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美国亚洲友好协会演出部主任戈登夫人邀请,我们西藏藏戏团一行9人于1987年3月赴美访问演出,历时29天。在美国的纽约、圣卡鲁斯、圣巴巴拉、里斯门、欧波里、夏里斯巴达等14个城市演出26场。西藏传统的古老藏戏,给予美国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在美国引起轰动。《纽约时报》、美国之音、ABC广播公司等各大新闻机构纷纷争相报道我团演出和活动情况,他们评论说:“藏戏团来到纽约,吹起了一阵‘西藏风’。”  相似文献   

2.
藏戏最初是在西藏、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等藏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保重了卫藏地区的“阿姐拉姆”剧,安多地区的“南木特儿”剧和康巴、安多交接地区及果洛地区的“格萨尔”剧,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在印度、不丹等多个国家,藏族聚居的地区也有藏戏在不断流传,人们将青海地区的藏戏称之为“南木特儿”剧中,在藏语的翻译中,表达的是传记、故事等含义。藏戏在我国的青海、甘肃等地区,受到百姓的欢迎有着较大的发展,现今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藏戏”是西藏地方戏,起源于八世纪的土风舞,正式形成于十七世纪,流行于前后藏地区。藏戏有许多民间剧团和许多传统的优秀剧目,“文成公主”就是这种优秀剧目之一,为藏族人民所热爱,很多藏戏剧团都以能演出“文成公主”为极大的光荣。藏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一谈起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就自然地流露出无限亲切和崇敬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看完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藏族班毕业汇报演出的《文成公主》归来,已经十一点多了;窗外明月当空,四壁寂静无声,人们大都进入了梦乡。然而,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别是这支藏族话剧艺术新军的成长,却久久地激荡着我的心潮,使我一时难以平静下来。《文成公主》原是藏戏传统剧目之一,也是藏族人民深为喜爱的。可是,在西藏黑暗反动统治时期,这出体现藏汉团结的好戏,不仅早被禁演,并且对藏戏也横加摧残。到西藏和平解放时,原有的十二个藏戏团只剩下了一个“觉木龙”藏戏团,当然更  相似文献   

5.
觉木隆巴是觉木隆藏戏团的简称,它是阿吉拉姆藏戏历史上产生较晚的表演团体。然而,其独特的剧团经营模式和在表演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它成为阿吉拉姆藏戏史上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团。1950年代,随着西藏历史的沧桑巨变,觉木隆藏戏团转变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雏形,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本文通过几位觉木隆巴老艺人的口述资料以及相关的文本资料,来论述觉木隆藏戏团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6.
有“台湾天后”之称的张惠妹这次演出时以传统卑南人(高山族支系)的服饰现身,她演唱《姊妹》、《一想到你呀》,载歌载舞风靡全场。由于她全身上下行头多半由母亲缝制,她俏皮地说:“妈妈辛苦了!” 张惠妹有三四年没有参加家乡的丰年祭,十分怀念穿上族里传统服饰的感觉。为了表示对这次演出的重视,张惠妹日前要求助理搭飞机回台东,提了两大袋衣服回台北,其中有父亲最宝贵、世代相传的帽子,哥哥的配饰,妈妈缝制的裙子、腰带等,供造型师挑选,好为她设计一个符合民族风格的造型。 因为考虑到舞台效果及跳舞时的大动作,阿妹和造型…  相似文献   

7.
藏戏于200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较大支持。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大力冲击下,西藏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藏戏等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面临传承危机,如人亡艺诀、资金短缺、剧目单一、演出场地受限,藏戏传承危机的根源在于记忆链的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保护的就是记忆,藏戏的传承必须做好记忆链的接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藏戏记忆的选择;藏戏记忆的创新;记忆传承的多元化;充分尊重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8.
藏戏于200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较大支持.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大力冲击下,西藏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藏戏等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面临传承危机,如人亡艺诀、资金短缺、剧目单一、演出场地受限,藏戏传承危机的根源在于记忆链的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保护的就是记忆,藏戏的传承必须做好记忆链的接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藏戏记忆的选择;藏戏记忆的创新;记忆传承的多元化;充分尊重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翔实记述了西北民族学院乐舞团在“欧洲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奥顿艺术节”上的演出盛况,总结了演出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艺术直接交流和互相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色达地处川西北,旧时称瓦须色达。“瓦须”是色达官宦家族之意,解放前夕,该家族领有49个部落,25000多人,30多万头牲畜。由于受外界及古代藏族法律的影响,素有“化外之域”称谓的瓦须色达,在长期部落联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部落习惯法。 色达部落习惯法没有完整的体系,绝大部分属不成文法,是一种混合性的禁止性规范或惩恶的工具,伸缩性大,刑事、民事、罪与非罪等界限模糊,且有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1.
《元史·氏族表》清代学者钱大听(1728—1804)根据(元史》、各地方志和私人文集编撰而成,是一部叙述有元一代蒙古、色目诸族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典籍。包括“蒙古表”、“色目表”。其中“色图表”里又有“回回表”,记述25个回回世家,其中补充列入《元支...  相似文献   

12.
李野  吴永强 《民族学刊》2021,12(4):101-109, 122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活化石”,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被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藏戏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为了厘清藏戏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通过CiteSpace与VOSviewer两个主流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近三十年藏戏研究成果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藏戏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直观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藏戏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但研究内容逐渐向多元化、跨学科方向发展。藏戏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较少,且合作关系不明显。如何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目前藏戏研究最新主题。藏戏内涵的丰富性,未来势必会吸引更多学科专家从不同视角对藏戏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浅谈《格萨尔》藏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我们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竹庆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格萨尔>舞台藏戏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格萨尔>故事首次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业余藏戏团.<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浅谈藏戏的群体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是有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艺术 ,它通过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营造一种具有宗教氛围的娱乐 ,并“净化”观众的情感 ,加深藏族同胞对本民族宗教价值观———真、善、美的认识 ,所以藏戏可界定为演员与观众间传递和接收本民族信仰、价值观、情感等称为集体意识的公共活动。本文以“八大藏戏”作为分析样本 ,用整合理论和集体意识等概念作为分析手段 ,探讨藏戏群体整合功能的可能性及表现 ,并在文末对目前影响藏戏发挥整合功能的因素进行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15.
藏戏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尤其深受藏族人的喜爱。藏戏唱腔高亢悠扬、优美刚健,鼓乐雄浑,演员亦歌亦舞.其独特的装饰颤音“仲古”、快板说诵及帮腔等表演形式,风格古朴粗犷.极具特点。面具,藏语称“巴”,则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  相似文献   

16.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它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表演和宗教仪式、酬神醮鬼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目前,藏戏可分为两大分支,即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  相似文献   

17.
去年秋天,应国际艺术组织和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以中国贵州民间艺术团的名义,先后赴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三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活动。这次艺术节活动历时46天,艺术团途经40多个城市,正式演出42场,观众达7.7万多人次,街头游行演出12场,观众达9万余人。参加在这三国举办的各种艺术活动的国家有90多个,被邀请参加演出的艺术团体有19个。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国际性民间艺术表演盛会,是国际民间艺术家的一次大会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国内藏戏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0~1970年代末,可视为国内藏戏研究的初发期;第二阶段是1980~1990年代,可视为国内藏戏研究的兴盛期.与前一阶段相比,后一阶段有关藏戏研究的文章和论著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历史渊源、剧种流派划分、藏戏剧目、面具艺术、表演音乐和现状发展等研究内容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总的来说,20世纪国内藏戏的研究,不仅建立了藏戏发展体系及藏戏剧种和流派体系,而且在藏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藏戏剧目、美学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还不够深入,对藏戏传统剧目研究较多而对现代剧目涉及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于卓 《民族学刊》2020,11(4):43-51, 127-128
对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已有研究多将其置于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视域之下,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视角,即从藏戏人的知识结构梳理总结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新时代藏戏人应同时具备地方性知识和新知识,传统藏戏的现代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又利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藏戏人促使传统藏戏产生了新的结构,具备了新的功能。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藏戏的文化变迁,关注藏戏人怎么自发地通过组成“蜂窝”的方式,能动地去发展,而不是把它看作弱者,一直需要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传统藏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有机会去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参加了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議。在会議期間,听了不少报告,和四川、云南、貴州、广西四省、区二十一个民族的四百多位代表共同生活了一个时候,还观摩了不少精采的演出。这里面除了这二十来个民族的歌舞节目以外,接触到的少数民族戏曲計有侗戏、傣戏、土戏、彝剧、藏戏、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等七种。沿途,还看到了滇剧、弥渡花灯,桂剧和彩調等汉族地方剧种的演出;广西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等三个京剧团的演出也給我們許多啓發。这些丰富多采的歌舞和戏剧演出,使我們大开眼界,改变了过去对少数民族艺术看法上的某些陈旧观念,并对大跃进以来民族艺术的新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各少数民族地区在1958年經历了生产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各族人民不仅在經济基础上、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