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文学史,女作家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而北宋末年的李清照,以她独特的艺术成就与魅力赢得了极大的赞誉,占据了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朱熹说:“本朝妇女能文,只有李易安和魏夫人”。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女词人,女诗人。她才学横溢,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词文造诣都很深,深受士林赞美,就连对她很不满的灼亦云:“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可见她创作态度十分严肃严谨,因而形成其独特的诗风与词风。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与赵明诚及《金石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但实际上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词以外,她不仅诗歌散文写得相当出色,而且精于金石书画的鉴赏、考订。在当时,她被人所称道的,主要是诗文。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朱彧《萍洲可谈》卷中: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引《说诗隽永》: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赵明诚妻,李格非女也,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李氏……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宋代著各的词人。她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十几首,长篇尤少,有些只是短句残篇。但历代评论,多称她是诗人。如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胡仔引《诗说隽永》说她是“今代妇女能诗者”。朱弁《风月堂诗话》说她:“于诗尤  相似文献   

4.
一 李清照(一○八四——一一五五?)字易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张南湖分词为婉约、豪放两派;王士祯认为婉约以易安为宗。她的词名,是世所共知的。至于她的诗、文,虽然《宋史李格非传》称其“尤有称于时”;自宋以来,也不断有人称引,如庄季裕《鸡肋编》引“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南遊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等残句;朱弁《风月堂诗话》载晁无咎多次对士大夫称道她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和“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周煇《清波杂志》还称赞她的《和张文潜浯  相似文献   

5.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杜拉丝(Marguerite Duras,1914—)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家。她的那本获奖小说《情人》,风靡欧、美、亚各大洲,令成千上万的文学爱好者争先恐后地捧卷而读;她的那出世俗戏剧《英国情妇》,调侃自如,情节错落多致,堪称是《情人》的姊妹篇;她的那部受到广泛赞许的电影《广岛之恋》,音、形、画融为一体,今朝、往昔相互渗透,被誉为“左岸新浪潮电影”的经典之作。法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德尼丝·勒当岱克在《巴黎信札》中说:“法国当今最伟大的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丝,她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正好  相似文献   

7.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8.
中唐以还,文人填词者渐众,然大都仍须顾及调名,所谓“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吟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迨《花间集》出,文人词作业已成熟,嗣后“填词以从调,故赋咏可离原唱也”。但考自唐至宋之文人词作,吟咏全属词调本意者仍存有例,此即始于张志和、止于张炎之《渔父》词,前人已见到这点:“凡赋《渔父》词者,多作高隐之语”,“专赋本题”。再考,吟咏渔隐事,在唐宋词坛上迭唱不衰,用调不特《渔父》,令词、中长调皆有选用。以词作呈渔隐乐事似为时士大夫之偏好。逐一(尔见)缕这一文学现象的原委,或可窥见词史上的一种独特词风及宋代士大夫的一种生活旨趣。一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具有多方面的艺术天才,在诗、文、歌词创作上,都取得突出的成就,而且,她还有一篇《词论》,倡导“别是一家”说,使人耳目一新。建国以来,截至一九八五年六月,全国(未包括台港地区)发表李清照研究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论文  相似文献   

10.
一儿歌,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称作童谣。《国语·晋语》载卜偃引“童谣”,韦昭注:“童,童子;徒歌曰谣。”《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引周宣王时童谣作“女童谣”,颜师古注:“女童谣,间里童女为歌谣也。”从韦昭、颜师古的注释可以看出,古代文献中的童谣,就是指男女儿童口头所唱的歌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儿歌。明杨慎对童谣的解释较为具体: 《尔雅》曰:“徒歌曰谣”。《说文》  相似文献   

11.
一、“物感”说原始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在《诗集传序》中倒是很开通地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他不取汉儒之“风刺”说。又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朱子语类》卷八十)他注意到了《风》诗多言男女之情,同时又强调了“感物道情”,说明这位理学家对诗有些见地。须知,最原始的“感物”并最能形成强烈情感状态的,就是感“人”,即男感女,女感男,“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4页)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就记录了“感物道情”最原始的发生形态。  相似文献   

12.
《宝鸡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载刘亮同志《“凤德”考》一文,提出“凤德”作为一种比喻始于西周,这是很有见地的。但作者认为“德凤”源于文王,用指周德则是很成问题的。至于什么是“凤德”,刘文也没有作出正确的解释。凤德不是王德而是士大夫德刘亮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刘文”)开始时指出,凤德“旧时多喻士大夫的德行名望。”但刘文置“旧时多指”于不顾,另作新解,说凤德是“周德”,是“文王之德”。就是说.凤德是王德而不是士大夫之德。作者引用《诗·大雅·卷阿》,认为《卷阿》中的凤凰比喻周天子,“凤凰就是周天子的象征”。作者对《卷阿的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卷阿》十章,章章言贤士君子来游王所。其主题,不是如刘文所说  相似文献   

13.
苏轼有才、有识、有胆。黄庭坚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豫章黄先生文集》卷19 《答洪驹父书》)曾敏行说:“东坡多雅谑。”(《独醒杂志》)苏辙说,苏轼作诗为文“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确实,苏轼的诗文多有寓讽于骂或谑的。“骂”、“谑”、“讽”是苏轼诗文战斗性的统一内涵,也是苏轼诗文的艺术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开篇第一句“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一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均解释为“叹息声”。《汉魂六朝诗歌鉴赏集》说木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妇女,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听到她织布的声音,而听到的却只是她‘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黑龙江省高师函授教材(1978年编)也说:“这里  相似文献   

15.
《丰》:情态逼真,精巧细腻这首诗抒写女子悔恨没有和情人同行,过后又盼他驾车快来迎娶。汉、宋儒者都以礼解诗,对诗中的女主人公颇多指责。《诗序》说:“《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意指女子“不随”,“不和”是悖于“礼”,故当“刺”。朱熹亦认为“妇人以有异志不从”(《诗集传》),又说“此淫秽之诗”(《诗序辨说》),无端地给诗中女子扣上了“有异志”“淫秽”的罪名。陈子展先生说:“《丰》,盖男亲迎而女不得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古代六经之一。它流传久远,影响深广。这与孔子私设教馆,以《诗》教授弟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孔子诗教、教诗、评诗、正乐等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一孔子十分重视诗教,他教诲弟子说:“小子(学生们)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①他从《诗》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着眼,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君子儒”,从而达到“事父”、“事君”的目的。孔子曾对他儿子伯鱼说:“女(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②意思说,做人不学习《周南》、《召南》,就象面对着墙壁站立着似的,“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朱熹)又说:“不学《诗》,无以言。”③是指出使诸侯各国,办理外交,酬酢应对的言辞。这是从修身做人、从政做官的角度,强调学《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6,(5)
如今采访王小丫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即使是配合《开心辞典》选男主持人的活动,她也坚持“人间蒸发”。央视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为他的下属解释说:“像小丫和李咏既是员工,又是公众人物,记者可能会问和工作不是很紧密的问题,我们得考虑她自己的情况,她怕媒体炒她的绯闻,这种顾虑可以理解。”一直以来,只有央视的知名主持人可能拥有做公众人物的权利和脾气。在他们自己的员工看来,男女有别,基本上男主持人会配合采访,而女主持人通常会比较“难搞”。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他们含糊地说,多是因为女主持人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饭局上也有表演才能,从而形成更广阔的人脉,在台里成为特殊阶层。另一个因素如郭振玺所说:老百姓对女主持人好像更关注,像《开心  相似文献   

18.
读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许肇鼎同志写的《我国历史上养猪情况简介》一文,我有以下几点补正意见: 1.甲骨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豕”字外,还有一个“豚”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和一个“彘”字(见《甲骨文编》九·一一),可以说明当时猪的名称已经多样,养猪自然已经时间久、数量多了。 2.金文中,除了文章所说的“家”字外,还有一个圂字(见《甲骨文编》六·一六)。据《说文解字》卷六(下)说:“圂者,猪厕也。从口,象在口中也。会意。”《一切经音义》九引“苍颉篇”说:“圂,猪所居也。”这里的“厕”,既是猪舍,又是厕所。厕所家  相似文献   

19.
壮族敬崇(女米)洛甲。侗族敬崇萨天巴。瑶族(布努瑶)敬崇密洛陀。她们都是创世女神。“(女米)”,壮语,“母亲”的意思;“萨”,侗语,“祖母”(即“母之母”与“父之母”)的意思;“密”,布努瑶语,也是“母亲”的意思。确切地说,(女米)洛甲、萨天巴与密洛陀都是创世母神。壮族人民塑造的创世女神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从流传于广西东兰一带的祀神古歌《(女米)洛甲》所唱颂的来分析,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巳搜集到的部分(详见附录)唱颂了这位母亲  相似文献   

20.
屈原伟大的抒情长诗《离骚》中的女媭是什么人,历来争论不休;“余以兰可恃兮”的“兰”究竟是不是子兰,也各有不同的说法。这两个问题性质相似,颇有加以探讨的必要。一、女媭非屈原亲人辨前人对女媭的身份有如下各种说法:王逸以为是屈原之姊,郑玄以为是屈原之妹,贾逵则认为是女子的泛称,汪瑗认为是比喻党人的贱妾,李陈玉认为是使女,周拱辰认为是女巫(以上均见游国恩主编《离骚纂义》引)。近人有下列不同意见:郭沫若主张是屈原的“女伴”(《屈原研究》),姜亮夫赞成“贱妾”说(《屈原赋校注》),游国恩认为是作品中假设的人物,是师傅保姆一类老太婆(《楚辞论文集·楚辞女性中心说》),也有以为是屈原之母的(龚维英《女媭为屈母说》,1982年第三期《贵州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