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对高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高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西是一个森林资源的大省,全省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是森林,三分之二人口在林区,实现林农奔小康,就抓住了江西奔小康的大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在分析林业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江西林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急需大批实用型人才,给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水利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人才需求的重大契机,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服务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为三峡库区农业类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库区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就需要积极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明确"学院主体、政府主导、企业融入、工学结合、三方共赢"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体育建设中要处理好总体规划与资源配置、趋同发展与区域差异、传承与创新、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等的关系。新农村体育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建立新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得出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改革开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是高职教育永恒的追求;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搞好实训基地建设,确保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从高职院校“两课”入手,探索高职院校“两课”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等农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培养、输送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提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以服务新农村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发展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高职教材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具有鲜明高职特色、高水平的示范性教材非常稀少。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职教材建设、高职教材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文在总结高职课程建设成绩的基础上,着重对目前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基层政府管理水平,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造就新型农民并调动他们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职业教育需要跟上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创新服务途径,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推进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的提出,为创建新时期农村乡镇文化指明了方向。本文从文化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文化内 容的中国特色性、文化方向的传统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三方面,探索农村乡镇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城镇建设必然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应分析小城镇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专业设置、职业培训制度、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与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农村城镇化过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小城镇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积极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和对策,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对陕西部分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因素。从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水平、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推进农村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专业队伍三个方面,找到了提升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文化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诸城市把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为统筹城乡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制度保证、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研究走向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研究热度攀升迅速,大致经历了六个发展时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格局,涌现出一批核心作者、研究阵地和期刊平台;形成了农民职业教育宏观研究、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等三大主题,三大主题战略位置和发展态势有较大不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处于核心位置;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范式、理论范式和路径范式。进入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研究应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探索新的研究范式,构建新的研究格局,拓展新的研究内容;做到三个转换、三个走向、三个扩大和五个深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