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为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同客观实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心理、行为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因此,高校须构建心理调适模式,抚平"第二类贫困生"的心理偏差,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对长沙市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身份认同是影响他们心理错位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助困育人":高校扶贫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包括人们通常关注的物质贫困问题,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贫困问题。只有坚持“助困育人”理念,坚持物质资助、心理帮扶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多管齐下,贫困生资助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使贫困生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团体。高校贫困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及其成因,从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探讨了解决贫困生心理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贫困”,成为高校的“双困生”。在分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应对这一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高校的贫困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高校贫困生主要存在自卑、焦虑、依赖、忌妒、封闭等心理问题。从贫困生自身因素来看,较差的心理素质是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贫困大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努力克服不良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物质脱贫和心理脱贫.调查贫困生潜在的网络依赖行为和心理,分析背后成因,从而尝试给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援助.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3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贫困生潜在的网络依赖行为表现和内外成因,从提高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探讨缓解和戒除贫困生网络依赖心理的长效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高校贫困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提出从建立资助体系、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创建良好校园环境三个方面着手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以期有效预防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以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机制,从心理定势、心理强化和从众心理等方面,探讨了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贫困生不同程度存在身心不健康、人际关系不和谐、个人综合能力比较欠缺、就业观念不合理的现象。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后危机时代,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积极心理资本的培育,不仅有利于资助工作真正做到"育人",还有利于推动资助工作创新,有利于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紧紧围绕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培育的目标,构建政府保驾护航、高校主阵地以及个人自我努力三位于一体的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方面分析了贫困生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大学生贫困问题存在的现状引发一系列探讨:引发贫困生出现的原因,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导致高校贫困生出现异常心理的原因及对贫困生的心理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自卑、抑郁、焦虑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已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办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在近年有增无减。为解决贫困生问题,政府、社会、高校、贫困生应联合开展“扶贫助学工程”,即政府加大投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扶贫济困;社会采取多种形式扶贫助学;高校加强思想、心理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贫困生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5.
全面构建贫困生的扶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 ,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而当前各高校采取的“奖、贷、助、减、免”助学体系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且过于侧重物质上的帮助而缺乏思想上的教育和心理上的引导。如何建立一套全面的贫困生扶持体系 ,从而在经济上、思想上、心理上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本文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及其成因入手,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经济资助和学生自救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化解其心理困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提出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更应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的影响,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将28名某工科院校贫困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针对实验组进行10次团体心理辅导,控制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社会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的得分情况。结果: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组贫困大学生在社会回避与苦恼、社会回避、焦虑、自尊的得分均有显著正向变化。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高校贫困生人际关系和自尊具有良好的效果,高校应大力推广此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促进贫困生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问题是影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贫困”的成因分析,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教育及资助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从就业上解决高校在读贫困生问题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就业难对高校在读贫困生产生了焦虑忧郁、冷漠敌对、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必须从就业上寻求根本解决高校在读贫困生问题的途径,做好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提高贫困生就业竞争力、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提供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