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将杨慎的哲学思想放在明代整个唯物主义思潮中,从宇宙生成论、认识论、人性论和历史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杨慎的哲学思想是明代中叶的社会矛盾和思想矛盾的反映,是对宋明理学批判的结果。他的思想影响到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等。应当恢复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李大钊(公元一八八九——一九二七年)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战斗的一生,一直鼓舞革命人民去夺取新的胜利,他光辉的思想永远放射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李大钊同志生在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很早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六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创新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钊的一生是不断创新的一生.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进行深邃思考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对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探索过程中,他的创新思想和实践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他公开提出要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革命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探索.研究李大钊的创新思想和实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要了解鲁迅的哲学思想,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唯物主义思想.鲁迅唯物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从事实出发,它象一根红线贯串在他思想的各个方面,融化在他的著作中.本文试图从鲁迅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说明鲁迅从事实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抛砖引玉,望同志们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公元1866—1925年)是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中国哲学史上,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对中国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知行学说,以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论述了“行先知后”的反映论思想,自觉地将他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寓于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论述中 ,贯穿于他的讲话、谈话、批示中 ,体现在他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继承实践唯物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把实践的观点提升到全部哲学思想首要的和核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切入点的 ,也是以“实践的观点”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成果而显现的。  相似文献   

7.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一个奠基者,也是理学中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打头人物。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承上启下,标志着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北宋之后,虽然关学式微,程朱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但在其后历时七百年间相继出现的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廷相、王夫之、戴震等,对张载哲学,总的来说,采取了肯定的态度,都直接继承并且发展了张载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这是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革命理论与实践部分源于他对俄国革命的关注与思考.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密切关注俄国革命的发展,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以更多笔墨论述俄国革命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论述苏俄建立后的诸种境况时,中国的政治前途始终是其思考的落脚点.1924年李大钊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零距离感知了苏联建立后的社会状况,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道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考察李大钊对俄国革命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思考,可以加深我们对早期中共领导人为何选择俄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如何将外国的革命经验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 研究国情,指导革命,是李大钊革命思想的精华.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国情,剖析中国社会的性质、状况以及各种问题,以指导革命.他认为,要认识中国国情.以下三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一)农业经济组织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构造;(二)土地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的迫切性.本文试就李大钊对中国国情的这种认识加以探讨,请求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茅原华山作为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早期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横截面。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本身如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给中国带来的思考模式。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围绕着他的外在因素间的关系,越仔细观察,越可窥视到当时的初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意义深远的思想画面。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青年时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逻辑冲突最明显的时期,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都曾"镶嵌"在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在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中探寻理论力量并将这种理论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中,青年毛泽东对这些思潮进行了实践意义上的自识与反思,吸收西方各种思潮中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等因素、剔除西方思潮中的抽象糟粕,积极面向中国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最终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晚期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哲学,并把这种哲学视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发展,这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文通过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哲学及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的细致分析,力图剖明这种哲学的思想本质.进而,笔者指出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局限性,并认为阿尔都塞晚年的哲学思想已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他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并最终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而且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吕明灼著《李大钊思想研究》(198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李大钊思想的专著。该著是作者在已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既论述了李大钊早期的宇宙观、人生观、历史观,阐明了李大钊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肯定了他传播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贡献和他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同时也分析指出了他思想的局限性。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可贵的。通观全书,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弄清这个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性质,对于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马克思这个时期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有人认为逐渐达到了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有人认为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有人认为既不是唯心主义的,也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正在形成的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过渡,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也是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的早期哲学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阶段。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他迅速地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一系列宣传唯物主义,特别是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于当时地主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宗教唯心主义,戴季陶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反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丰富而深邃。相对论是他的主要成就之一 ,其中的哲学思想也颇具代表性。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的认识论思想、时空观、因果关系等方面的哲学思想 ,充分说明哲学与物理学关系密切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青春’之气,万古长青。”这是吴玉章同志,一九五九年为《李大钊选集》出版时的题词。它正确地概括与评价了李大钊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与崇高思想品格,真诚地表达了我们后人学习与继承革命先烈光辉思想的意愿与决心。历史证明,李大钊的革命思想与行动,确实是永葆青春的。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的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就提出了他的著名的“青春”思想,阐明了他的“青春”人生观,并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了他的青春的光和热。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大钊同志,留学日本时期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在他整个革命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九一三年冬,李大钊怀着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失望情绪,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朋友的资助下,东渡日本,考入了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政治经济系),直到一九一六年夏才回国。在留学日本时期,他开始接触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介绍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和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著作。他以极大的兴趣如饥似渴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并积极参加社会  相似文献   

20.
德国19世纪的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杰出而伟大的人物,他在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长期统治之下,第一个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重新登上王位,从而使自己成为旧唯物主义之集大成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先哲和一代思想巨人马克思在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形成时期,曾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