤压已带来系列严重后果,婚姻成本不断攀升、高价彩礼难以遏制、农村家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合作的“中国女性缺失背景下男性家庭性别角色和家庭生活调查”数据和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18年在全国11个省份收集的农业户籍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分析框架与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分析框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界定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的主要场域,为婚姻场域、健康场域与养老场域;识别出各场域典型风险,为成婚风险、性健康风险与自身养老风险;构建出以国家治理模式为核心,以社会发展制度与家庭发展政策为支撑,以弱势群体家庭发展促进工作平台为突破点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治理模式;定义了农村男性婚姻成本概念,包含婚房、彩礼、媒人中介费、婚礼四要素,识别出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四种类型,为偏重彩礼型、偏重婚房型、彩礼-婚房并重型与混合型;揭示出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变迁特征、结构性差异与关键影响因素;在对各级政府现行农村地区彩礼治理政策进行回溯分析与效果评价的基...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未婚男青年婚配困难问题突出。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婚龄人口性别失衡背景下适龄未婚成员性别对农村家庭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婚姻挤压背景下,相比有适龄未婚女孩的家庭,有适龄未婚男孩的农村家庭的炫耀性消费水平显著更高,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未婚成员性别对未婚成员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家庭、高收入家庭、中部和东部地区家庭的炫耀性消费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之一,给包括不同婚姻状态下男女两性在内的社会各群体的安全感均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影响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从个人微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下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现状及婚姻挤压对不同年龄和地区的农村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安全感最低,婚姻状况对个人的安全感具有显著影响,婚姻挤压对男性安全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代差异以及地区差异。提高中国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需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各群体的生存状况,统筹解决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从国家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层面关注婚姻挤压及农村各群体的安全感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龄未婚女性”问题的出现,体现着社会性别制度建构的特征,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也是造成“大龄未婚女性”们择偶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之一,而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婚姻的状况也是“大龄未婚女性”们徘徊于婚姻的围城之外的重要因素.“大龄未婚女性”们要摆脱择偶困境,就要以主体的身份来定义自己,建构起真正的自我,在通过婚姻建立的家庭这个伦理实体中达到自我与他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百村调查"数据,从中观层次分析大龄未婚男性的生存现状与农村社区的公共安全情况,同时分析了"光棍"的聚集对农村社区公共安全的影响;分析发现,农村婚姻挤压现象非常普遍,多数被调查村庄存在大龄未婚男性群体,在中国的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严重;"光棍"的聚集对农村社区公共安全的评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