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方针 《社科纵横》2010,25(12):170-174
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批判跨文化语用翻译中语用对等的交际观,提出语用认同的跨文化交际准则及实现语用认同的语用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1,(3):134-139
翻译的功能对等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即信息对等和效果对等。两者就文学文本而言常常是相互对立的,就科技文本而言却又大多是彼此统一的,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对于文学文本,应以达到效果对等为目标,主要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对于科技文本中的应用文本的翻译,信息对等就意味着效果对等,故只须以达到信息对等为目标,主要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而对于科技文本中的科普文本和科研文本的翻译,则应采取类似应用文本却又各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红霞 《探求》2004,(6):67-68
在动态-功能对等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本文对奈达关于"译文必须让读者理解并达到透彻境地"的动态对等观的合理性作了说明,同时也论及了它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周亚莉 《社科纵横》2006,21(12):192
当代翻译理论日趋凸显出与文化研究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文化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又是怎样以其特有的方式来影响当代翻译理论的,从而揭示出:正是近年来文化研究对翻译的逐步影响和渗透,才给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的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中的各种现象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关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是认知语境的基本操作单位,而语言的文化意象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其不可译性成为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意象移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认知语境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与文化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译者的认知语境制约着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孙际惠 《社科纵横》2007,22(12):184
本文试图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和奈达的"动态对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理论内涵,指出在提倡不同的翻译策略之外二者在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读者接受以及文本类型等方面也有着根本的区别,最后探讨二者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刘彦仕 《社科纵横》2011,(10):172-175
以权力差异为先导的后殖民语境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无论在文化价值观、诗学规范,还是读者意识等问题上都会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意识,表现其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翻译行为和策略选择。文化身份和翻译行为的关系实质上是译者在两种语言的诗学规范和文化价值观上加以抉择的体现。选择辜鸿铭的译者文化身份为个案分析,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他在译介实践中的翻译行为,探究文化身份有利于深化对译者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和翻译意图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多元对等互动"观念是吴炫教授基于中国先秦唐宋文化经验重新解释"阴阳八卦"提出的原创性文化哲学观念,也是其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建设中的实践。从这一观念重新审视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将改变不对等的指导、轻视、排斥等传统批评关系,以及文学文本和批评方法之间的强制阐释、错位阐释和浮泛阐释等关系,文学批评家之间也会消除"话语权力"构成的强弱关系。"多元对等互动"的文化批评理念,有利于形成文学批评彼此尊重对话、互为影响启发的现代健康生态。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55-58
本文从厚翻译理论的视角,提出在旅游宣传口号的翻译中应该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从而确定选词和译文,并提出了在不同语境下根据基本译文进行化用,形成多语境下的译文体系,使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宣传口号在外宣的使用中能够适应各种语境,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本文根据厚翻译理论的观点,在翻译过程中具体分析了口号中每个词语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恰当的英语对等词,充分考虑了旅游宣传口号应用的多种语境,并提供了系统翻译。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12):141-147
农林领域由于其行业经济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翻人才产出高质量译文进而为行业发展服务;功能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功能目的论引入农林翻译,在其指导下探讨了农林翻译过程中词汇、句子和篇章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教育战略之一,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在此背景下,各科教学活动都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该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实践,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从育人目标、师资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并为类似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研究的理论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明 《学术交流》2007,(3):185-188
提高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有效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理论维度。克鲁克霍恩和斯特德贝克提出的研究人类社会文化趋向的五种文化维度理论,可以用来研究管理组织的文化结构特点,定位管理模式和风格;霍夫施泰德著名的“文化四维度理论”对于研究文化组织的文化模式、员工的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意义重大;特龙普纳在霍夫施泰德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七个文化分析维度”理论对于选择交易方式、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交易的效率、减少矛盾与冲突具有实践意义;霍尔提出了著名的“语境理论”和文化“三范畴论”,为制定跨文化管理策略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培养跨文化管理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把握这些理论维度,将有助于提高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研究水平,增强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颜泓 《社科纵横》2012,(9):177-178
汉语、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英译汉、汉译英时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做好双语翻译的关键。笔者认为,翻译课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含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与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双语翻译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漫 《社科纵横》2008,23(1):167-168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关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并指出多样共存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取向及翻译策略,以包容的精神和开放交流的态度肩负起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徐湄 《学术交流》2008,(1):141-143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功能再现.这是因为:1.语言只有在它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翻译的唯一目的是让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翻译内容,接受翻译内容,达不到这一点,翻译就失去意义.2.翻译活动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的制约.翻译本身不是单纯的文字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翻译内容上它受意识形态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文化身份和文化倾向的影响.3.翻译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化功能转换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实质上是在实现它的文化功能.要使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传入另一种文化中,就必须实行语言的文化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7):157-159
语用模糊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创作手段,从原作者的角度说,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传达模糊美感;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来看,人物在言辞方面会采取一些语用模糊方式传达意义。而语用模糊的翻译更涉及两种模糊语言体系和各种不确定文化因素的转换。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各种语用模糊现象的定义、区分和翻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旨在探讨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的难题及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0,(4):115-120
作为"和谐"理念的核心思想,"和而不同"的"和"与"不同"是对立的统一关系。以"和而不同"作为指导思想,跨文化翻译应尊重原作,尊重原语文化。为此,就要贯彻"忠实第一,创造第二"和"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翻译原则,采取"异化第一,归化第二"和"直译第一,意译第二"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健  王安民 《社科纵横》2008,23(4):177-178
翻译无法摆脱语境因素的介入.原文意义的确定,同样离不开语用因素的切人.为了确定原文的意义.有时需要结合语境和语用等多种因索.以下以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中"Ich bin ein Berliner"一句话的翻译为例,来说明语境因素、语用因素等在确定和再现原文意义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黎平 《社科纵横》2007,22(2):172-173
奈达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理论将翻译问题纳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从而对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奈达翻译理论思想对中国译学界有划时代的影响力,开创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又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