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实践中,多民族文化是一个需要管理者和教育者共同充分考虑的特殊因素。这不仅是由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与多民族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更是由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本质和教育价值所决定的。基于多元文化的理念对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从文化层面剖析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育应坚持平等、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内陆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以小茅坡营民族学校苗汉双语教育为个案,探讨相对封闭的苗族聚居区,在苗族逐渐走向现代化且汉语已逐渐取代苗语成为通用语的情况下如何使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合同法双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笔者从提升合同法双语教师素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合同法双语授课内容的区别化,授课方法的灵活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此全面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该文论述了四川彝藏地区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教育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双语制教育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同时还指出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以使双语研究与双语教育沿着科学化、规范化、民族化的道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汉双语教育辩证统一,发展应动态平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区双语教育失衡问题归因,其一是教育体制内结构性的矛盾,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其二是民汉双语教育供需矛盾,可通过发展与政策倾斜来解决。民汉双语教育要动态平衡发展还应遵循民主协商、依法治教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因素和产生这些因素的根源,提出应重视全民教育,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发展由经济发展决定.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切实增加教育投入,是民族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青藏地区的儿童生活在多民族并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其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要支持促进民族地区儿童发展,需要以其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作为活动设计的基础之一,在藏汉混居地,幼儿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立足于儿童生活的藏汉两种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因此,此地区学前教育教师,需具备藏汉“双文化”教育的态度和理念、实施藏汉民族文化教育的能力和藏汉民族文化知识,由此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本地区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有良性、恶性两种循环模式,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要优先发展”的低水平均衡。双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离差效应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远离经济发展实际、教学内容不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教育体系及专业结构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树立教育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教育思想及民族教育社会化、调整教材内容、加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坚持双语教育的双向性等当是解决离差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多次就教育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教育是根本的脱贫之策,是管长远的事业;教育扶贫要以人为本,增强人的发展愿望与幸福感;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同时面临诸多挑战。新时代民族地区应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转变教育发展路径,加大教育人力资源投入,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育人环境,推动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双语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师的人格和他们应具备的能力是双语教师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起源于汉代,在明清时期有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大、中、小学的民族学校教育体系。"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曾一度遭到挫折。改革开放后又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的、综合型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紧迫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很多,推行“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的素质教育实践,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 是将科学技术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转换器, 更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蜕变场。大力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近年来,民族地区的职教在与区域经济开发相结合的过程中, 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建立二者良性循环的新机制,是该地区脱贫致富, 通向现代化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层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适当的、良性的社会流动而调整社会分层,发挥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在蒙古族聚居区,则是通过双语教育实现的。从教育的自然属性和蒙古族传统教育模式起航,指出蒙古语言文化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维系民族认同、缓解民族情感的"执着性"等方面的作用,也指出了主流语言文化教育的现代化功能,并针对蒙古族聚居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为民族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先决条件,教育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教育也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民族民间的思想智慧和科学的自然伦理观、民族教育的内容、民族教育的方法对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实质上就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民族地区开发促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相衔接,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民族地区开发促进必须坚持资金支持法律制度、人才保障法律制度、体制改革促进法律制度、社会进步促进法律制度,以及责任追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进行反思:女性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的弱势地位;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文化中"人文"与"科技"的博弈;宗教观念对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影响至深;"工具理性"价值取向在当前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表现突出;和谐之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必然选择。希望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