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表述,笔者从学理上分析生育政策包容性内涵,探究包容性生育政策的内在演化逻辑和如何针对性地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包容性强调政策执行过程的包容性,具体意蕴为生育的数量形态、生育的结构分布、生育能力和权利、生育的支持环境进行包容。主要增强路径为政策上尊重多元选择、构建普惠式婴幼儿托育、婚姻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配方乳粉是根据不同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特点设计的产品。它强化了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调整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合于0—36个月中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食用,可起到预防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坏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形形色色的便民服务业应运而生。但从目前发展的规模、速度、档次和涉及的领域看,尚不能适应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求,特别是以下十项便民服务业亟待开发: 1.保姆业。尽管八十年代初期,各地已着手试办保姆市场,但求大于供的矛盾至今仍未解决。现在城乡人口中,老年人、婴幼儿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今后若干年里,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无论是  相似文献   

4.
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尤其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患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得肺炎。患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婴幼儿,也常常合并肺炎。 婴幼儿肺炎多见于冬季,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婴幼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常沿气管、支气管蔓延至肺部。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通常先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果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就有转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婴幼儿教育也受到了强烈地冲击,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0—3岁婴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旨在挖掘婴幼儿游戏化教学活动本身可能存在的某些游戏性因素,从游戏的实体性活动深入到游戏的内在精神,探索游戏与教学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是防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婴幼儿除应按时按量添加蛋黄、动物肝脏和含铁丰富的水果蔬菜外,动物血也是值得推广食用的补铁辅食。  相似文献   

7.
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的发展势在必行.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婴幼儿能否接触到全面的基础教育,决定其能否拥有终身教育的良好开端.从文化资本论的角度来说,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是一项产出值与附加值极高的投资行为.而作为目前的“生育主力军”,“80后”与“90后”有着比以往更强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在物质资源丰沛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年轻家长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意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烈.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期是学习掌握语言的最佳期,对婴幼儿应不失时机地尽早进行识字和第二、第三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姜春云 《兰州学刊》2024,(2):149-160
“母职惩罚”现象不仅存在婴幼儿照料事件发生的当期,还存在于母亲的后期职业发展过程。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生命历程视角,分析婴幼儿照料经历对母亲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婴幼儿照料经历对母亲后期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发生的可能路径在于早期照料经历使得职业中断可能性提升,同时这种负向影响表现出随着婴幼儿照料活动发生时长的推移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照料婴幼儿对母亲后期收入的负向效应并未呈现世代差异性,但是表现出部分区域差异性。文章验证了从生命历程视角理解婴幼儿照料对母亲收入的重要意义,指出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应贯穿女性的整个生命历程,从而有助于释放母亲群体充分就业的性别红利效应和潜在的再生育潜力。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照护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托育服务在当下社会供需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婴幼儿照护领域的责任由补缺性福利供给向社会投资转化,逐步形成国家、家庭、市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婴幼儿照护供给体系。在家庭照护之外,国家应做好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的统筹布局,适度参与服务供给、监管各环节,使之有效运转。在成本分担、公私协作、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国家职责与定位。建立“普惠为主,高端为辅”的社会托育服务体系,引导社会承担婴幼儿照护职能,共同实现“幼有所育”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现行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已经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势在必行.在简述老年人监护制度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现状,剖析现存老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并将国外的老年人监护制度与我国老年人监护现状相结合,提出切实有效的完善建议,以求为我国老年人安享晚年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养老服务,既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又要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研究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孤独感更强烈,男性老年人则主要是感到被社会忽视。研究不同心理类型的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差别,分析心理类型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内部联系,有利于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以针对性地提升老年人心理需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在积极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共识、我国正在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在我国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有利的现实条件,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势在必行。为此,需加强积极老龄化宣传,营造适宜老年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根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和机会;健全老年人再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和丰富老年人就业形式;提升老年人再就业能力,增强老年人再就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愉悦,还能加强老年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但是因生理特点、文化水平及数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老年人在阅读中存在许多障碍。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如何破除数字鸿沟,激发老年人对阅读的兴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阅读服务,让老年人实现智能阅读,是整个社会亟须解决的难题。而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老年人智能阅读提供了新的路径,其能够融合各种媒介的优势,科学合理地介入或影响老年人阅读活动,促使阅读资源融通、阅读内容兼容,改善老年人的阅读环境,满足老年人差异化的阅读需求,确保老年人享受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刘晓静 《理论界》2006,(1):230-231
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研究并没有考虑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老年人照顾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本文从老年人问题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照顾的特殊性。认为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老年人照顾的特点也不同。贫困地区,基本以扶贫和救济等经济供养方式为主,老年人照顾还没有成为迫切需求;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对老年人照顾的需求比较大。另外,研究还表明:目前的老年人照顾体系一般只注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对其精神慰藉还不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老年法学的立法模式当采"混合立法模式".我国的老年法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禁止歧视虐待老年人法、老年人护理保险法、老年人终身教育法、老年人保健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弹性退休法等内容.在人口老龄化的语境下,重视并研究老年法学是当代社会法学界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儿童都喜欢玩具,一个好的玩具对儿童可以起到启迪教育、开发智力、增长见识的作用. 随着新奇玩具的大量出现,一些噪音大的玩具对婴幼儿的听力危害越来越大.尽管目前还不能准确地测出婴幼儿对声音的灵敏度,但有证据表明,孩子们对声音的感应要比成年人灵敏.如果儿童玩具发出很大声响,就可能给婴幼儿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关注空巢老年人的情感生活,精神赡养排解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给予慰藉,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国家要完善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政府对空巢老年人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子女"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老年人也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中,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和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社会参与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其内容因涉及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组织参与及公益参与等不同领域而深深嵌入社会结构之中.以参与为核心要义的积极老龄化不仅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践行提供了指导理念,更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利化搭建了规范框架.基于向老年人增权赋能的客观需要与人权体系结构的发展,老年人社会参与逐渐从需求转变为权利,从而推动社会参与权进入老年人权利谱系.然而,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社会参与发展的现实需求时,仅依靠确立老年人社会参与权无法全面应对,亟须通过法律构建老年人社会参与权制度予以积极回应,即贯彻积极老龄化理念,坚持平等性和差别化原则,确立反高龄歧视和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权的法律规范,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权行使的制度机制,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权的享有、行使与实现,并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为促进老年人劳动供给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应用就业选择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考察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促进了老年人就业水平的显著提升,并导致工作时间显著缩短;互联网使用促进就业水平的提升足以补偿工作时间的缩短,导致老年人劳动供给明显增加。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传播、增强社会融入和改善自我认知等途径促进老年人就业,互联网使用所产生的工资溢价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就业,另一方面导致老年人工作时间缩短;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老年人就业水平的提升和工作时间的缩短,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弱;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城镇居住、无隔代照料压力、受教育水平较高和低龄的老年人群体,而对老年人工作时间缩短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有养老金、无隔代照料压力和城镇居住的老年人群体。基于此,政府部门在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和鼓励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将有助于老年人劳动供给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