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企业并购早已成为 90年代末期市场经济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的增强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企业并购行为实现公司的扩张、调整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进而达到规模经济。企业并购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制度的变迁 ,带来了企业资本运动的增值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呈现出并购金额不断扩大、并购行业更加广泛、单项并购标的额趋于上升等特点。中外企业在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并购战略、并购主客体、并购的主导行业、并购的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中必须转变并购战略,重塑并购主体,多采用现金支付手段,充分发挥国际中介机构作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在美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美国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变迁,对当前中国的企业并购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的企业并购存在行政干预过多、企业监管缺位、并购后管理滞后、金融市场功能不尽完善等问题。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提出中国的相关制度安排,如:建立跨国并购扩张战略的梯度优势、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并购动机、大力推行战略性跨国并购、重视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培育和规范中介机构,等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通过对2005—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绩效评估数据库"中141起海外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结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我国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指出了并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力求挖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的内在规律。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政策与企业整合等方面就如何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全球各地配置资源。跨国并购能降低海外供应商的谈判压力,但中国资源企业海外并购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以中国铝业并购力拓为例,从资本市场的市场反应和财务指标变动趋势来检测该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并购公告期间中国铝业的市场反应累计超常收益率跑输市场,投资者看空后市;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发现其综合能力明显变弱。政府和企业都应为海外并购做好充足工作。  相似文献   

6.
零售业的并购近年来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零售业的并购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是描述中国零售业2000年以来的并购概况,对中国零售业并购的数量规模、区域分布和跨国并购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从横向并购、举牌并购、强强联合兴起、跨国并购和国退民进等方面对中国零售业并购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融资难度、整合乏力、效益欠佳和外资强占市场等方面对中国零售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中国零售业的并购重组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提出了中国企业积极从事海外并购的 四个主要动因,并通过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进行SWOT分析,指出了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 成功进行并购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扩张企业规模。然而,与振奋人心的高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忽视并购中的整合。联想集团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失败后,回归PC主业,并购了IBMPC业务部。联想并购整合IBMPC业务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案例,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并购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投资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选取2016—2020 年中国企业公布的1 746起跨境并购案例,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就文化差异和国际关系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跨境并购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很有可能会对并购交易产生不利的影响。与目标国的文化差异越大,跨境并购的完成率越低。中国与东道国关系越密切,对并购交易越有积极影响。由于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经济扩张等世界问题带来的地区争端和互相制裁,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给中国跨境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应该依托不同行业进行分散投资,提前做好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并购的动因就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外资进入我国控股并购国有企业 ,是出于其全球化战略实施的需要。我们当前的对策应是 :其一 ,多方引进 ,实现引进外资资金来源上的多元化。其二 ,在有资源和市场优势的领域 ,应当有条件地合作。其三 ,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反并购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风险 ,对可能生产的风险进行很好的防范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本文对并购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以便企业在并购时识别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实现企业扩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手段,企业并购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企业并购的成本、收益以及并购后对并购企业、目标企业每股收益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并购市场管理,完善并购行为,推动并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己经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中国加入WTO后,将为外资并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将带来不利影响。从近期看,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长期看,有可能冲击我国的民族工业体系,形成行业垄断,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文章旨在通过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背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所带来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健康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创造公司价值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表现在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但由于在战略并购中存在巨大障碍 ,降低了并购的效率。本文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 ,股权分裂导致的并购融资缺陷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工具品种单一 ,投资银行功能尚不健全 ,收购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 ,阐述了企业战略并购的障碍 ,并提出了解决企业并购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引致的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节约和垄断利润的获得等所形成的平均成本下降区间称之为规模经济效应 ;由并购而获得的发展优势和重组优势称之为控制权效应 ;由并购而引致的产权制度创新和资源配置制度创新称之为制度创新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是企业并购和其他企业发展方式都能获得的效应 ;控制权效应是任何条件下企业并购获得的独特效应 ;制度创新效应是由传统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 ,传统市场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双重过渡条件下的国家或地区企业并购特有的效应。中国企业并购不仅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控制权效应 ,而且可以获得制度创新效应。因此 ,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并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跨国并购迅速成为国际投资的最重要形式。跨国并购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已成为必然。中国加入WTO后,应抓住跨国并购的机遇,积极应对全球竞争的压力,有步骤地开放国内产业和市场,实现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在阐述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跨国并购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了相应的并购策略,提出了促进跨国并购的投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但是,不仅要看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具有引入资金、管理经验和明晰产权等优点,同时也要看到其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规范体系,促进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中定价的溢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企业并购中对溢价的分析存在着不足,采用理论与数据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了企业并购的溢价陷阱,描述了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的特点,采用了差额现金流增量法衡量并购的溢价,给予目标企业合理的并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 ,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和抢占市场行为势必加大 ,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必将导致中国企业在 2 1世纪初 5— 10年形成并购重组高潮 ,中国企业大并购大整合时期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参加经济全球化 ,那就必须要认真的研究企业并购和发展企业并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并购的事业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高技术企业兴起了一股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并购热潮。高技术企业并购能够产生组合效应、资源结构优化效应和交易费用效应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高技术企业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 ,从而为高技术企业并购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