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佛教艺术,顾名思义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而兴起、发展的,它促进佛教思想的传播,为宣传佛教教义服务。西藏佛教艺术也与西藏怫教共生共荣同步发展,其内容、技法、颜色等,无一不与佛教教义相联系。吐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西藏本土文化的相互斗争、吸收、融合,佛教终于立足于高原。随着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为代表的西藏佛教寺院的兴建,佛像、壁画等佛教艺术也应运而生。当时,唐朝的两位公主带去内地的能工巧匠及各种技艺,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的大量佛经译成藏文,其…  相似文献   

2.
试述萨迦派     
萨迦派是西藏喇嘛教诸教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它在西藏宗教史上占有显殊的地位。 公元七世纪中叶,祖国内地已进入了唐王朝时期,吐蕃王朝正值松赞干布当政。佛教从祖国内地和尼泊尔传入了西藏。经过漫长岁月,在西藏统治阶级竭力扶植下,同西藏原始宗教——本教在长期的斗争中互相渗透、融合,终于在西藏落地生根。形成和发展为具有西藏特点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3.
统一后的吐春王朝时期是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初步形成时期。吐着统一前农奴主左田情况在(藏学研究))92年天津古籍出版社版)笔者文《试析西藏封建农奴制经济形成的背景》中已略述。朗日伦赞时娘、农、韦、蔡等几大家族多获田地就是一个例子。当时各农奴主由于分配不均,加上阶级矛盾激化,导致了赞普朗回伦赞被毒死,吐善社会混乱不堪。正如《吐善历史文书》中所述的那样,松赞干布继赞普之位时,“父王所属民庶心怀怨默母后所属民庶公开叛离,外戚如象雄(羊同)、毒牛苏毗,聂尼达保、工布、娘布等均公开叛变”①。吐着社会已陷入分崩…  相似文献   

4.
据后弘期藏文史籍记载,松赞干布时除兴建大、小昭寺两座佛教寺庙外,还在吐着全境修建了众多佛教寺庙,此即所谓四茹边压寺、四再压寺、四压肢寺、九对治寺等等。对于松赞干布时这些大规模兴建神庙的记载,学术界往往持信疑参半态度,且认识上也存在较大分歧。一些人认为这些神庙当属佛教寺庙性质,并将其作为松赞干布推崇和发展佛教的证据①,一些人则认为这些神庙当时应是受本教观念支配而兴建的②,而另一些人则根本对当时是否建有如此众多的神庙表示怀疑③。毫无疑问,弄清这些神庙是否得到兴建以及其兴建之性质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5.
论藏传佛教对汉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最早传入西藏是在公元 5世纪 ,大规模正式地传入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 ,从唐朝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的。其后藏传佛教对汉族发生了长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唐、宋、元、明、清诸朝统治者 ,都崇奉藏传佛教 ,因此而影响到大量汉族群众。其具体表现是 :1 在汉族地区兴建了众多藏传佛教寺院 ;2 汉族人入藏传佛寺当僧人 ;3 部分普通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这些对提高汉族群众的文化素养 ,对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对促进汉族和藏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诞生,而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协调与补充,往往成为社会安定繁荣的一种因素。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明南永平八年时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著之地。在吐着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和吐着王朝灭亡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相接触,进行了三个世纪的斗争,其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  相似文献   

7.
藏文,是与汉语文同一体系的古代文字,也是藏语的书面表现形式。自七世纪中期,吐弥桑布札遵照法王松赞干布之命,创制了至今使用的藏文以来,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对于藏文里的古代历史、教历、典籍、医术历算、技艺以及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毫无疑问,它是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现在西藏通用的文字,一些史籍中明白记载:乃是西藏古代历史上七良臣(……)之一,松赞干布王之内相()吐弥桑布札所创造的。又一些史书也记载:松赞干布王在位时,“吐弥”者,是位著名的明慧内相。吐弥也自称“在边鄙‘博’的疆界里,最初出现的学者就是我,……对‘博’雪域的人们来说,惟  相似文献   

8.
佛本斗争的内在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西藏的具体年代及其与本教斗争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佛教在 西藏的传播是历史的选择,佛本斗争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两种不同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文化是青藏高原所独特的一种文化,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轨迹。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吐着诸部,建立了吐著王朝。这一王朝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对外进行过武力扩张,征服了以吐谷浑、党项和白兰为首的众多部落和邦国;控制和占领了西藏以外的青海全境、甘肃大部、川西高原、滇西北高原及新疆南部部分地区。一度控制扩张到整个青藏高原。就在这一政权形成、壮大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周边各民族在文化上发生碰撞、交流、影响和融合,特别是与以中原王朝为主体和核心的文明发生碰撞,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藏族,并有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10.
<正> 提起青海地区的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寺院,一些人往往以为它们或者分布在牧区草原深处,或者分布在村旁山崖脚下。其实,就是在西宁城的闹市之中,也有数座在历史上曾兴盛一时的西藏佛教寺院。据《西宁府新志》卷三十五记载,西宁城中的西藏佛教寺院计有: “洪觉寺 在城南门内 汪家寺 在饮马街 金塔寺 在城南门内 藏经寺 在水眼洞街。” 毛家寺 在驿街脑 座落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东边的弘觉寺街的弘觉寺,即是本文打算介绍的寺院。 藏族自古以来即活动于青藏高原上,公元七世纪初,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统一各个氏族部落,建立起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教内容,而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等县,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西藏佛教传入之始,就与这些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与他们的原始宗教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佛教的盛衰与金陵的佛寺周蓉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从繁荣到发展到逐渐融入传统文化后衰落,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发展过程。作为佛教载体之一的佛寺,也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过程。本文拟从佛教的盛衰发展角度看看金陵佛寺的发展状况。正当佛教传入我国时,以儒家体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形成的一个区域性的佛教系统,并广泛流传于我国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地区,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国际国内皆有较大影响,尤其对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文拟就西藏佛教的形成,特点及历史发展概况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黄权印度佛教约于两汉之际分三路传入我国:经中亚、新疆传入中土;经西藏传往蒙古;经海路,从交趾、徐闻、合浦、广州传入东南沿海。佛教传入岭南,即与岭南原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佛教文化:超前性、务实性、兼...  相似文献   

15.
度母信仰在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占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度母信仰传入西藏地区的历史背景的梳理,认为度母这一起源于晚期印度佛教的女性神祗信仰,于松赞干布时期传入,在阿底峡时期真正开始普遍流行,结合"转轮圣王"及"上师崇拜"观念的影响和推动,将历史人物与佛教菩萨信仰结合而形成"观音—度母"的联合信仰模式,并经过阿底峡的大力推行而最终成为藏传佛教中最为普及的女性神祗之一。  相似文献   

16.
元朝帝师制度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自汉魏时代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不仅在民间有了众多的信徒,有了寺院和出家僧人,而且还有不少帝王以尊奉佛教著称。帝王的尊奉,对佛教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到了隋唐以及宋、辽、金时代,佛教的势力尽管有过几次起落,但已逐步发展成为影响最广泛的宗教之一。与唐朝差不多同始终的吐蕃王朝把佛教从汉地及印度引入藏族社会,并利用王朝势力大力推广。佛教在同西藏原有的苯颇教的激烈斗争中受其影响,吸取了苯颇教的某些教义教法,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佛教。到十世纪时形成西藏佛教的若干教派。西藏佛教各教派在政治上与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十一世纪初,西藏佛教传入云南西北部地区。藏传佛教把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藏族固有的原始宗教本教(俗称“黑教”)融合,形成了突出的特点;云南藏传佛教除此之外,还与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原始宗教相结合,从而具有不同于西藏佛教的民族特色。在迪庆地区,藏族佛教实行与西藏相同的“活佛转世制”;在永宁地区,纳西族的藏传佛教实行独特的“活佛借用制”,即在寺庙举行盛大法典时,临时去西藏或康区聘请著名活佛来当地寺庙作长期或短期的讲经说教,或是在寺庙中设一种名为“喇擦”(意为“活佛替身”)的宗教职务。  相似文献   

18.
喇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经过与本教的长期斗争和互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它根据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宗教神灵和宗教仪式,并在寺庙僧侣制度等方面反映出许多西藏的特点,使佛教带上了地方色彩而西藏化了,因此被俗称为“喇嘛教”。喇嘛教不过是西藏化了的佛教。佛教能战胜和融合西藏地方的原始宗教本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喇嘛教,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论松赞干布的统一事业何耀华吐蕃对西藏的统一,始之于第31代赞普囊日松赞,而成之于其子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人物,他统一西藏的卓著功绩是永具生命,永具光辉,永具影响力的,值得我们永远传颂。他的统一为藏民族的形成创造了历史条件,为藏...  相似文献   

20.
吐蕃王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渠道传入吐蕃,并对后来的西藏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而论,吐蕃时期的佛教艺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来自受到印度、汉地、中亚三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吐蕃自身的佛教艺术风格与特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地佛教艺术的影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遗留下来一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考古遗存。本文通过对西藏地区现存吐蕃王朝时期(公元7-9世纪)佛寺遗存的考察,对其中来自汉地文化影响的因素加以梳理,并对四川地区可能存在的影响也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