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建设对西部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提出几点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它们是 :关于西部综合经济区域划分问题 ;关于东西交通通道建设问题 ;关于青藏高原交通建设问题 ;关于发展公路长途运输问题 ;关于西藏地区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问题,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文章从长远保障青藏高原天蓝、水绿、山青的角度出发,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统筹谋划,从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如何保护和适应青藏高原的山水文化中寻找答案.重视发掘、研究保护附着在青藏高原上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宁青三省区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之区,是地理划分上的"边缘"地带,同时也是历史上中原地区通往新疆、西藏、蒙古及四川的要道,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走廊".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促成了甘宁青地区汉、藏、伊、蒙等多种文化的并存.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属于中国最不发达区域,是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国家转移支付重点支持的地区.加快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历史性任务的需要,也是调动青藏高原内源发展动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缩小与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构建和谐青藏高原的需要.因此,站在国家的高度,合理确定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提高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政治意义.而且也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交通信息作用的对象是人,目的是交通行为控制.具有行为控制作用的交通信息来自交通控制系统或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客观上导致了交通行为控制,是建立在交通行为可控性基础上的,归咎于人的行为心理特点、社会特性等.交通控制信息对出行者行为控制,是以信息行为规则建立发布、接收和处罚等为主导的行为过程的结果;交通指导信息是以需求、目的、知识、刺激和回报为主导的心理过程的结果.探讨交通信息对交通行为控制作用是道路交通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针对藏区农业发展问题相关文献定量研究和区位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和优势产业理论为基础,采用区位商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17个地州市的农业区位优势作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可供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祁连县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多民族交融、多宗教传播的多元化人文历史积淀比较深厚.因此,祁连县多民族杂居是青藏高原地区民族杂居形态的一个缩影,以此作为调查研究个案,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新时期青藏地区民族交往的形态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藏族先民世代繁衍生息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藏文化,本文拟对青藏高原多山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藏族神山崇拜文化的产生及内容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青藏高原地区传统的工业化追赶战略之下的外嵌入式和非生态开发资源模式简析出发,指出青藏高原原有开发模式不可持续.在新时期,在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作为国家生态服务功能区,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战略、资源开发模式不能再继续原有的唯一关注物质产品和经济增长的思路,而应该通过生态经济发展实现对内地的现代化追赶,同时不降低高原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交通是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提供人性化的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交通的通达、有序,参与交通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尽可能少的土地和能源占用,与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交通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从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影响几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构建了我国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框架.绿色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要素,从车、路、交通环境、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到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系统.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合理利用自行车,以及加强绿色交通的公众参与等提出了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交通审美文化是彰显交通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晶,是社会审美文化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审美文化以其丰厚意蕴、表现特征、系统结构,鲜明体现了交通审美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意蕴、表征、结构三个重要维度,不仅是对交通审美文化属性的深刻认知,而且是对社会审美文化体系的深刻把握.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的三个重要维度,提出其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和实践参考的新建议,不仅是提升交通审美文化研究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积极引导交通审美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2.
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交通运输资源是从事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这两类硬资源,以及由运输系统中的人力、信息、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构成的软资源.交通区位是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的聚集地.交通规划的目的,应该是在约束条件下通过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资源在物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耦合效应,以满足规划主体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及环境的需要.交通运输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其形成与使用的效率,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业的规模和效率,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状态,因此必须提高交通资源的形成和使用效率.对交通运输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运输经济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交通消费发展趋势的实证研究,对于中国交通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对于交通社会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选择湘西花垣县团结镇作为研究的样本区域,展开社会调查和实证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农民在交通消费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即交通消费现金支出比例较大、交通消费心理日益理性化、交通消费环境观念日具科学性.这是值得交通建设者和进行交通社会学研究的学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构想,高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分布广泛,它们的主体功能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提供生态功能区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所以.该地区的保护和重建应采取包括广泛宣传青藏高原保护与重建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适度进行生态移民以及创设土地发展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尤其是青藏铁路修建通车,推动了青藏高原多民族内部民族文化交流,以及青藏高原各民族和高原以外民族文化交流。针对青藏高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调适出现的复杂性、多样化特征,各种社会组织介入青藏高原民族文化现代调适应该发挥:价值导向功能、物质文化整合功能、非物质文化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现代交通文化的两大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交通文化的真正出现,有赖于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现代化交通环境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创新是健康交通的重要保证,科技进步则为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促进交通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条件.由此,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构成了现代交通文化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17.
交通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又离不开交通法制的一体化.由于京津冀三地在市场准入、交通运营、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不同安排制约了交通一体化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区域法制一体化来消除各种影响交通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京津冀交通法制一体化的核心是确定和完善三地统一的交通法律规范,并通过执法上的协调与监管使法律规范得到有效的实施.三地应通过协同立法的方式,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统筹解决交通内外发展问题,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执行一体化的监管规则与实施统一的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交通法制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载的是笔者考察青藏高原的见闻和思考,力求以文学的形式表述和探讨对民族区域的人类学观察.作者的笔触凝聚于文本,眼光却来自和扩展于有人群和生命的田野.  相似文献   

19.
粟特人与青海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以善于经商著称、并主要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商业民族之一。近年来 ,随着安伽墓、虞弘墓、史君墓等一批粟特人墓葬在中原一带的考古发现 ,引起学术界对粟特人来华活动路线、居住范围、文化传播及影响等若干问题的热烈讨论。然而 ,粟特人的足迹是否踏上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是否到达过中国的西南边疆 ?这些问题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文献与新出考古材料的分析 ,认为汉唐时代粟特人不仅已经活动在青藏高原 ,而且通过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青海道” ,与中国西南地区很早便有可能产生了商贸交往 ,拓展了对粟特人活动范围及路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碉楼是青藏高原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文化内涵丰富,近年日益受到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有关碉楼的研究也日趋活跃。为进一步推动对青藏高原碉楼的研究,对迄今为止学术界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状况作一回顾与展望,为今后的碉楼研究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坐标,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