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日、汉语量词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和日语的共同特点之一.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量词的意义和用法上,则是差异性大于共通性.利用<现代汉语词典>、<广辞苑>、<详解日汉辞典><汉字源>等语言工具书,采用图表形式,就汉、日语量词在语义和用法方面进行简要对比,并就其在翻译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多,却不经常使用。而汉语恰好相反,汉语人称代词数量少,却频繁使用。中日人称代词用法迥异,中国的日语初学者,往往会把汉语与日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称等同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由于汉日人称代词的用法差异很大,因此很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代词的用法上出现困难。为了正确地理解、使用人称代词,本文拟就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潜在形式及少用人称代词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日语中出现的同素逆序汉字词进行多层次分析研究,从形式、意义和用法等方面与汉语普通话中的对应词进行共时的比较。一方面从共时平面加以统计和比较,揭示其各自特点;另一方面从历时的角度对日语中的同素逆序汉字词加以考察,厘清了它们的发展脉络。从跨语言比较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日语中同素逆序形式汉字词的来源、概况及其与汉语的相互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都在使用“的”字,但是日语中多作为后缀用,汉语则作为结构助词。本文主要通过对清末报刊中“的”的实际用例分析,探讨该时期“的”字使用情况及其用法是否受日语影响。  相似文献   

5.
"的"是汉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汉语语法总结"的"的使用方法有十几条,然而还是不完全准确。"的"使用与否,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于语言的节奏,在学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来学习。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让学习者去体会,因为该诗的节奏性很强。通过背诵这首诗,建立"的"字用法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的"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必然要经常发生授与和接受的关系。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无论它是属于哪一种,都有它自己的表示授受关系的手段。而这种手段,不同的语言有它自己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用法。同样是表示授受关系的语言手段, 日语的和汉语的“给”字就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对初学日语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英语"no"、"not"和汉语"不"、"没"为否定词的否定句为例,对比了这两组高频率否定词各自用法上的差异,同时对其在否定句中习惯性出现的位置做了对比描述。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和汉语否定句的差异,从而在作文和翻译的时候尽量避免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英语"no"、"not"和汉语"不"、"没"为否定词的否定句为例,对比了这两组高频率否定词各自用法上的差异,同时对其在否定句中习惯性出现的位置做了对比描述。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和汉语否定句的差异,从而在作文和翻译的时候尽量避免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9.
从日语学习者的立场出发,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对日语形式名词语法现象的理解、掌握以及在实践中应用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弄清楚形式名词的使用规律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本文以「こと」为例,通过对日语形式名词的形成和使用等语法现象进行深入探究,摸索出形式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在含义及用法上的一些规律,并进一步阐述它们在日语语言中的实际应用。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词义一再萎缩;2)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翻译中的难点之一。修辞手法的使用关系到原语意义的准确表达和主题的深入揭示。通过探讨四字格作为这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四字格的语言特色、分类和在片名翻译中的一些应用,以及对用汉语语言形式传递英语信息的可接受性问题的讨论,有利于更灵活地使用四字格,使译名更准确地传达影片的信息,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  相似文献   

12.
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的表达形式。日语称之为"受身表現",汉语称之为"被动句",而且各自的被动表达都不只限于一种形式,其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有标志的被动表达和无标志的被动表达两种。笔者主要对日语中使用频率高、句子结构复杂、表现意义丰富的"有标被动句"的汉译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和挖掘翻译的技巧,揭示日汉被动表现的本质特征和区别,为日语教学的翻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日语同形词“结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对中日同形词"结束"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在汉语中"结束"一词始出于汉代,使用频率较高,词性上基本上是作为动词使用,意义上发轫于"捆缚",衍生出"完毕"与"嫁妆"两支现代语义;在日文中,"结束"为汉语借用词。隋唐期间经由汉文典籍进入日本,在正式场合或书面文体中使用频率较高,词性上都是作为名词使用,添加词尾可构成动词,意义上起源于"捆束",发展到现代基本上表示"团结"之意。日语中大量的日汉同形词在日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日语数词与汉语数词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异。中国人学日语,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点。否则容易错误地把汉语数词的用法套用到日语中去。所以有必要研究日语数词和汉语数词的异同,特别是两者之间的差异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数词  相似文献   

15.
假设关系是一个拥有众多下位语义关系的语义框架。日语假设复句有众多的语言形式,各形式之间既有相通的用法也有独立的用法。汉语假设复句虽然也存在众多的语言形式,但各形式之间只有文体上的分工,没有语义上的差异。日语是通过切换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通过音韵操作来表现假设关系复杂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假设复句下位语义关系间的微妙差异在两语言中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同一连词即使可以出现在不同下位语义关系的汉语假设复句中,该连词的使用动机也是不同的。该文以“如果”为例,通过语音实验证实了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以《礼记》为研究语料,采用穷尽式定量统计的研究方法描写了"与"在该典籍中的介词用法,根据语义对其用法进行了分类分析,考察其句法结构及语序,归纳其介词结构使用的语法格式,总结出"与"作介词在《礼记》中的使用特点是以充当状语占绝对优势。但《礼记》中还出现"与"字介词结构做补语的用法。通过与相近时期专书"与"的介词研究进行比较来看,《礼记》"与"介引的语义类别趋于减少,且《礼记》的语言相比较而言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17.
谈谈侨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侨归词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曾被别种语言借用的经历的本族词。译词(意译词)不管是旧词之义的引申,还是新词的创造,都得利用本族语的材料,因而都是本族词,而不是借词(外来词)。所谓"日语借形词"是个不合理的概念,这类词的主体是用汉语的材料构成的表达西语的词义或短语义的译词。当它们处在日语中时,日语语言学也承认它们是汉语借词,即承认其源头在汉语之中。它们回归汉语之后,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汉语词的身份,成为汉语本族词中的侨归词。因此,汉语词典不应把这类词标注为外来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则不应收入这类词。  相似文献   

18.
日语数量词形形色色,与汉语不尽相同。因受母语干扰,误用和误解不绝于后,影响日语的写作、翻译和口语水准。因此,本文拟以《新编日语》等教材的语法体系为据结合近现代日语文学作品例子,从语法和词汇学角度对其用法进行深层剖析以资日语学习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省略在英、汉语中都普遍存在。然而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英汉语中的省略用法有明显差别。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使用省略的时候,英语中有时必须使用其他衔接手段;相似的,当英语中使用省略时,在汉语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把一种语言中的省略在另一语言中的表达方法或衔接手段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对外语教学、翻译、语篇分析等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在词汇的用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在代词的用法上,两种语言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其中的差异,翻译时往往会造成误解或错译。为了正确理解英、汉语代词用法上的差异,避免在理解和翻译上的错误,深入对英语和汉语代词用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