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指导方针,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五个全面推进,即: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全面推进民主选举,全面推进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民主管理,全面推进民主监督。这是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和突破,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和力度。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开创了一条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农民的主体意识、权责意识、法律观念、合作意识还比较薄弱。农民公民意识的提高对于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进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实行以来,在实现农民当家作主、调解村民之间纠纷、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以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袁文杰 《经营管理者》2009,(17):346-346
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村委会的直接民主选举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实行民主选举,有利于把村民群众信赖和拥护的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村民服务的选民选进村委会班子,从而有利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机制是保证中国长治久安的最有效途径。一、在现阶段,农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必然选择“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起点和关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自主性增强,农民的自主意识也普遍增强,实行了二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民主选举的确立,改变了农村的政治生态,提高了村民的权利意识,并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截至2009年6月,全国共有60万个村民委员会,经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把完善包括村民委员会在内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为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9亿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抓住了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关键,切中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行,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规章制度也逐步建立健全。而我国村民自治保障机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使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得到发挥,推进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还对农村的经济基础、文化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民参与是当代农村消费者权利保障不可缺少的内容。农民作为消费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权利保障中是我国村民自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但是,农民有效参与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农民缺乏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农村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的边缘化;缺乏农民参与保障机制等。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事前立法保护、事后维权救济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参与,健全农民参与农村消费者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如何使农民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0.
村委会实行直选后,如何健全民主 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村民 有序的政治参与?如何突出村级党组 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党支部与村 委会的关系?如何完善村党支部领导 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些问 题在有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 面,仍然是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关 键问题。在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 自治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把党支部工 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 个制度体系,成为一个新型的有效的 村级民主管理新机制。 一、突出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落 实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基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它帮助了基层政府管理,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扩大了农民利益诉求的政治渠道。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立法上的不完善,权力结构的不协调,法制意识不强等等。为此,应不断完善村民自治配套建设,正确处理好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增强村民法制意识,建立有效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向东 《领导科学》2001,(13):10-11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组织、政治关系及权力运作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党和政府推动下实行了村民自治,它被视为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村民自治的实施,有三个相关……  相似文献   

13.
顾伟新 《经营管理者》2009,(24):165-165
村民自治在中国实践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成效。村民自治不仅是基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甚至对地方及整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发生与成长毕竟史无前例且无经验可循,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即是在全面了解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祁锋  周烽  刘韩 《决策与信息》2009,(7):118-119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政治参与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参与环境、参与主体文化缺陷与法律法规供给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参与质量不高,参与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就需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合理的基层干部监管与分工机制,加强农村公民政治文化建设,完善各项法律规范制度,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理顺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解决基层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组织动摇党的领导权威问题;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解决村民自治缺少经验和各地工作不平衡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解决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解决村民自治的社会法治环境差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能否高效发挥村民自治的职能关乎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稳定繁荣。但是,目前农村存在普遍的村委会职能定位不清、错位等问题,导致村委会自治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农村各乡工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完善农村的民主决策制度,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将是解决当前村委会职能定位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其中,管理民主是政治保证。只有实现管理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实现管理民主摆在重要位置,花大力气抓好。从实行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要实现农村管理民主,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一、必须明确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实现农村管理民主的前提和保证村民自治是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以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了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和约束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找到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金钥匙”,巩固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一、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现实选择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贯彻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的村民自治立法,对于保障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与扩大基层民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缺陷,特别是以《村委会组织法》代行《村民自治法》职能,导致村民自治步入困境。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村民自治立法进行深刻反思,为建立适应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现实需要的完整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也不断提高。为不断完善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有必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人民大众政治参与的量与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