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区立足面向港澳深度融合,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机制,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航运业现状和上海自贸区成功的经验及制度,从影响航运业发展的因素入手,分析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对广东航运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广东航运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明代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才蔚起蒋祖缘明代,广东教育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因而人才蔚起,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此略予论述。一、官办府州县学的发展从维护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的统治出发,朱元璋很重视学校建设,认为“育人才,正风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六朝时期船舶数量和规模、种类、造船技术水平、造船业基地诸方面对六朝造船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同时,根据大量无可辩驳的史料,指出六朝造船业不仅满足了当时战争的需要,而且已经具备了为当时商业发展提供充足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明代广东地方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与当时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当地士绅所开展的地方教化运动息息相关。本文考察了明代广东士绅的有关地方教化内容、途径、手段及影响,兼及探讨了当时广东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东是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地区,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在广东东自饶平、潮安,西至廉江、遂溪,北起仁化、南雄,南及海南岛澄迈、陵水广大地区中的四十四个县市,发现了历代陶瓷窑址一百四十多处,发掘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战国、唐、宋、明代的陶瓷窑址二十多处,采集和发掘了大批古陶瓷器及其碎片。这些陶瓷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展示了广东历代陶瓷窑址及其烧造的陶瓷器,在窑炉的构筑、制作技术与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对了解和认识广东古代陶瓷工艺的制作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乐一 《东岳论丛》2003,(3):140-141
南越王国自秦二世时始兴 ,汉武帝时亡 ,前后延续 93年。南越王国的疆域 ,从五岭之南到南海之北 ,“东西万余里” ,其范围包括广东、广西大部及云南的南盘江南与越南的北部地区 ,史称南越、南粤或越粤。这里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 ,山势崎峭 ,江河纵流 ,早在晚更新世初期 ,就有马坝人在此繁衍生息。但是 ,由于群山阻断 ,交通不畅 ,又有粤越民族杂居及领地分割 ,使居住在这里的越族人相对还处于原始的封闭状态。公元前 2 19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不久 ,即发兵征伐南越 ,经过六年的征战才将该地区平定下来。为巩固其统治 ,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相似文献   

7.
明代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盐业生产也不例外。明代海盐产地分布于从辽东半岛至北部湾的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某些岛屿。明代海盐生产至少有177个盐场。与元代相比,盐场总数增加T4个。由北至南按照产区依次论述,其(下)部分主要研究了福建、广东、交耻的情况。其中,交陆12场是新设,存在时间较短。两浙盐场减少了10个,主要是盐场合并所致。辽东盐场增加了14个,这一点与明朝政府在这一地区实行军事屯田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广东是我国第一海洋大省,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以"南海I号"、"南海Ⅱ号"古代沉船为代表的海洋考古新发现,展示了我省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认为,应该以"南海Ⅰ号"沉船考古为契机,大力发掘海洋文化遗产,整合全省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与海洋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构筑新时期海洋文化的重要资源,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推动海洋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 亚洲,有一条新生“龙”正准备着腾飞,追赶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小龙”.这条“龙”的土地总面积及人口总数均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总和.这条“龙”便是中国的广东.经过九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广东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水平过渡.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县(深圳、珠海、佛山、中山、顺德、南海、东莞、三水等)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小康水平,快步向中等发达水平迈进;广东已从封闭的自然——产品经济初步转变为开放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广东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的盛衰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尤为深刻的是中国造船业之盛衰与国家盛衰同步的历史现象。其中所反映的规律性东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之盛衰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造船业获得较大发展、技术日臻成熟的时期。北宋初年,宋太祖便在禁军中成立了专门的造船机构,名曰“造船务”,并“凿大地于汁京之南,弓I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有记载说,当时在江淮各路军中,多有“船务”、’船访”、“造船场”、“造船铁作”、“船坊铁作”的设置。宋代战船种类有十多种,除著名的楼船外…  相似文献   

11.
明朝政府从正统以来设置广东巡抚,从景泰开始设置两广总督,但终明之世,广东专职巡抚不常设,多以两广总督兼理巡抚。本文就督抚产生的原因、设置情况及其历史地位作些论述。一、广东巡抚明代,巡抚之名起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①,而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清代道光年间阮元的<广东通志>为主要依据,参考二十五史,广东各州、府、县之方志,<四库全书总目>,<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唐至明清时期相关的总集、别集等,对自汉末至明朝贬谪至广东的文人进行详细而精确的统计.计贬谪至广东的文人共260人,从地域分布看,东汉至南朝主要在广州和粤西,唐代主要在粤西,宋代主要在粤西、粤南,明代主要在粤西、粤南;从贬谪时间看,主要集中在唐代的高宗、武后、中宗、玄宗、肃宗、德宗、宪宗,北宋的哲宗、徽宗,南宋的高宗时期.  相似文献   

13.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以来,中国人开始有规模地向东南亚地区移居,环南海中国文化圈逐渐形成,中国在环南海地区进一步发挥大国的强大作用,同时与东来的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围绕中国人在南海地区的活动,围绕南海海洋权益的历史渊源,学术界有过多种角度的探索,暨南大学的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也有悠久的学术传承,涌现了一批享  相似文献   

14.
<正> 明代,广东农业商品性生产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跨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本文探讨明代广东农业商品性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于揭示它给明代广东社会带来的明显变化,明了商品经济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代合浦港在南海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海上丝路研究中,对合浦是南海丝路始发港及商贸枢纽地位多有忽略。本文以文献记载、考古成果为据,论述合浦在地理、资源、交通、航贸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证明合浦港是中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最早最繁荣的始发港和海上交通枢纽与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6.
南海是我国的主要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作为其主要辐射省份的广东、广西和海南,水产品贸易的发展对三省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自2008年-2012年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南海三省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以期可以促进南海三省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在论述广东南海西樵山地质、地貌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区地质、地貌因素对各种旅游景点的形成或分布的控制关系,为进一步综合利用和开发该区的旅游资源,开展地学旅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桂发 《社会科学》2004,(12):121-123
有关明代历史的研究专著,迄今为止有汤纲、南炳文的《明史》,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等,专门研究崇祯十七年后南明小朝廷历史的,则有司徒琳的(Lynn Struve)《南明史》和顾诚的《南明史》等,但对于在明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晚明时期的专史则尚付阙如。樊树志先生的新著《晚明史》(1573—1644年)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专门论述万历到崇祯末70余年历史,因而在明史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广东素以水运发达而著称.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水上运输愈加发展.关于广东水运史的问题,迄今为止尚乏人作系统的专门研究.王洗教授编著的交通海运丛书,也只着重论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招商局建立后所开创的近代航运业的情形.在此之前的水运虽有提及,但未加详论.有鉴以此,1985至1987年间,笔者与同事谭棣华、罗一星先生曾着力搜集鸦片战争前广东水运史的有关资料,并亲往珠江水系的干流及沿海各港口作实地考察,搜集有关文物和口碑资料,我们已将初步的研究成果,由笔者任主编,写成《广东航运史》(古代编)一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里仅就远洋贩运、沿海与内河贩运和短途水上运输三个方面,分别考察水运的经营组织,并对它与地缘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图书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由于明初朱无璋实行体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为明代的图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再加上统治者对图书事业的重视,市民阶层与一般民众对图书的大量需求,都使明代的图书事业进入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发展的高峰。以下试就明代的官府藏书及其利用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