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雅俗之论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代得到较充分的阐说,曲论家从肯定用俗、力主雅俗兼融及从文体质性比较诗、词、曲之别的角度论及到雅俗,雅俗之论被拓展了开来。发展到清代,曲论家对雅俗与文体、雅俗与角色、雅俗与科诨、雅俗与曲作者的关系及雅俗融合、化俗为雅、超脱雅俗等论题进行了更为广泛、切中的探讨,雅俗之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雅俗批评是古典戏曲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代得到较充分的运用和阐说。曲论家们从肯定用俗、力主雅俗兼融及从文体质性比较诗、词、曲之别的角度,论及到雅俗,雅俗之论被拓展了开来。发展到清代,雅俗仍然是古典戏曲批评最重要的观照视点之一,曲论家们对雅俗与文体、雅俗与角色、雅俗与科诨、雅俗与曲作者的关系及雅俗融合、化俗为雅、超脱雅俗等论题进行了更广泛、切中的探讨,雅俗之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船山诗学标志着中国古典诗学进入总结期。本文试图以船山诗学中的雅俗观为切入点来探讨其美学观念。全文主要整合船山雅俗观的理论根据,概括其理论内涵,并最终认为,雅与俗是中国古典诗学审美的思维方式,船山的雅俗观也是船山本人对儒家思想和儒家美学进行“补天”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高等方面对明词之弊予以论说;在第三个维面,况周颐、赵尊岳从较为辩证的角度论说明词不足与值得肯定之处,显示出超越于时代的卓越识见。传统词学对“明词”的批评,从一个独特视点展开与深化了对古典词史演变发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人雅俗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宋人对理想人格的选择 ,导致了对雅的追求 ,对俗的摒弃 ;宋人对中和之美的再释 ,导致了对雅的追求 ,对俗的批评 ;宋人强烈的民族意识 ,导致了对雅的推崇 ,对俗的鄙视 ;宋人伦理型文化观念与消费型文化观念的互渗 ,导致了对雅的崇尚 ,对俗的贬黜 ;宋人在宋学影响下对理学的大力张扬 ,影响了词论和创作的尚雅弃俗 ;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 ,也推动了崇雅黜俗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清代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诗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词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四是曲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四个维面,一、三两个维面的内容都围绕政教功用论和审美原则论两大论题加以展开,第二个维面的内容主要围绕政教审美原则论展开,第四个维面的内容则主要围绕政教功用论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清代文论政教之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词的繁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宋词的繁荣从多方面展示出来,就审美趣味而言,重点体现在雅俗共存上:它呈现出由雅俗兼容并存向崇雅黜俗的方向发展的态势。这是与中国古代文化自中唐后由古典形态(典雅化)向近代形态(通俗化)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的。此种状况反映出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曲折性,对宋词本身而言则是利弊相依的。  相似文献   

8.
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诗歌的内容方面,强调内容的正统性,注重诗歌教化作用,注重诗人自身的人格和学识修养;第二,在诗歌的创作方面,注重创作之法,但又不拘泥于死法,而是求"妙"、求变和求新;第三,在诗歌的艺术风格方面,提出了"气韵说",在价值观上持去俗崇雅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词学用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肯定与主张词作用事之论的承衍,二是词作用事要求之论的承衍。其中,第二个维面又包括两条分支线索:一是要求词作用事自然妥贴圆融之论的承衍;二是要求词作用事灵活、事为意用之论的承衍。这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学用事论的空间,将古典词学用事论的内涵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词情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情"作为词作生发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词情表现特征与要求的论说,三是对"情"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的探讨。其中,第二个维面主要包括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实自然要求之论;第三个维面主要包括词作"情"与"景""意""辞"关系之论。上述几个维面继续多向度地展开了古典词情之论,标示出了传统词情论的有效延伸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采用“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原则,立足于中国古代诗学观念,并展开中西方诗学观念之间的互识、互释、互补与互证,从而恢复和释放中国古代诗学理论潜在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其现代化转化,最终从中提升出具有世界意义、现代意义的诗学理论话语。由此钱氏构筑了自己深刻透辟的比较诗学观。  相似文献   

12.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个翅膀论”,支持、呼应者颇多,但实际上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误理论。为什么说它似是而非?因为两个翅膀比一个翅膀好,这就是它的“似是”,它的幌子,而它的实质则在贬损、否定“五四”新文学,为“鸳蝴派”翻案,拉中国文学向后转。其次,“两个翅膀论”故意在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低俗文学之间制造混乱,故意曲解“五四”新文学一步步民族化、通俗化,雅俗共赏的历史,为低俗文学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民众文娱活动之和谐开展既是以文化建设为重要目的,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它在文化深层次上改变了边区民众的精神风貌。边区民众文娱活动的组织性、雅俗共享性和健康性以及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仍有着重要的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在贻提出研究俗语词为训诂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对现在的俗语词没有提及.训诂学不应局限在俗语词方面,还应扩大到俗文化范围,从研究古书走向俗文化研究,对人们喜闻乐见的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其所以然及俗误.训诂学对周易预测算命、取名、方俗语研究、英语教学、新词揭源、地方文化研究及数字化电子文献的整理校勘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古代诗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古代诗学具有“潜体系”特征,将古代诗学的“潜体系”建构出来,成为“显体系”,应坚持“全面性”、“原貌性”、“现代性”等原则。建构古代诗学理论体系,是促使古代诗学转向现代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明代茶陵诗派的开创者李东阳从声律形式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的本质特征,是我国古代较早开始探讨古体诗声律问题的批评家,尤其是他的“以声辨体”的乐府诗论与乐府诗创作,是对宋代以来诗学批评过于注重义理说教的理性化倾向的反拨,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产物,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虚实之论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而空白诗学是西方现代阐释学提出的理论范畴。二者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结合、重视“虚”与空白的生发作用以及强调读者参与的多元化阐释方式上 ,存在相通之处。这种比较对于拓展我们对文本的意义生成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就影响《文心雕龙》的传统文化诸因素来看,史官文化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史官文化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有史官文化的"圣"的观念;"报本反始"的观念和"述而不作"的观念等层面。而《文心雕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史官文化的这些因素,正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