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撒尼尔·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因其流畅的文字,透析的心理描写,歧义的象征主义,以及深刻的道德观冲突,在美国引起了文学界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批评。本文是系列论文“霍桑及其《红字》”的首篇,对作品的批评史作了一个简略的回顾。作者发现,无论采用何种批评方法对《红字》进行解读都可产生有意义的释义,这是十分有趣的。《红字》的多解性更增添了这部名著的神秘与魁力。  相似文献   

2.
小说《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作者以其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从作品的题名、小说情节编排, 到人物形象的刻画,都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涵,留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的美国曾进行过一系列对国家身份、价值和命运的探索。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世家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也加入了对价值观和命运的讨论。在其著名的小说《红字》中,他为主人公海丝特违背当时宗教和社会法律的"罪过"进行正名,同时积极地倡导自然法则高于上帝之法的启蒙思想,并通过对海丝特命运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封建政权与教权的激烈抨击,以及对美国人权主义人文理念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4.
简析霍桑《红字》中的珠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撤尼尔·霍桑的创作大多以道德题材为主 ,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 ,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 ,匠心独具的人物命名 ,特殊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人性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 ,达到他所提倡的“道德自新”。《红字》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也是他的艺术天才达到空前高度和深度的作品。本文试从《红字》中珠儿形象塑造的角度来探讨霍桑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多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创作手法来体现主题思想,同时也运用了诗化意象张力使作品叙述层次丰富。对小说中的诗美的具体体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对小说中意象、隐喻、象征手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红字》沿用了原罪与救赎的西方传统宗教主题并由此而构成小说的总体悲剧性,即人物因内心的罪感所形成的皈依上帝而实际不可得的精神幻觉。通过丁梅斯代尔牧师这个悲剧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在他长达七年的赎罪过程中,体现了人物命运、信仰及其情感等的虚幻、矛盾与孤独,表现出一种生命境界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霍桑的小说大多主要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着重探讨社会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作者通过其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宗教伦理观,抨击了清教社会伦理观对性爱、婚姻的严厉惩罚。霍桑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伦理因素。本文以《红字》为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伦理身份及复杂的伦理关系的分析,解读霍桑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霍桑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是发生在清教社会伦理背景下,悲剧人物改变各自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身份,违背了清教社会宗教伦理道德标准是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红字》这部著作无论从内容还是作者的风格来说都是一部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的作品。因此,在翻译时为了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作者的风格,我们必须采用“移植”的方法来传递原文的宗教文化信息,从而让原语的信息在目的语中得以真实地再现。笔者试从宗教术语、宗教典故、宗教思想这三方面来探讨一下翻译这部作品时宗教文化信息的“移植”。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总是与清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无论如何霍桑还是无法超越所处的时代,彻底摆脱盛行的超验主义语境对其作品的潜在影响。霍桑小说《美的艺术家》中艺术家欧文对于超凡之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超验主义强调超灵、自我以及自然的主要思想,从中也折射出19世纪超验主义对霍桑的影响以及霍桑对超验主义的辩证思考,引发身陷现代性危机的当代读者对于美及精神追求的凝重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霍桑代表作《红字》中,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投射出反超验主义思想。超验论者认为人只有融合到自然中才能赢得最高的精神体验,人可以通过自然找到通往上帝的途径,最终人因为具有某种神性对自然起主导作用。而《红字》中的自然则呈现出善恶二元性,霍桑认为人在自然中无法去除内在固有的罪,无法在与自然的融合中获得某种神性。霍桑秉承基督教自然观的传统,认为上帝对人和自然都具有主导地位,否认超验论者所宣扬的人对自然的统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描写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著名小说《红字》的重要特征。霍桑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剖析 ,把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场景的描绘、情节的发展、自然景物的衬托有机地结合起来 ,层层深入地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秘密 ,并运用各种手法把人物变幻莫测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心理描写 ,不仅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而且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上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新解读了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一贯被看做反面人物的罗杰·齐灵渥斯.通过对这一悲剧性人物双重性格的分析,揭示他身上鲜为人知的优秀品质:尽职尽责的丈夫、忠于职守的医生,同时也是追慕真理的科学家、众人眼里的仁者.在此基础上,指出小说主题的多重性以及霍桑思想的含混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撤尼尔.霍桑的创作大多以道德题材为主,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匠心独具的人物命名,特殊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红字》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艺术天才达到空前高度和深度的作品。笔者拟评析奇林沃思这种鬼性与人性合为一体的形象起源并给予奇林沃思客观地、全面地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红字》中异质文化的独特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霍桑的一部代表作,语言含蓄优美,寓意错综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其间既有体现时代精神的反清教主义思想,又有传统宗教文化蕴含的清教主义思想,《红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融合两种异质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表达了作者改造现实的一种理想,显示了美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在霍桑生活的时代,欧洲的女性教育与女性义务规约均基于女性未来的母亲身份,美国社会同样强调母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回溯《红字》主要情节的历史背景发现,霍桑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母性观,另一方面突出了白兰的“问题化”母性,并以此为依托,通过强调两代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试图挑战美国与英国的文化政治血缘联系,建立移民者后代与美洲大陆的新地缘关联,从而帮助构建美国人的独立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