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认为正义问题不应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思辨,而应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正义理论的现实化就是国家善治的实现。国家实现善治的意义在于对正义价值的践行。正义国家善治的核心命题在罗尔斯看来就是:善治即正义。善治就是要在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之间作一个合理的平衡。罗尔斯没有对善治作专门的论述,但从他的正义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善治思想主要是从国家治理的微观领域考察善治的可能、善治的核心、善治的延伸、善治文化的传承等,进而在宏观上回归到作为国家伦理范畴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现象。其生成逻辑在于: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法察觉到城市空间具有政治性,不会产生改变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状况的意愿和行为;虽然意识到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但采取自愿服从、容忍、默认或顺从的行为,使空间不正义状态持续存在;采取空间抗争的方式试图改变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状况,但囿于选择方式失当、力量对比悬殊等,城市空间不正义依旧存在。实际上,资本、权力和文化是导致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基础,城市空间正义缺失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性的不正义。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当将公平、民主、多样性作为矫正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价值原则,通过公平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民主的空间决策和参与机制、多样性的文化空间和公共空间建设变革不正义的城市空间状态。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正义是企业制度的灵魂。企业的制度正义包括实质正义、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三个方面。实现企业制度正义,必须坚持在企业制度中渗透实质正义精神,体现形式正义理念,融入程序正义观念。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要以维护公平正义为首要目标,平等作为正义的核心要义,是社会福利所要追求的永恒目标。当前基于分配正义的平等理论的分析路径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一是资源的平等,二是福利与福利机遇的平等,三是可行能力的平等,它们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社会福利分配制度深刻的启发,本文旨在探究各理论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可借鉴之处,并将运用民主的平等这一概念,强调分配正义背后社会结构关系平等和公正的制度保障的重要性,最后笔者对平等理论所体现的共同原则在社会福利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邻避设施因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兴建,其选址又因毗邻民众反对抗争事件的发生而受阻.邻避设施选址体现了空间规划属性,因此可在空间理论中探讨.从空间正义视角来看,邻避选址困境是因未平衡和兼顾各主体利益而造成空间分配正义失衡、未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而造成空间过程正义失衡所致.所以,空间正义视角下的邻避设施选址要从对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多样化的补偿来实现空间利益分配正义,从具体规定公众对邻避设施选址决策的参与程度、参与阶段、参与方式等操作性内容来实现空间过程正义这两个层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通过制度和契约相关理论对税收制度的产生、演变以及建立合意的税收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最终税收制度的公共选择的结果是国家与民众两个利益主体互相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襄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的正义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制定程序是否合法正当、公开透明、并充分考虑相关的价值和利益。评估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正义主要基于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为制定政艇而收集所需信息的过程要公平合理,二是政策制定本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两个事物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很显然,这两者是法律层面的两个不同方式,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纠纷的公正解决。但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矛盾的不可避免性,在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脱离时,正义还存在,正是本论文探讨的问题所在。我对此当然是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时代是一个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公共语篇和私人话语界限模糊的时代.公共语篇对私人话语的侵入,使原本属于个人生活领域的事情往往被媒体纳入公共语篇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具体地干预着人们的生活.而公共语篇的会话式非正式化不仅是社会民主化的反映而且也是其推动力量.在当今网络时代,包括网络公共领域在内的所有公共领域都存在诸多问题,理想型的公共领域的建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始终贯穿着"正义"这一关键词,始终在追寻或者说是定义"什么是正义的国家,什么是正义的人?",本文旨在阐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进行的定义,以及柏拉图如何进一步论证正义者比不正义者更能得到幸福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正>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国家法律正确事实的重要责任,检察公信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公信力,对其也应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即一个是从检察机关司法权的角度出发,另一个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从司法权角度出发,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通过职权活动行使检察权、监督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建立起一种公共信用、一种  相似文献   

12.
王雅男 《经营管理者》2009,(14):275-275
本文试图从对正义本身的概念定义着手,着重探讨正义的成本问题,也就是正义的价值牺牲问题,并结合正义与理性、自然法、自由、平等、安全和共同福利的几个角度来阐述正义最广泛意义的标准问题,着重从分析正义与理性这一命题来推出正义之成本问题的必要性阐述。  相似文献   

13.
法与正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义对法律起着评价、指引等作用,法律是承载和实现正义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法与正义含义的基础上,论述正义对法的价值以及法对正义的作用,从而更明确地分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政治与行政》所阐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将政府(广义)职能分为国家意志表达职能(政治)与国家意志执行职能(行政).着重于国家机构内部职能的区分与管理忽略了政治行政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新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将道德价值概念注入行政过程,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强调政府公平,对公众需要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应当对决策和执行负责.我国由最开始的管理型政府到经济建设型政府到现代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不断转型与升级,说明了我国政府职能重心由政治统治职能到社会管理职能,由全面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为如今的公共服务.说明了政治行政二分法与新公共行政理论对我国政府转型升级、职能进步的重要影响,且不同时期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行为判断标准。理性而言,正义的程序不一定实现正义的结果,也未必达到感知正义;结果正义未必根植于程序正义,也不一定符合感知正义;感知正义不一定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未必满足结果正义。领导者若只关注其中某一标准,容易进一步加剧整体运行过程的波动性。领导者过度推崇程序正义容易有失人情味,过度推崇结果正义容易丧失原则规矩,过度推崇感知正义容易陷入感性思维,过度推崇单一的正义标准容易诱发极端认知。程序正义、结果正义与感知正义所展示出的不同关注点和判断标准,实则为正义感所应具有的不同层面要求和表征,组织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感,领导者所希望展示出的正义形象,应该实现对三种标准的同时满足。具体而言,结果正义需根植于程序正义,以提升结果判断的公平正确性;程序正义需兼顾感知正义,以提升判断过程的公开透明度;感知正义需参考程序正义,以提升主观感觉的客观合理性;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需有助于感知正义,以提升员工对结果论断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革命性地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为"平等的自由原则",第二个原则可以概括为"差别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的论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罗尔斯认为人的本性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理性存在物,这是他正义论的逻辑起点。其次,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良好的社会合作秩序,社会是实现正义的主体。最后,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必须是公平的,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作为实现正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行政裁量作为行政的手段与正义或非正义之间并没有固有的关联。裁量治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裁量的手段实现正义价值。因此,立法机关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立法克制,赋予行政机关一定限度内的裁量权。在行政过程论的指导下,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进路桥接裁量与正义,并通过司法的跟进对遭际质疑的裁量效果予以审查,使正义的裁量效果得到再一次的验证,非正义的裁量效果得以纠正。由此,裁量正义得以最终证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从理论和制度两个角度分析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并加以从分析中将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中分配问题的意义以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视野     
微政治:我们身边的政治文化演变从世界不同国家的政治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似乎已经进入微政治时代。今天的政治已经与曾经很长时间主导人们政治生活的对理念、信仰、制度、权威等价值和相关命题的关切渐行渐远,而更多地表现为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或仅仅是对民众具体、细小甚至琐碎诉求和问题的回应。微政治的出现,一方面是政治过程中民众现实生活需求日益受到关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可能与政府将难以应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转化为民众私人领域的问题有关。微政治源于对人们日常生活琐碎问题的关注和回应,或可理解  相似文献   

20.
罗双 《管理科学文摘》2012,(18):138-138
“食品安全问题”、“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层出不穷,事实在拷问社会正义何在,正义价值何在?有“良法”且能“依法”的法治社会是通向正义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