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广福 《职业》2012,(20):119
当今时代,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一、打破"一业一技"终身制的传统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必须专业对口的思想意识局限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董焕和 《职业》2016,(27):38-39
近几年,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2014年底启动了"百万技能人才福利计划"工程,创全国之先河,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升到政府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责任,为天津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能人才保证.本文从天津市高技能人才现阶段发展概况分析入手,总结了该市近几年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3,(6):12-12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是由上海大学与上海巴士公交校企合作创办的高职学院,2007年建立技师学院,承担着教学、培训、鉴定和服务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功能。学院办有13个专业15个方向,围绕着汽车制造、维修、销售、售后服务等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以"技能+知识"为主,培养以汽车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背景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具有比中职生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比本科生更突出的实践工作技能。学院培养的紧缺型汽车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和汽车维修的高级技工、高级销售、维修配件经理、维修站服务经理、事故定审员、汽车装饰、汽车会展、汽车英语、软件测试等有综合文化背景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趋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是企业的需要。以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技能人才的内涵、社会需求及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万虎  张小丽  易芳萍 《职业》2024,(7):61-64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纽带,构建一个以技能为出发点,又以技能为落脚点的技能“生态圈”,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推区域产业健康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时代重任,也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深入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路径,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建设技能型校园,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职业》2011,(23):14-14
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正式发布《浙江省高技能人才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标志着该省高技能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实施。根据计划,到2013年底,浙江省要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3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0万人;选送海外培训高技能人才300名,培养300名具有地方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从省外引进急需型高技能人才3000名,其中海内外高端技能型人才150名;扶持10所重点技师学院,建立1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相似文献   

7.
赵铭皓  骆潇 《职业》2008,(33):7-9
十月的沈阳,已是寒意袭人,但一场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巅峰对话为这座北国城市带来了强劲热力,并辐射至整个中国。10月23日,来自中央部委、机构的代表,部分省、市政府领导、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国际劳工组织和外国政府官员、国内外专家、企业和培训机构代表,齐聚在这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高技能人才国际论坛",旗帜鲜明地举起"更好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旗,深刻剖析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未来,共同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战略、对策和措施。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如何?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有多大?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本期《职业》将与读者一起来读解这场高潮迭出、影响深远的巅峰对话。  相似文献   

8.
徐鑫鑫  韩菁华 《职业》2008,(11):71-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以缓解人才紧缺的状况,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大勇 《职业》2014,(8):16
日前,荆门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暨2014年春季师资培训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培训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能力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管理水平"为主题,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上,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研发室副研究员许远做了《职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0.
陈丹丹 《职业》2013,(24):37-38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其责任重大。然而,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上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伟 《职业》2017,(26):44-45
适应社会发展,探索一条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时代特色的电焊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是摆在职业院校焊钳专业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电焊工高级技能人才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资讯     
《职业》2008,(33):12-13
<正>江西计划每年投入2300万元培养高技能人才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宣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江西省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这份计划共包括三个子计划,分别为"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资助计划"和"首席技师培养计划"。根据三项计划的具体规定,从2009年开始江西省每年拨出2300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参与培训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刘明星 《职业》2013,(11):34-36
本文针对湖南汽车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以培养服务汽车产业集群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研究并实际构建了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形成一个富有创新型、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市场急需高技能人才,在现有资源条件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笔者将从教学计划的角度阐明对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资讯     
《职业》2008,(23):13-14
<正>上海高技能人才可延迟领取养老金上海市日前召开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出台7项激励新举措,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7项激励新举措包括:探索建立适当延迟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领取养老金机制;开展"上海市突出贡献技师"评选活动;放宽  相似文献   

16.
马坤 《职业》2012,(5):90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重视实训、突出技能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走出了一条重视实训、突出技能,为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王景霞  陈兴美 《职业》2013,(2):72-72
"金蓝领"培训项目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我省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企业生产经营急需的、思想品德优良、技能水平过硬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认真开展好"金蓝领"项目培训,是培训基地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萧山,犹如浙江省工业领域的掌上明珠,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渡,萧山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教育越发开始凸显其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正统的技能教育起源于技工学校,也必将辉煌于技工学校",萧山技工学校的许红平校长说得豪情万丈.的确,大环境的改善使萧山技工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吴丹 《职业》2010,(20)
技工学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技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采用"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试行)》,开始探索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融合发展之路,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将贯通领域从工程系列扩大到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翻译、出版、通信、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这标志着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将全面实现贯通。这一重要举措将有效地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对于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