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夏河畔的回族之乡——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是著名的西北民歌“花儿”的故乡。临夏,山河多姿,景色秀丽。境内山岭重叠,河流纵横,积石山巍巍,为西部屏障;太子山嵯峨,是临夏的骄傲。从积石峡的天池、黄河岸的炳灵寺石窟、临夏市西郊的红园、大夏河畔的南龙山到和政县的滴珠崖、松鸣岩至康乐县的蜂窝寺、莲花山,形成了一个半园环  相似文献   

2.
赛宗寺,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大河坝乡南部一百多里处的“哲嘎尔赛宗山”下,藏语称“哲嘎尔赛宗”,意为“白岩猴寨”,很早以前,猴群满山,直今当地所供山神,便是“体形如人、头面如猴”之神,通称“念赛达瓦钦布”,意为“亲猴明月大仙”。此山,是安多藏族地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这座乳白色的山峦,犹如一朵盛开的白莲花,巍然耸立,直插蓝天;远远望去,山势峻美,酷似一头饮水巨象,象鼻下垂于寺前庆摸沟清清水中;山上沟壑纵横,密洞遍布,苍松  相似文献   

3.
本教主寺雍仲林寺座落在后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从日喀则沿雅鲁藏布江向东走80多公里,便到渡口小镇大竹卡,在此便可遥望河对岸半山腰上的雍仲林寺。那色彩鲜艳的顶饰给附近一片荒山增添了许多生机。渡过雅鲁藏布江后再走20多分钟的山路便可到达雍仲林寺。这是1983年在一片瓦砾废墟上重新建起的小寺。重新修建起来的只有一座主殿,里面供着建寺人达瓦坚赞的灵塔和壁画;一座大经堂,是全寺僧人集中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此外还有一些僧舍。  相似文献   

4.
古城昌都     
扎曲河与昂曲河在青藏高原千山万壑洗刷切割、横冲直撞,直到淤积出一个山水峻秀、草木葱笼的平川,才汇而为一,注入滔滔不息的澜沧江。这山水峻秀、草木葱笼的地方宜农宜牧,最早的主人该是藏民。此处起名昌都,即藏语江河汇集意思。随着内外交往的逐渐开展,回族农牧民也来这里定居了,汉族商人也接踵而至。西藏最高统治者也注意到冰峰雪岭间有这么一个葱笼峻秀的所在,便于1437年派来大批宗教人士和能工巧匠,在擅  相似文献   

5.
一、东寺的沿革 东寺座落于今甘肃省定西地区岷县梅川乡河抱山麓,原名灵鹫寺,一度称重广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诏改大崇教寺(),藏语为曲德贡寺·隆主德庆岭()。东寺是民间对该寺的俗称。东寺在安多地区影响甚大,被誉为“第二卫地”。  相似文献   

6.
以寺养寺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寺庙必须从全区发展的大局出发 ,以开放意识代替保守陈旧观念 ,以改革代替固步自封意识 ,摆脱听天由命、守株待兔的守旧思想 ,彻底改变依赖信徒度生的单一经济生活方式 ,要向多种经济成份方向迈进 ,把一向输血的寺庙经济功能 ,变成造血的经济功能 ,开创一条崭新的以寺养寺的经济发展道路。本人在此对我区如何搞好以寺养寺提出了自己很不成熟的见解 ,只是抛砖引玉 ,错误在所难免 ,诚恳希望行家指正。一、积极为僧尼创造生产劳动的条件。要搞好劳动生产 ,必须要有生产基地。为稳定僧尼…  相似文献   

7.
陈楠 《中国藏学》2006,(2):138-143
本文由内容相关联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考证法渊寺问题,以信实可靠之汉藏文文献证实所谓明代法渊寺实际建于清乾隆年间。而在明代,法渊寺及其毗邻嵩祝寺和智珠寺实为番汉经厂之所在。由此得出结论,明宣德年间第二次入朝的格鲁派高僧释迦也失驻锡之地不可能是法渊寺,从而纠正国内外有关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谬见。第二部分深入探究番经厂的历史沿革及其职司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之一,洛多杰智合寺不仅在黄南尖扎甚有盛名,在藏族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此寺是拉隆·贝吉多杰的隐蔽之地,也是他和三智者的修行场地。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嘎尖参受阔端汗王邀请,远赴凉州途中经过此地时修建了一座本康,被萨迦派管理。而后由格鲁派的活佛拉莫夏茸尕布重建,修建了洛多杰智合寺所有佛殿,并收复为拉莫德乾寺子寺。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的红教寺,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10年历程。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 对于拉卜楞红教寺之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初,曾有于式玉教授所撰写的《拉卜楞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一文。然而,近五十多年来,未见任何  相似文献   

10.
都市化进程中的清真女寺和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强 《回族研究》2011,(2):110-116
中国女性穆斯林的伊斯兰文化教育形式可以分为女寺和女学两种,女寺包括独立女寺和男寺附设女寺,女学包括中阿女校、寺办女学和私立女学三种。城市女寺和女学的兴起与都市化有一定的关联,城市社区结构的变化、家庭宗教功能堪忧、妇女身份意识觉醒为三大主因。女学的发展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具有本土化特征。女寺和女学是女性相互学习和交流的...  相似文献   

11.
寺管会队伍的建设是我国伊斯兰教两支队伍(阿訇、寺管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如果说阿訇队伍建设是关键,那么寺管会队伍建设是关键的关键,因为这只队伍负责管理清真寺的各项事务,是穆斯林群众和政府  相似文献   

12.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1,25(4):91-104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关系需要理清:其一是扎塘寺壁画与敦煌吐蕃占领时期藏式绘画传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其二是扎塘寺壁画与同时期的敦煌艺术又有着一种共时的文化交流。前者这层关系不同时但同质,后者同时去不同质。这两层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多种关系的存在和相互之间的纵横交错为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的梳理增加了难度,本文试图在这方  相似文献   

13.
土呷 《中国藏学》2013,(2):148-155
十世帕巴拉喇嘛充满传奇色彩,先经金瓶掣签被认定为九世帕巴拉喇嘛的转世,12岁时被迎请到昌都寺举行坐床典礼,20岁时因"康珠玛"明妃事犯戒被取消转世喇嘛的名号。此后他一边继续管理昌都寺,邀请高僧来寺讲经传戒,组织寺僧学习辩经,一边不改对藏戏、卓舞、《格萨尔》等文化艺术的爱好,并使这些文化艺术在昌都寺和昌都得到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独乐寺内塑像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因此,研究独乐寺塑像应是全面研究独乐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独乐寺的八尊塑像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希望对有关人士研究独乐寺泥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独乐寺内塑像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因此,研究独乐寺塑像应是全面研究独乐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独乐寺的八尊塑像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希望对有关人士研究独乐寺泥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拉萨众多的寺院中,扎基寺很少引起人们,尤其是学者们的注意。然而,该寺却有着特殊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文章从翻译研究扎基寺的一块藏、汉文木匾入手,结合现有的一些藏、汉文史料,对扎基寺的历史及其与扎基关帝庙、扎基拉姆殿、扎基常住寺等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梳理和研究。旨在说明,在地方性知识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个体同样具有积极而不可忽略的作用;历史上,藏、汉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一个多纬度、多层面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西狭颂》基本概况《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峡颂》,碑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别称《惠安西表》。因碑文下有一潭,相传潭中有黄龙飞出,得名黄龙潭,又俗称《黄龙碑》。《西狭颂》为摩崖石刻,汉代隶书。刻成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6月13日(公元171年8月21日)。位于甘肃成县西10公里处抛沙镇东营村丰泉峡(也称鱼窍峡)中段的山崖上。全碑由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王沂暖教授主编的《藏汉佛学词典》(青海民族出版社,1986年),对发掘藏族文化遗产,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及藏语文教学、藏文典籍的阅读提供了许多方便,是至今最好的一部藏汉佛学词典。为使它更充实,更完美,我们就有关康区红教圣地噶拖寺的建寺年代及有关问题,发表点意见,请予指教。一、《词典》对“噶拖寺”条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赵媛 《中国藏学》2022,(6):45-50+214
甘肃永靖炳灵寺第70窟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重修洞窟之一,其南壁东侧下方绘有三身墨书题记番僧形象。文章对此处题为“锁南藏卜”的番僧进行了身份考证,证明其为明代格鲁派大慈法王徒裔,即炳灵寺《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中所载“弘化、显庆二寺灌顶大国师”。明廷为大慈法王敕建之弘化寺今已无存,因而该窟中所见弘化寺番僧无疑是研究明代汉藏交流史、炳灵寺一带藏传佛教格鲁派传播情形的一处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20.
热扎寺碑     
在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东嘎区尼达公社瑶地方,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古刹——热扎寺。寺旁树立一碑,碑高三百一十公分,宽三十五公分,厚二十四公分。上有一圆形碑帽,但缺碑顶。原有碑座,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碑被推倒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