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家庭发展,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列为"十二五"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人口计生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入题:人口工作的新视角 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人口发展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作为六大任务之一,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弘扬家庭美德,建设美满和谐幸福家庭。这一要求为人口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朝阳区人口计生委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核心理念,构建以家庭人口文化为中心,以关注家庭成员和谐健康为基础,以关注民生为目的,以"六大工程"为平台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推动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实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朝阳区"新四区"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口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惠家工程” 实现人口计生事业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家庭,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周密、网络健全、基础优良、群众信任、覆盖广泛的优势,以人口计生"惠家工程"为载体,突出"和谐人口,民本计生,均等服务,普惠家庭"的主题,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个性化的惠家服务,维护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惠家工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省政府把实施"惠家工程"、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新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提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目标;二是强调家庭发展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的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迁安市不断探索人口计生工作新思路,以"五人户"为主要内容,开展"新家庭人口文化"创建活动,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人口文化入户,促进家庭和谐美满。以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目标,开展以"好母亲好媳妇、文明家庭、科学建家、尊老敬老、女性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评比、创建、讲堂、演讲比赛、知识培训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成阳市把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作为提高人的素质,关注入的自身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力",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发展新思路,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助推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尝试与探索(一)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咸阳作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第三、第四阶段的示范市,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发展问题,提出要将"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作为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一系列精神,原甘肃省人口计生委在2012年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基于"统筹大人口、关注大民生、立足大服务、着眼小家庭"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人口计生委坚持"幸福家庭和谐人口"的理念,实施"幸福家庭发展计划",积极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理念,围绕家庭发展这一中心,以平谷特色"婚育文明靓桃乡幸福家庭促和谐"系列活动为载体,将人口计生工作向每个家庭延伸,凸显了人口计生工作的人性关怀、人文关怀和人情关爱,形成了家庭发展能力足、社会和谐幸福指数高、政府公信力强的良好局面,推进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充分结合工作实践,创新性地开展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主题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并重点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致力于推动解决这些家庭在生产、  相似文献   

11.
海淀区位于北京西北部,辖22个街道7个镇,是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建设。作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为落实"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要求,按照国家、北京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工作部署,海淀区通过全面启动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切实促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力推进"文明倡导、宝贝计划、青春健康、健康生育、生育关怀、心灵家园"六大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积极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永寿县人口计生委把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作为推动创新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措并举,实行"四项服务",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增进家庭和谐幸福。文化服务,创建新型人口文化宣传新模式。编印《走进青春期》、《育儿期知识》、《优生促进工程》等系列丛书,利用"5·29"协会纪念日、世界"人口日"等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元氏县坚持以群众的需求、家窿的发展,特别是广大计生家庭的幸福感和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合社会资源,部门协调联动,通过开展计生惠民六项行动,使计生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增强计生家庭优越感,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和社会和谐发展。婚育新风行动助和谐。大力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传播健康、向上、科学的人口文化,倡导婚育文明新风,利用人口文化园、文化大院、宣传漫画、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性别平等、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相似文献   

14.
概括总结并弘扬实践人口计生系统核心价值观,是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人口计生系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应该是:敬业、为民、求实、创新。在30多年的人口计生工作伟大实践中,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及其工作人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线,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为目标,认真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民生工程,不断完善利益导向基本制度,积极推动法定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兼容,着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倾心打造"民本、诚信、和谐"计生,有效促进了全省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为安徽奋力崛起,实现"三个强省"宏伟目标,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就"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家庭幸福是人口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强调"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国家"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中将"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  相似文献   

17.
做好家庭工作、促进家庭发展是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将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新时期人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好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黑土甘霖"行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家庭落实、共谋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四项文明益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理念,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和谐发展,以家庭为核心、关注家庭发展,围绕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工作,已成为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人口计生委坚持着眼家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先进理念、完善政策措施、拓展优化服务、深化强基提质,创新开展以促进家庭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有效地推动了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的和谐、文明、健康、富裕,直接关系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人口长期、合理、均衡发展,关系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面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转型发展期,重庆市江津区以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口文化的引领作用,靠"文"潜移默化、用"文"打动人心、依"文"改变风俗,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婚育观,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提升家庭幸福指数,推动全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密山市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宗旨,以创建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以深化"兴凯湖新家庭计划"为载体,大力实施"惠家工程",用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的甘霖,浇灌着这方黑土,滋养着每个家庭,书写出"和谐人口、民本计生、均等服务、普惠家庭"的动人诗篇。"兴凯湖新家庭计划"是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是实施"惠家工程"、开展"黑土甘霖"行动的延伸和发展,突出了品牌效应和地域特色。其具体内容是"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