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物质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农村文化的载体,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甚至面临着日趋消亡的危险,这制约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古村落势在必行。结合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现状以及河北省是文物大省的特点,深入探讨了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对河北省经济文化建设的意义,并针对当前古村落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在古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旧"矛盾日益表现出来。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农村,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必须加强作为新农村建设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的“乡风文明”建设。为此,文章在分析“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文化功能及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中所处地位的基础上,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浙江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的价值认定与可持续发展——从新农村建设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村落与遗址的双重身份使其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是聚落,也是文物。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古村落无疑也要与时俱进。与一般的村落建设不同,古村落的根本价值在于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于是,如何确定好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总结村落中在建构和谐的天人关系,融洽的人伦亲情,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古村落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也是古村落的价值所在。于是,古村落成为新农村,需要内外兼修,而不能只重外表;需要典主雅辅,而不能哗众取宠;需要立足长远,而不能急功近利。这种立足长远的发展观,可以使古村落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以独有的魅力来赢人,建构自身的文化资本,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浙江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是为浙江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保证。战略目标内涵着“十一五”时期浙江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要求、实质核心与内容要求。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战略措施是要立足浙江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转变农村各级领导的发展理念,建立乡风文明建设的多种机制,加大乡风文明建设的管理力度,实施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工程。  相似文献   

6.
关于徽州古村落保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保护的实质在于维持古村落文化的原生性与整体性,保护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以徽州古村落为焦点的两对基本矛盾。其保护的基本理念为:分级保护、科学规划,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重,“保”与“破”有机统一。其保护的重点内容为:自然生态保护,建筑遗产保护,历史文脉保护,人口与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构成了文明形态变革的内在动力。资本逻辑的文明形态将民族国家形塑为现代化主体力量,创造出空前的物质力量与人类的“世界历史”,却因“物的依赖关系”无法形成“真正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质上是要超越西方民族国家建构的现代性之困,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能跳过或取消中华民族的政治社会建设阶段,要从中华文明大一统历史观、共同历史记忆、共有精神家园谱系中寻找建设新文明形态的资源,从中华文明可长可久之道、比较发展优势以及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中确证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以新文明执政党品格、新文明知识体系、社会主义文明之治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新农村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谐新农村是农村富裕和谐文明与农民当家作主的内在统一。建设和谐新农村要重点围绕“组织要素”和“利益要素”问题,以民主化、民本化的要求改革乡村两级的治理结构,以均等化、一体化的要求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设和谐新农村当下可及的多重视野是,确立一个大前提,从政治上重新认识农民;坚持一个大原则,把权利还给农民;重建一个大基础,将“三农”植入新的法律环境;竖起一个大标杆,重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拓展一条大途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倡导一个大理念,祛除消费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战略高度、任务艰巨、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而新农村中的先进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全面性的战略课题,因为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并为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创造“新”的内外条件与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符任 《源流》2012,(10):59-59
古村游"火"不起来,缘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茧成蝶"?笔者认为,应唱好"三部曲",做好保护、开发和宣传工作。古村落是历史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不应在文明中消失,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体制保障,确保古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缮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建...  相似文献   

11.
符任 《源流》2012,(19):59
古村游"火"不起来,缘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茧成蝶"?笔者认为,应唱好"三部曲",做好保护、开发和宣传工作。古村落是历史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不应在文明中消失,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体制保障,确保古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缮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结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树立新理念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的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农  相似文献   

13.
谈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尽快实现城市化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国农民的意愿和目标。《建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景蓝图和标准,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是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城市化重要途径,城市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从而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党和国家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相应地,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既然已成为一种话语,便有追随话语者、论证话语者也有制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历史现实意义,具有多角度解读的宽广空间。生态经济属性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属性,首先,它取决于农业的生态经济内涵,是内生的;其次,是以生态经济学理念对新农村建设属性的解读;第三,是生态工业文明价值追求的反映,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历史、社会属性与生态经济属性的交汇。从上述三个方面深入进行考察,并以此为视角,提出新农村建设应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低成本、低污染、低消耗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道路,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依托,以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近70%,而农民的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我国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将极大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将更加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发…  相似文献   

17.
教育如何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效作为,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个新课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要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以句容市的发展思路和措施为例,谈谈如何全力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让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新作为、大作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奠基人的怀特海与现代思想家马克思他们热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同时也看到受近代力学影响所形成的机械论自然观和宇宙观的局限,都批判二元论思维方式和传统实体论形而上学,在建构各自的新哲学观基础上,依循历史的逻辑阐发了有机体思想,不仅关涉到自然、社会、宇宙的有机性、秩序性,机体运行的基础、动力和机制,而且回答了如何走向未来的和谐与文明,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体思想的基本表达:整体论框架内的有机宇宙观与社会机体论;二是机体思想的方法论诉求:内在关系中的过程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三是机体思想的动力机制:目的论下的有机宇宙的秩序与社会规律;四是机体思想的存在论根基: “解构”、“终结”形而上学后的过程实在论与实践过程论;五是机体思想的价值取向:发展论旨趣上的宇宙文明与人类文明。关于这些问题的探究二者既有共通性,又有明显的殊异,对此加以比较研究有助于推进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呼吁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却没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而在当今现存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中国的众多古村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皖南徽州的西递村、歙县的棠樾村,浙江永嘉的豫章村、宁海的前童村等。它们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其保存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种类之齐全、特色之鲜明、历史文化价值之高,是其他任何国家所难以媲美的。但由于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保护与修缮的不力,以及人为的毁坏,古村落的环境与风貌正逐渐失去其昔日的风采,不少极富保存价值的古建筑、文物也因此而急剧消失…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世界幸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当代中国古村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等美誉。然而,中国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选择和确认一批具有代表价值的古村落,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形式予以及时抢救和重点保护,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确认条件、保护内容、原则、方式、措施及开发方向等作了具体的分析,对古村落文化与景观的有效保护,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