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再眷恋     
瘫彝鄂撇尸月瑞瞥般瓢落鳄是翠绿或枯黄开根的恩惠氟豁哥开过后是否不再想念只画对根的眷念随根的眼神嗯零它飘到了千丛以外在那安身在那落泪在那看着身旁快乐的小鸟照后在等待和失望中慢慢逝去不再眷恋@王开江$海南省昌江中学高二(11)班~~  相似文献   

2.
王雯 《今日南国》2008,(16):32-34
碧海连友谊,盛会谋共赢。7月30日,由国家有关部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08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北部湾畔的明珠北海市隆重开幕。来自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和我国的23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海内外部分著名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围绕“共建中国-东盟新增长极沟通、合作、繁荣”的主题,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确定性背景下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文联副主席王忆惠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眷恋》,是近几年来石油文学的一朵新花。作品通过一系列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八十年代新一辈钻井工人的生活和思想风貌。这里发表了李文亮同志谈《眷恋》艺术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的阅读和欣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晚期小说《后花园》《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是她阅尽人生沧桑后对曾深切体验过的世事的重新书写。这些作品一往情深地回望家园与童年,回归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蕴含着对任性青春的反省和忏悔,显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疏离与反思。这种带有个人体温和气质的写作溢出左翼文学的宏大叙事洪流,提供了了解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另一向度的心理切片,展现了历史巨变中新女性的抗争、迷茫和"疼痛"以及左翼文学内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来自泸沽湖边的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诗风纯净和谐,其诗歌主题可以归纳为"眷恋":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故乡女人的眷恋。鲁若迪基的乡土诗反思现代文明,呼唤久违的野性;其爱情诗则热烈袒露,简单直接,彰显浑然天成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6.
故乡眷恋、城市适应与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乡双重空间分析框架,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探究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表征城市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这四个维度上,前三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反映故乡眷恋的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人留守对生活满意度却有负向显著影响,耕地的影响不显著;故乡眷恋与城市适应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张力效应,城市经济适应水平越高,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越小,但家人留守的负向影响并不受城市适应水平的约束.因此,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水平、破解家庭离散化困局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浪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五四运动时期,文化的裂变带来了精神的无根感,流浪遂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主题.集体的无意识情感和个体的漂泊经历造就了柔石的流浪情结,物质困窘和意义困惑的人物共同组成了现代小说的流浪者形象.柔石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了"精神荒野旅行者"系列.这些在苦闷中徘徊却依然顽强寻路的精神浪子,共有着一种"逃离与眷恋"的心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背井离乡又重归故土;(2)追求爱情又拒绝婚姻.  相似文献   

8.
叶公超对传统有着深深的眷恋,正因如此,他才逆时代潮流地对20年中牢不可破的诗界"镣铐"说提出了批判,大张旗鼓地高唱任何诗歌都必须要有格律,不识时务地提倡新诗人要大读文言诗文,主张新诗可以化用旧诗的材料,对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倍加欣赏;这引发了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一系列紧张的问题。叶公超把艾略特所说的"传统"与"文以载道"中的"道"混同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艾略特所说的"传统"彰显的内容恰恰是"道"所要防范乃至打压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读过王忆惠同志的长篇小说《眷恋》后,那些年青钻井工人的形象,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地站到我的面前。小说《眷恋》是成功的。成功的原作为话剧的编导提供了基础素材。但从小说到话剧,还要进行艰苦的再创作。 山东省话剧团改编、演出的话剧《眷恋》,人物形象比之于小说更集中、更凝炼了。并且借助视听手段,发挥舞台艺术的特长,取得了小说无法取得的效果。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动情。一场演下来,掌声不下二十次。在今天影视充满屏幕的情况下,这是可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反叛与眷恋─—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戚钧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乡土”两字,首先并不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而是意味对一种几千年续接下来的文比传统的背离与回归的复杂的两难情态在文学上的表现。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价值系统全面崩溃的时代,特别是针对正统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 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汉书·地理志》云:“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之情欲,故谓之俗。”风俗是由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它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逐渐沉淀定型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超时代的稳定性。”文学作品中风俗的内函远比民俗学上风俗的内涵宽泛和丰富。在文学作品中,风俗民情合用,有时直接称之为地方色彩,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生活气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函盖和超越了民俗历史积淀而成的有意味的种种事象和形式,包含更多现实的流动的生活情  相似文献   

12.
13.
张万有先生是赤峰学院语言学知名教授,赤峰市有突出贡献的语言学专家。在高校从教科研35年后,于2004年2月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他却退而未休,仍继续奋战在科研著述第一线。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彭雪开先生新近出版了散文集<人间烟火>.看过的人都说:"好一本湘东菜谱大全".的确,15万的文字,闲谈漫扯,或东家萝卜,西家芋头;或陇头种菜,野地采蕨.不经意间湘东人的家常便菜、果味零什、风味小吃尽数被作者网罗,俱陈笔下.  相似文献   

15.
雨过寿宁,青山如黛,万物舒展。树苗吐着新绿,芽尖上水珠闪闪,晶莹剔透。每隔一段时间,村民吴老汉就要上山。施肥、锄草、除虫,一样都不少。"种下这些树不容易,可得仔细着。"前些年,一场山火,让吴老汉在村里背负"放火"的骂名。"要不是她让我免了牢狱,回来补植复绿。这山还得荒上几年。"如今,看着童山濯濯重披新绿,吴老汉久藏心中的负罪感放下了。吴老汉口中的"她"不是别人,正是叶兴娇——福建省寿宁县人民法  相似文献   

16.
迅速崛起并不断更新的女作家群体,以其性别特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其中,皖籍女作家虽不是最耀眼的,却能够自成系列,且在性别认知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吕碧城到苏雪林、方令孺、张兆和,她们几乎生而浸润于社会精英文化之中,最大化地承继了包括性别认知在内的传统文化,也最先享受到那个时代所能给予女性的最高地位。对这种自身解放及因此而享有的社会地位,她们不仅有清醒认识,并且深知西方话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日益解体,性别身份渐趋复杂,她们的文学创作与生命历程,颇能代表皖籍知识女性在眷恋与弃绝之间的辗转挣扎。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曾经是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人口较少民族.长期在浩瀚的森林中从事狩猎活动使鄂伦春族在迁徒动荡的游猎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这种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而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那种眷恋和情怀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社会的传统正承受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巨大冲击。现代性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蚕食、现代性视角下的农村生产、生活等问题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文学等关注的焦点。《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一书正是作家张柠对现代性冲击下的乡村的解读。作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农民经验需要重新研究,不能仅仅从审美和叙事的角度,而必须加入文化研究和符号分析的视野。作者调动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乡村经验,从最细微的符号层面对这些乡村经验进行分析和重组,以期“探寻‘现代性’的甲壳之下…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八月间,绿荫蔽夏的南京,迎来一个又一个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团。据悉,由国务院侨办会同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广西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侨办联合组织的这项活动,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引起广泛的兴趣,美国、日本、南非、荷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37个团队2000余人报名参加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孙惠芬在文学创作中以写"乡下人进城"见长,面对乡村现代化征程上的惨烈与温情,她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民间立场,密切关注着乡下人在乡土与城市的徘徊中的危机与困惑,并在作品里透露出鲜明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城市对乡下人来说具有天堂幻境般的召唤力量,他们渴望这个幻境中的体面与尊严,却在商业社会的舒服与挑战中屡屡感到挫败和落寞,这是存在的悖谬,生存的伤痛。孙惠芬从最初的逃离乡土到现时直面这种伤痛,体现了一个作家在坚守中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