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而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徽州理学美学的开山祖师,他以理学家的身份探索美的本体和生成,形成了自己完整而独特的美学体系.面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问题,朱熹从其理学的角度出发,成功地回答了“美何以存在”和“美如何存在”的命题,建立了自己的审美本体论和审美生成论的思想,完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从“道体论”向“体道论”的转变,这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文艺系统中 ,由中国早期的绘画艺术所体现和代表的应物象形、写实性、再现性、客体性的美学观念 ,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即抒情咏志、写意性、表现性、主体性的美学观念是分道扬镳的。中国古典绘画美学观念向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基本原则的归属与定位 ,即从“应物象形”(存形 )到“抒情咏志”(写意 ) ,乃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及其美学观念发展到东晋时才产生的现象 ,并由此而造就了山水画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道”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之间 ,其具体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 ,因此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 ,它的内涵层次最为繁复多样。本文尝试性地梳理出“道”作为一种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及其认识论内涵三个层次 ,以期彰显“道”之全貌 ,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精神。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似乎存在着一种勿庸置疑的看法。即认为“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的出现,理所当然地始自老子。但事实上,早在《左传》和《国语》中“道”就已经完成了由一个具体对象的名称——道路向哲学概念的上升和抽象(详见拙文《“道”的哲学抽象历程》,《文史哲》1992年第6期),而老子的贡献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道”由一个一般的哲学范畴明确地上升和抽象为一个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原或本体概念。但是,老子为什么要选“道”来作他的最高哲学范畴,老子又是如何把“道”由一个一般的哲学范畴提升到自然和人的最高统摄物的位置?笔者试图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究,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美学观点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道”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是老子以自然之美为核心内容的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老子的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然美学思想和自然审美观。老子的“道法自然”说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念、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方式和审美目的,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实际上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7.
“心斋”和“坐忘”在庄子思想中是主体体道的基本条件,文章从现代心理学知、情、意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心斋”和“坐忘”的具体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论述了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古典美学,我所知甚少,但作为一名门外汉,读了邓牛顿新著《中华美学感悟录》,亦有两点较深体会。其一,深入浅出。中华美学,虽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和严整的理论体系,但同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特别是其中许多美学范畴和概念,看上去,似乎显得较为抽象,甚至有点玄乎,其具体内涵难以确切地把握,因此往往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敷衍。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却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这些范畴概念的内涵表达得十分具体明确。比如“韵”字,在中国古代诗文画的创作和品评里面,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词。作者首先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1.
"气"是中国古典美学元范畴之一,它与"道"和"象"一起构成古典美学的生成模式。气能够进入古典美学的视野一方面由于它是这个生成模式的中介环节,另一方面又因为气自身的某些特性与古典美学的内蕴———生命精神、超越精神和"象"之审美精神有着共通之处,它还是使得古典美学核心的"意境"说得以形成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玄妙四个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茵加登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成,在四层次结构说之外,他又提出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形而上学性质.因其所论抽象玄奥令人费解,故本文特从功能、来源、存在方式三个角度,借助于中西美学的比较对其作出释读.文章指出,"形而上学性质"的含义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道"、"气"、"神"、"意"有相近或相通之处,即通于"道"、"气"、"神"、"意"的哲理层面.但这个哲理层面,不是指抽象的纯思想,而是包含了情感、形象和思想于一体并被气化之后而通向虚无通向无限的一种东西.功能、来源、存在方式这三个角度,恰恰可以被看作是对"形而上学性质"的三个方面的规定.借助于这些规定,就可以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弼哲学的本体是"无"."无"对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意义在于,从思想上使人的觉醒成为可能,由此,又使文的觉醒成为可能.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意境具有超越性,即从"实"入"虚"、从"有"入"无"、从有限入无限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也是王弼之"无"所具有的,二者之间应当有内在联系,"体无"是王弼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无"之"体"对审美之"体"具有内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的“情景”说既是一种文学创造理论,又是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美学理论,它与佛教的“现量”概念相结合,在明清之际构建了一座美学理论的高峰。王国维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系统阐述“境界”说的第一人,其“境界”说脱胎于“情景”论,然而,它经历了一个从艺术走向人生、从人生走向哲学、从以和谐为基调的优美走向以痛苦为主要内涵的崇高的历程。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重要营养的学说,它是对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情景”论的错位生成,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古典美学中的“飞”是一个对古代文人的思考、创作与鉴赏至关重要,又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诸多文化特征的意象群。从其内在蕴涵、外在延伸及所具有的审美特征表明,“飞”意象群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所蕴涵的审美文化取向与审美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丽"范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丽"揭示的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魏晋南北朝时"丽"范畴逐渐成型,"丽"已有意识地被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建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唐宋时"丽"范畴走向兴盛,"丽"是唐宋诗、词美的突出感性表征,唐宋诗学、词学理论自觉地对之进行了理性把握。元明清时期是古典美学"丽"范畴的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它在许多艺术部门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运用,人们对"丽"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由于"气"范畴的产生和发展,才形成中国美学和艺术特有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才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美学精神的途径,也是建构适合我们今天时代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