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在论是一切形而上学之基础,依据对实在的不同理解,可区分为内在实在与外在实在。这一区分的意义在于梳理实在概念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从而起到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清理地基的作用。在梳理的过程中,哲学对实在的理解显示出从外在实在到内在实在,再到过程实在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2.
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梳理关于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将其归纳为六个问题:即什么是"虚拟实在";虚拟实在是否会导致无法区分实在与虚拟;虚拟实在是否会导致实在论的崩溃;虚拟实践与实践的关系;虚拟实在对主客体关系的影响;以及虚拟实在对传统哲学的影响.对每个问题的观点都进行了整理和评价,最后提出,对"虚拟实在"的哲学解释在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对其他问题的理解,而研究这一问题应该超出现有的科学化、对象化的研究方法,将虚拟实在从现有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这是对虚拟实在进行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实在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在的意义是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传统哲学企图通过对实在的规定来确立真理、客观性和合理性.对实在概念的严格分析表明,"实在"的意义是由常识和科学提供的,依赖于现实的、具体的证据,除此之外,哲学不能为"实在"提供常识和科学之外或之上的定义.所以,我们不需要有一个关于实在的哲学.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对当代哲学的攻击大多是无的放矢的.  相似文献   

4.
“实在”的观念是确认客观性原则合理性的前提,亦是深入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关键。波尔等人建立在量子力学之上的物理实在观对传统的实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理解传统实在观在现代物理学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它在什么意义上走向反实在论,从而修改和补充我们的实在观念以涵盖具有特异性质的微观实在,驳斥反实在论者的挑战,是实在论者的一项紧迫而必做的任务。而塑造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5.
哲学总是与某种形式的实在论牵连在一起。我们应当认可人类这种动物的文化理性,这样也就给了一切哲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对文化的实在性肯定,是人类对于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实存在和历史存在的承认,也在于它作为现实存在的客观性和作为历史存在的客观性。文化实在是作为系统的整体的结构实在,是作为系统的发展的历史实在。  相似文献   

6.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然而,前者是-个认识论概念,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二者争论的根潭来自于休谟问题,只有解决体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而科学实在论正是在科学现实基础上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论虚拟实在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 ,虚拟实在使得本体论问题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突出 ,哲学必须回答从真实世界向以虚拟实在为基础建构出的虚拟世界的映射到底能达到多大程度的真实 ,虚拟世界能否替代物理世界或创造一个替代品。本文拟从虚拟实在的本质和人的认识角度探讨虚拟世界的真实性问题 ,认为虚拟现实不能构成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 ;作为技术的虚拟实在具有客观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拟实在自创生以来,尤其是在互联网崛起之后,以一种悄然而迅猛的态势演化着,深刻地影响着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于虚拟实在的讨论,一直围绕现实与意识、符号与对象、技术与哲学等维度进行。伴随复杂科学研究的进展,以演化的观点审视虚拟实在,厘清原有讨论中的不足,不失为一种辩证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辩证法和系统论将物质客体的性质划分为内在性质和关系性质,并将这种划分推广于物质世界,将它的性质划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认为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种划分对于讨论量子力学哲学有重大意义。爱因斯坦的实在论强调内在性质,是实体实在论,玻尔的实在论则是关系实在论。他们之间的分歧还在于没有认识量子世界与宏观世界在实在性上的区别。本文作者提出多层次物质观和多角度的科学实在论,同时承认量子世界、经典世界、现象世界、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并强调它们在实在性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的目标在于追求世界的和谐统一。人类思维在感觉经验基础上通过心理的直觉的途径自由创造的概念实在,可以近似地描述一个独立于主体的统一的客观实在世界。本文认为,这就是爱因斯坦物理实在论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的考察和剖析,展示了爱因斯坦的实在观念及由此形成的构造性思维模式。本文强调,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具体地指导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于科学哲学乃至哲学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真人秀节目不断涌现的同时,后期剪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后期剪辑是制作出一部优秀真人秀节目重要的一项工作。后期剪辑在真人秀节目中以字幕、音效、特殊图案及动态图案和蒙太奇技巧表现出来,对节目的叙事节奏、悬念冲突、节目亮点和节目质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后期剪辑,能够为真人秀节目增添收视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VR是当前最新、最热的内容创意领域,是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有人称其为一种新的媒体或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审美体验来看,它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临场式沉浸、强烈感官冲击的审美对象、纯粹的审美主体。这些变化的发生,从传统美学的观点来看,究竟是终极式审美还是审美的终结,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周易》和《老子》赋予其深刻的辩证思维,这些是先秦时期虚实产生的哲学根基,也为虚实在魏晋和唐宋的发展与演进奠定了基础。这期间虚实内涵的推进离不开先秦《诗》《骚》及散文创作的铺垫与实践。虚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核心的元范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艺术创作手法,自古既有其萌芽,先秦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比兴、象征、具象等手法是其不自觉的运用。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文艺虚实结合具有必然性。《诗》《骚》中的比兴、象征手法是后世"虚实"的"隐形"替代和早期"胚胎"。"虚实"产生前后与秦汉政论说理文及汉赋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崇真重实"是陈维崧词作的一个突出特色,但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认为"崇真重实"是迦陵词感人至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陈维崧之所以能够超越长期以来文人视词为"聊佐清欢"之娱乐工具的传统偏见,与其自身性格、晚明世风及其词学观都有直接关系。迦陵词"崇真重实"的特点还对其创作形式及阳羡词派后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真人秀独领风骚,掀起收视新高.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真人秀元素中的有机成分正在最大限度地被利用起来进行一个个本土化的再创造.娱乐节目要满足人的天性,展现人的风貌,激励人的精神,让娱乐节目奏响生命的乐章,建立起自然和谐,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它的出现无疑将对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组成、关键技术以及它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现实的CAI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及基本组成,并给出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CAI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