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谐程度的提高是有条件的.市场完善和均衡的程度越高,消费和谐的程度也就越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因为是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基础而对消费力和消费关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促进消费和谐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非均衡是社会不和谐的充分条件,市场均衡则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市场,维护市场均衡和健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由和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和谐的交换关系和和谐的分配关系的有机统一体。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和谐要在所有权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均衡、法律法规健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农地利益失衡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农地利益均衡存在农地制度不完善,政府规制不健全,农地市场不规范,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备等制约因素。为此,应完善农地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土地利益;健全政府规制机制,让政府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利益;构建农地市场机制,让市场为农民提供应得农地利益;完备农民农地利益诉求机制,让农民自己能有效维护农地利益,从而形成系统的农地利益均衡机制,有效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和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在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与市场配合不当,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和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服务滞后、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和土地产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政府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对策建议,论述了健全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组织,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年金是在政府指导下,企业自主参加,为企业职工提供的一种补充养老金计划。为了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借鉴国外企业年金经验,政府应在中国国情下,在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建立税收优惠政策等方法发挥其指导性作用,促进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者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机制存在约束主体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外部市场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约束缺乏长期性等问题。因此,可以借鉴美国、新加坡两国对管理者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实际来明确约束主体,完善辅助约束机构,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加强监督制衡机制,健全管理者市场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对管理者的无限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要素配置,是通过内部要素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由于内部要素的交换,是在一定的组织权威下进行的,与市场交换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实现路径。市场交换通过参与主体之间的重复博弈来实现交换均衡,企业内部交换通过组织的自主调节实现交换的均衡。企业内部要素交换和谐的路径是交换过程和谐与交换结果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风险投资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然而我国风险投资业面临资金不足、出口通道不畅通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必须扩大资金来源,建立二板市场,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并完善风险投资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反复选择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凯恩斯和布坎南两种理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到政府与市场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均衡和谐、相生相长。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与市场和谐关系的确定要解决的是如何促使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李成立 《南都学坛》2002,22(2):118-120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使传统的生产关系的各要素 (各方面 )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它改变着所有制形式及人际关系改变着 ,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只有认真分析和全面了解这种变化 ,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华跨国零售商与我国供应商交易冲突新动向及关系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跨国零售与我国供应商交易矛盾由来已久,且持续不断。当今市场环境下跨国零售商与我国供应商的交易冲突出现新的动向,矛盾聚集在"交易合同"的不平等;交易价格不公平;交易费用不稳定;交易发票的不规范等方面。在华跨国零售商与我国供应商的交易冲突是流通领域变革背景所致,是买方市场势力的体现,也是我国相关法规疏漏的反映,还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行为协会整体作用缺失的缘故,更是零供双方市场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因此,在认识层面上需要超前意识,以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零供矛盾机理;以动态的眼光关注零供关系的发展趋势;在政策、制度层面上,需要加大控制力度和执行力度,以规范在华跨国零售商和我国供应商利益关系;在法律层面上,需要系统地构建法令法规,以约束在华跨国零售商和我国供应商利益关系;在行为层面上,一方面抑制跨国零售商在华市场的买方强势,削弱其商品交易的相对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扶持我国供应商的卖方弱势,增强其商品交易的竞争地位。以此协调在华跨国零售商与我国供应商的交易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国民待遇原则的内容入手,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实行国民待遇原则与完善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我国在涉外经济立法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即建立统一的外商投资法,实现内外资企业经济法律的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5.
讨论马克思关于分配问题的有关论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关系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在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关系下,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在于打破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度。与自由主义相比,马克思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分配问题与生产关系的讨论放在一起,从而得出了对分配公正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来解决分配问题的不同思路,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改革道路具有始终坚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6.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施行过程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文章从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制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和劳务派遣的规范三个重要方面,探讨企业如何与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日台间政治关系和安保关系有着实质性的提升。经历了从高官互访、相互支持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培养亲日亲台势力。同时,日本以台湾问题为对象,竭力制造所谓的“潜在威胁”、“最大威协”,并加速了涉足台海事务的步伐。本文从近年来的日台关系入手,分析日台关系提升的现状、原由及其未来走向,从而为构建和谐的海峡两岸关系、改善发展世代友好的中日关系提供应有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商品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文章认为,民主政治作为一种平等政治、竞争政治、开放政治、自主政治和法治政治,从根本上讲导源于和造就于商品经济内蕴的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法治性这五种基本属性.整个文章的分析逻辑是首先分析指出,平等、竞争、开放、自主和法治五种特性是商品经济固有的、内在的基本属性;然后对商品经济内蕴的这五种属性造就出具有同样属性的民主政治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商品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自然的和有机的关系,从而说明,商品经济内在地要造就出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友好省州、友好城市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经贸、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以民间往来为拓展的一种新的国际交流形式。中国与澳大利亚自1972年建交以来,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不断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化。本文概述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背景与现状,论述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建立的条件与动因,考察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并探讨了中澳友好省州(城市)的关系在推动两国交流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强调在中澳关系中,友好省州(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特殊作用,它为中澳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纽带,促进了中澳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