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等的初步探讨,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旅游方式.依据大同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指出大同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就此提出大同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是在当地资源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是实现库区整体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选择.以巫山县山区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对巫山县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逐一分析.并依照矩阵形式将各因素相互匹配,判断出应采取开拓型战略,并提出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推行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龙县生态旅游开发是在当地资源优势基础上形成的,旨在消除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地域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发挥着重要的关联带动作用。其中,生态旅游具有充分利用资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市场和品质定位,科学统一规划;突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主题,差异化定位,突出小区域范围内亮点,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加强自然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其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南岭山地重要的生物资源和遗传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千家洞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只有通过开展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为前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旅游发展观,强化游客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等措施,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国家公园是当前国际社会保护生态资源的主要模式之一。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其支配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而国家是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理想主体。我国的许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忽视了公共物品属性的要求,造成了资源的破坏与各方利益的不均衡。国家公园以较小面积的合理开发实现较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并由国家代表社会公众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其管理费用由国家予以保障,管理部门与公园内的旅游经营项目没有利益关系且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社区利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公园模式较好的协调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是一种符合生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流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流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落后的流域旅游经济形成强烈反差。嘉陵江流域是四川省同时也是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一个区域,后发优势明显。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等方面论述了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基于自然环境的"回归大自然"和"绿色旅游"的新型旅游,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开发不当极易受到破坏,因而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必须从制度上进行保证.针对中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制度短板效应,必须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采用2008年陕西省10市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陕西省十市区2008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隶属函数测算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值,分析了陕西省各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宝鸡、咸阳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西安、延安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最低;榆林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也在向协调方向发展;汉中、安康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较低,但资源、环境和经济基本协调发展;铜川、渭南、商洛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也比较低。陕西省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生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生态思想包括:重视生态系统安全,倡导林业科学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法治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节约资源与减少污染协调发展;实现"三废"利用与因地制宜永续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等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中的热点,也是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矩阵分析法,并以大觉山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例,对贫困山区旅游县发展和创建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类旅游产业开发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经济特征,实现工业化,始终而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有鉴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在借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佛山慈善事业发展较快,有较好的善款募集基础,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慈善原动力不足,慈善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当务之急,应增加宣传渠道,提升公民的慈善原动力;创新管理体制,提高慈善工作效能;引入完善的运营机制,实现保值增值;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慈善事业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探讨私营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是现实提出的理论研究新课题。和谐社会理念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私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处理好私营经济内部及其与社会的各种矛盾,使私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苏北地区之所以长期处于江苏经济的欠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在沿海对外开放战略和江苏区域发展战略中没有形成对生产力诸要素的集聚有竞争力的平台,处于竞争的相对劣势。依据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对连云港发展定位的要求,提出适应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要求,加快东桥头堡连云港的建设,对培育撬动苏北经济发展的支点,为苏北营造加快生产力发展诸要素集聚的强势平台,实现苏北的快速崛起,进而推进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内涵、作用的理论分析,并对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认为落后的外部环境是制约陕西非公有制经济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实现其大发展,目前应着重做好优化观念、服务、政策、法制和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兴起,促使中国对教育体制乃至理念进行新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衡量尺度。发展河南省的高等教育事业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观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发展原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推进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等都要体现出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未被观测经济,是指根据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该被核算而未被核算和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未涉及但又确实存在的经济生产活动的统称。未被观测经济在我国已有相当的规模,如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治理,就必须事先准确了解它的形成机理。通过对三个不同博弈模型的构建和均衡点的探讨,描述了地下经济、非法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的发展机理,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未被观测经济规模庞大的原因,并因此提出了应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西西江流域是广西最重要的农业产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广西西江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广西西江流域农业生产,经过长期探索发展,形成了几种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从科技、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宣传教育,促进西江流域农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及政策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在地方利益割据的前提下,仅让市场力量"自然"决定和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是不现实的。区域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统称,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范本,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深化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最终形成既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又能够诠释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期,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循环经济立法和相关政策为我国尽快规范这一领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