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与其相伴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因法律面前社会保障机会的不平等,不仅有悖于社会保障权形式公平的价值属性,而且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因此,需要对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理论分析。城乡之间彼此存在资源与要素缺乏的现象,必须通过相互补充,实现一种网络化、横向联系的关系,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以相互促进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精力就应当集中于如何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运行效率,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然而,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使贫困、失业、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在有些情况下这些问题甚至会恶化。近年来逐步拉大的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引发了人们对“三农”问题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自晚清开启以来直到新中国建立前,都是以牺牲和遗弃农村为代价,其结果是导致农村日益被边缘于现代化进程之外,形成了城乡分野的二元经济格局。农村对现代化产生隔膜和逆反应,并最终使现代化陷入了困境。新中国前期的工业化在超量汲取农村资源的同时,也力图使现代化的初期成果渗透到农村,实现工业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造。但农村发展的迟滞表明农村从现代化获取的益处远远不及它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农村的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不断增加,农村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工业与农业未能平衡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极大地制约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二元经济结构的弊端也日趋显现,且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具有根本性,制度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国城乡差距的出现,归根结底就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的制度设计。而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统筹也就是制度的统筹,其关键是实行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一体化。本文以制度分析为视角,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做了一个系统分析,以试图从深层次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构筑的城乡分割体制,是造成我国当前“三农”矛盾全面凸现的深远根源, 只有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彻底转变发展观,不断弱化城乡二元结构,探索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依靠有效推进 体制和机制创新,才能根本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并提供不可缺少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从概念解析、现状分析、实现路径、政府作用及其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存在着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大制度障碍,这严重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消除这些障碍,即逐步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立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以加快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乡发展关系应当经历四个阶段的演变: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式下的城乡发展,我国二元结构与其他国家最大的差别,同时也是与西方学者所探讨的二元结构的最大差别是,我国的二元结构主要是人为制度安排造成的。二是帕累托改进模式下的城乡发展,该模式只有在理想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才可以达到,而我国现实的市场经济无法满足。三是“反哺”模式下的城乡发展,该模式具有可操作性,但是难以担当全面协调城乡关系的重任。四是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该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包容性。对策建议:加大城乡之间资源的“正向配置”调控力度:尽快遏制城乡之间资源的“逆向配置”的暗流:继续打破城乡制度壁垒,并防止新的城乡制度壁垒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论工业化进程中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差距的本质是城乡居民的"人"的发展机会与发展能力的差异;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产生,既与农业产业的天然弱势地位有关,又与市场机制的"失灵"相关,更与一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制度相关;要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现象,必须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制度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民主体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关键时刻”和“重要时期”。在这项系统工程中,需要把实践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但目前,农民对现实的评判力不够,主体意识性缺乏;主体性诉求不能充分表达,自觉能动性未充分发挥;作为社会历史推动者的创造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要更好地发挥农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应从分析农民主体性入手,挖掘农民自我解放的力量,保障农民在农村与城市间合理流动的权益,满足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的教育需求,推进农民享有社会服务与社会地位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是一个历时长久、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规律为分析框架来探讨其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在充分克服就事论事的狭隘思维和避免主观片面性的前提下,准确地把握我国“三农问题”的本质,并界定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农村改革发展的总枢纽。同时,以矛盾规律为指导,能够抉择解决农村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必要条件和农村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全国收入差异的指标,对衡量城乡收入差异并不适用。本文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指出产生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深层原因是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福利制度、不完全竞争地位等制度因素。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收入差异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农民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新疆城乡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保障水平、财政支持力度、保障模式等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严重,其中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偏向政策和传统养老保险的制度依赖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从制度内外两个视角,提出新疆应通过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统筹促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提出的“两个趋向”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既是对我党一贯以来的“农业是基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宏观战略走向的思考,更是对新时期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两个趋向”论断从打破平衡发展到回归平衡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标志着过去我们“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体制和政策的终结,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体制、新政策的开始。在“两个趋向”论断下的指导下,我党在新时期主要通过落实农村减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三个方面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太湖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正进入以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全面深化发展阶段,面临着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面、进一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建设差距、与市场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文化发展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进一步耦合等新挑战、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沿着市场化、产业化、均等化、共享化、自主化、民主化、公平公正等现代化发展方向,从体制创新、农村内生发展力量积聚等方面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更高层次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统筹城乡规划、户籍一体化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加大对弱质农业的直接扶持5个方面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热点问题。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一改单项改革的传统做法,开展涵盖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综合性改革和体制机制系统建设。在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坚持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等5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不管是对于“和谐”还是“发展”,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快建立或完善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