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建立在理性的根基之上的,无论是在理论理性领域还是在实践理性领域,理性都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认识论中,康德通过以想象力为中介的知性范畴将先天认识形式与经验质料结合起来,形成了可靠的知识.而在道德领域中,康德通过理性对于人的行为的直接规定彰显出了人的自由性,道德律是一种普遍化的形式,这种形式需要通过人的行为落实到经验世界中去.康德最后通过上帝的悬设保证了德福一致,从而使形式和质料能够实现最高的结合,这也代表了康德对于人的尊严和幸福的信心和关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教育所教授的是儒家的思想观点,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质料";古希腊教育注重的则是并不包含具体思想观点的辩证法与逻辑,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形式"。"质料"与"形式"的差别不仅是中西教育的根本差别,也是中西传统知识状态的差别所在:前者和王权结盟,而后者则基本保持独立。进入现代语境之后,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体系决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哲学必然从"质料"转向"形式",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几乎没有历史认识论,未能把实践贯穿于历史领域,其理论原因之一在于只看到二者的差异而未注意二者的统一。本文把科学实践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认识论,并把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分析成四个层次的逻辑结构,还就这几个逻辑结构的原则、方法等作了说明,意在弥补传统体系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批判时期通过确立自由及其形式法则,说明了意志的神圣性何以是可能的,以及它是什么;在后期的著作中,通过具有质料的成圣命令,康德说明了人的意志如何才能够获得其应当具有的神圣性.因而康德的伦理学并不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而是试图解决人的意志何以达到神圣性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问题.虽然,由于康德对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分,人的意志达到神圣性存在着内在的困难,但是这仍然启示了对人的尊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对“质料”与“形式”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参照,他的观点具有普遍的文化学意义。实际上,艺术创作过程也就是质料的形式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质料本身的存在和意义被改变,其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原有的状态。在艺术作品中,质料被主观化和符号化,而成了表现的媒介。质料和形式是一种互动或反比关系,它可以用来解释两种相反的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客观性的基础方面,以人的活动反对文化价值;二是从方法论上,以总体方法反对个体方法;三是认为每一种方法与阶级存在密切相关,无产阶级超越资产阶级就是超越直接性,以具体的中介反对直接性。卢卡奇将方法与论点对立起来,仅仅推崇方法的做法使正统马克思主义走向了唯方法论。其次,卢卡奇从方法论上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略显片面,缺乏全面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卢卡奇在批判中认识到了中介的重要性,这为中介的本体论转向奠定了基础。卢卡奇对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批判既有得又有失,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7.
李凯尔特力图在价值基础上构建历史认识论的逻辑结构。他所说的价值既不属于经验世界,也外在于主观意识,而是康德主义式的先验之物。在他看来,有了这个先验的价值概念及“与价值联系”的原则,就不仅能够克服历史认识中主观性与客观性、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克服相对主义,确立历史的客观性,而且能够解决历史的统一性和文化科学的系统性问题。很难相信,这种超越于历史生活之上的先验的形式的价值,能够为历史叙述与文化科学的客观性提供真正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表现为历史认识论的确立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解决了历史认识论问题。实践历史认识论回应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推进了唯物史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卡西尔早期的认识论思想囿于康德哲学和新康德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将“科学事实”作为认识批判的出发点和最终所与。通过对康德“理性批判”建构术的改造和扬弃,卡西尔的认识论思想历经从“发生学”认识论和“符号”认识论的演变。他将神话、语言、科学视为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不同符号形式,提出一切概念认识都必须基于最原始层次的神话世界,突出表现于自然语言,终点是理论科学。由此,卡西尔不仅将认识论的论域拓展到人文科学诸领域,更重要的是推进了认识反思的层次,并为其寻找到新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对自己早期认识论思想进行的修正,也是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与传统的康德和新康德主义最本质的差别。卡西尔认识论的转向是继康德之后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卡西尔以“符号”整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从人类文化整体观来把握理性,探索人的本性。卡西尔哲学思想所具有的高度包容力和开放性,为现代西方哲学走出理论困境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在历史认识论方面,他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论内涵丰富,既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在历史认识论方面,他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论内涵丰富,既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思维基本形式究竟有几种,这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简要述评有关思维基本形式几种流行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并对各自的认识论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教育借鉴通常被视为比较教育的核心功能,这与比较教育借鉴认识论的历史传统有着直接的关联。比较教育借鉴认识论由朱利安最早倡导,后经库森、曼恩以及巴纳德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比较教育非常重要的历史传统,这不仅对于比较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而且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教育制度和促进各国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比较教育借鉴认识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就应当研究教育借鉴的模型结构、重视教育借鉴的实践研究和关注教育借鉴的本土生长。只有这样,比较教育借鉴认识论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怀疑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的置疑。皮浪的否定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由笛卡尔所倡导的近代理性哲学以研究知识的可靠性和l必然性为己任,却是从普遍怀疑开始的。英国哲学家体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把其先辈洛克的经验主义原则义无反顾地贯彻到底,从而得出了否定因果关系和归纳原理的怀疑论,大哲学家康德“梦醒之后”.更是提出了“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的结论,进而严肃认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形成了彪炳于西方哲学史的认识论思想。从普罗泰戈拉到康德,“怀疑”已经从对事物的置疑发展成为批判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它对于我们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导与群众形成共同知识与共同信念,在一个不断信息更新、信念修正、信息域和知识域增大的动态过程中,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手段与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学说。自20世纪40年代帕克将新闻视作知识的一种形式以来,学者围绕着新闻认识论做过诸多探索,新闻认识论将知识实践界定为一种与惯例、规则相互联系的社会过程,它嵌入制度化的新闻实践中。移动短视频新闻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移动短视频新闻知识生产、知识形式以及公众对知识主张接受的理论,所以,此概念将边界、权威和知识形式三个概念勾连在一起。在边界工作中,移动短视频新闻的边界是模糊的,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它充满矛盾与歧义;在构建新闻权威方面,移动短视频新闻借助与其他行动者互动、场景化叙事和改变叙事主体等方式建构了自己的新闻权威;作为一种知识形式,移动短视频新闻生产知识的情感化是通过新闻源、叙事和共享三种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不可知论限制人的认识能力,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荒谬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常常有一些学识渊博、富于创造力的思想家信奉这种哲学.是思想家的阶级地位决定的吗?确实,不可知论的产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但把哲学史上源远流长的不可知论归结为纯粹出于反动阶级的杜撰,那只能是一种极端浅薄的童稚之见.应该说,不可知论的产生也有自己的认识论根源,同唯心主义一样,不可知论也是—朵生长在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不结果实的花.探讨导致不可知论的途径,研究不可知论在认识过程中是如何“失足”和“迷途”的,这对于我们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暴露不可知论哲学本质上的虚弱,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证据被认为是进行推理的主要根据,是当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证据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证据被视为一种符号证据;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归纳证据;当代证据的概念,则是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理论之上的.在中国,证据的概念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字本位"证据观到现代的"逻辑中心主义"证据观的演变.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表明,证据的概念绝非用简单的逻辑语言可以表达,它依赖于对证据内容的认识论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