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家井上靖是当代日本文坛重镇之一,也是中国人出所熟悉的老朋友。他的小说《天平之甍》早已有中译本在我国出版,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已在我国各地上映,受到普遍欢迎。井上靖,一九○七年生于日本北海道,二十三岁时入九州大学学习,后又转入京都大学哲学系,专攻美学,早年曾写过一些诗作。一九三六年三月京都大学毕业,同时以小说《流转》投稿于《星期日每日》杂志,得千叶龟雄奖。这是他踏上文学道路的第一部。后来入每日新闻社任学艺部的记者。由于日本老作家佐藤春夫等人的鼓励,他的《猎枪》、《斗牛》等小说相继发表在《文学界》杂志上,受到好评,并于一九五○年  相似文献   

2.
《苍狼》是日本现代小说家井上靖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小说。有评论家认为这部“规模宏大的历史小说”是“井上靖文学的转折点”。这部小说发表后,在日本文学批评领域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小说创作手法的“狼原理”论争。“狼原理”是井上靖根据蒙古民族古老传说作为创作的题材和素材,通过艺术想像在《苍狼》中虚构出的成吉思汗尚武、黩武、不断发动战争的精神机制和心理根源。对“狼原理”这一小说创作主题追本溯源、抽丝剥茧,从不同的视阈和角度阐释、论析,以见识井上靖书写《苍狼》这部蒙古草原英雄史诗的独异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负盛名的川端康成一八九九年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医生家庭。二十八岁时,发表了成名作《伊豆舞女》(1926),在文坛上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他是早期的日本唯美主义作家,作品有《招魂节一景》(1921),《禽兽》(1933)。后来成为新感觉派的一名能干的骁将,与横光利一共誉为该派的双璧。他苦心笔耕了五十余载,有百余篇小说问世、最为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有关研究孔子及儒学的著述可谓浩如烟海,但以小说的形式评介孔子其人的艺术作品却廖若晨星。这个东方的圣人,其生平思想,作为文化艺术的种子,在沉睡了两千多年之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深受其思想影响的中日两国的土地上,又有两颗砰然出世,结出了可喜的艺术硕果。这就是1989年由日本新潮社首次出版的著名日本老作家井上靖的绝笔之作——长篇小说《孔子》,另一个便是1990年6月在孔子的故乡山东省出版的,由初露锋芒的山东新作家曲春礼创作的长篇小说《孔子传》。它们  相似文献   

5.
安部公房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发表过一系列独具一格的寓言体小说。他创作的主要特色是运用离奇的寓意手法,象征性地揭露战后日本社会状况的不合理性,和人们对不合理现状的反抗和超越。本文试图从寓言理论的角度来解读他的代表作《砂女》。  相似文献   

6.
叶石涛是台湾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作家,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一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他从小喜欢文学,一九四三年从台南第二中学毕业后,应聘到《文艺台湾》当编辑,同年在该刊发表了短篇小说《春怨》。《文艺台湾》创办于一九四○年,主编是日本作家西川满。它口头上高唱文艺至上论,实际上是为配合日本殖民当局的皇民化运动,提倡皇民文学而创办的御用杂志。开始,由于当时台湾没有别的杂志,还有一些台湾作家参  相似文献   

7.
日本青年增田涉,192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三年后,一鸣惊人:1932年4月日本很有影响的《改造》杂志发表了他撰写的全世界第一部综合研究鲁迅生平思想的《鲁迅传》。接着1933年改造社出版的《世界幽默全集》第十三卷“中国篇”,1935年6月岩波书店出版《鲁迅选集》,1936年9月得出书房出版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孔子诞辰2540周年的1989年,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经10余年的酝酿、准备,描写中国古代“圣人”孔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孔子》问世。这部充满哲理的历史小说,一经出版,便在日本成为畅销书。中国已有郑民钦的中文译本,“听说不少国家,也要翻译出书。”并且获得了日本野间文艺奖。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一位新文学的巨匠,是前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是创造社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九二一年,他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读书的时候,就开始了小说创作。从同年的处女作《银灰色的死》问世,到一九三五年最后一部小说《出奔》发表,他先后  相似文献   

10.
柳亚子先生的文稿《学习词典叙》,是柳先生一九五一年二月为我的父亲朱翊新当时主编的《学习词典》一书所作的一篇序文。其时,家父在上海大东书局任编审,他并曾任《民报》主笔等职,系新南社成员,是柳先生的老同乡、老朋友,今年八十九岁,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现年迈体衰,退休于上海家中。《学习词典》当时因故未曾出书,因此柳亚子先生的《学习词典叙》从未公开发表过。  相似文献   

11.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在他还不满三十岁之前,就在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下,担负起指导日本三十年代前后的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重任,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像《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工商地主》、《一个地下党员的手记》以及其他著名的长短篇作品,给日本的现代文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奠定了极其坚实牢固的基础。本来他还可以为日本人民的革命工作和文学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但是日本的反动统治阶级却把这样的一个年青有为的革命作家杀害了。  相似文献   

12.
1956年,23岁的彝族农民普飞在《边疆文艺》上发表了处女作《我的舅母》。从那时起,他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短篇小说、散文,计120多万字,现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散文集有《妇女队长》、《重赶峨山街》、《对象》。他在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了彝族农民作家,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注目。他的创作也和他爬乡间的小路一样,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相似文献   

13.
也许与他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有关系吧,五六十年代,达斡尔族作家哈斯巴图尔发表过近二十万字的散文、报告文学、特写和通讯,但只发表过《谢伦山上》一篇小说;可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小说创作领域,他的笔仿佛长上了翅膀,连续在《呼伦贝尔文学》、《草原》、《民族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引人注目。现仅就《谢伦山上》、  相似文献   

14.
(一) 小林多喜二于一九○三年十月,出生在日本秋田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是日本共产党员,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日本优秀的革命作家。一九三二年二月,小林多喜二在东京做地下联络工作时,由于奸细的告密而被捕,在遭受特务警察连续残酷拷打三个多小时以后,就在当天下午英勇牺牲。牺牲时还不到三十岁。小林多喜二在商校学习期间就练习写作,从一九一九年三月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被诅咒的人》到他牺牲,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写了大量的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回家过节》、《小点心铺》、《腊月》、《杀人的狗》等,中篇小说有《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袁静今年已经83岁了。50年代她与孔厥合写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生动地反映了冀中白洋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今年过八旬的老作家,仍精神十足,笔耕不辍,几年来她陆续发表了45万字的长篇小说《伏虎记》,并在助手协助下  相似文献   

16.
俄国大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于一八八○年出生在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华沙大学的教授,母亲、外祖母、姨妈们都是作家和翻译家,外祖父是植物学家,曾任过彼得堡大学校长,岳父是世界闻名的化学家门捷列耶夫。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而且养成爱幻想的性格。他五岁就会写诗。一九○四年,处女诗集《美人集》发表后,他一举成名。人们评论这些诗是“美得惊人又朦胧得惊人”。后来出版的主要诗集还有:《雪的假面具》、《可怕的世界》、《卡门》、《祖国》等,此外还有不少的诗剧。  相似文献   

17.
井上靖(1907—)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现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1957年以来,他曾多次访问我国,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天平之甍》(1957)是井上靖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唐朝高僧鉴真和尚渡日传戒的事迹。小说问世二十多年来,在中日两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3年,在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之际,我国出版了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好评。由日本著名剧作家依田义贤改编的同名历史剧,自1963年至1965年,先后在日本公演了二百多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1979年,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熊井启又将它成功地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被日本人民誉为“友谊的叙事诗”和“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10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是作家梁晓声第二篇关于“教育的诗性”这一主题的文章,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2000年4月13日),题目是《论教育的诗性》。通过这两篇文章,梁晓声以作家特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9.
日本同志社大学第二外国语研究室教授太田进先生应邀于今年四月来我校,一面为师资班讲授日语,一面进行鲁迅研究。太田教授对鲁迅和茅盾的研究颇有造诣。今年六月,他在日本《野草》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资料一则》的短文,介绍一帧由他搜集但出处不详的照片,认为该照片可能与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所说的幻灯片有关。本刊征得太田先生同意,特将照片予以转载,并约请太田先生撰写此文,作进一步的说明。同志社大学于1980年与我校结为友好学校。太田教授这次讲学是根据两校协议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作家简介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他十岁丧父。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1981年辞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