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养老机构既存在"一床难求"也存在"床位闲置"。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以搜寻匹配理论作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我国养老机构与老年人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通过结合搜寻匹配理论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走上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着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其促进就业的功能对有效减轻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失业与职位空缺长期并存现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搜寻—匹配"理论为基础,从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角度探寻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储蓄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让中国经济陷入了高储蓄低消费的不平衡困境。本文针对我国高储蓄的发展模式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以及社会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以冲击国内消费降低目前过高的储蓄率,从而改变目前这种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局面,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运用动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搜寻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并采用2003-2006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建立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外出从业收入与费用、农业产出与投入、转移者个性特征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显著性影响。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因素。要应对"民工荒",关键是要满足农民工的物质需求,给予农民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该研究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保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搜寻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探讨搜寻理论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提出本人的观点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为背景,分析了托达罗模型的普适性以及在中国所"遭遇"的三重变异;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了必要修改,并以此为逻辑主线,分析了农民工在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制度上的三个方面的边缘化特征以及所衍生的经济贫困和人文贫困。提出,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的塑造最终解决农民工的贫困。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企业储蓄率的研究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本文主要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0~2007年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对企业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2007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储蓄率(企业储蓄除以增加值)为28.36%。本文将融资约束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贷以及政府补贴3个方面。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给予的商业信用降低了自身储蓄率;银行信贷融资约束越宽松,企业储蓄率越低;政府补贴越多,企业储蓄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信贷融资约束放宽对降低国有企业的储蓄率有积极作用,但是提高了非出口企业的储蓄率。改革金融体系,放宽银行信贷融资约束是企业提高分红比例进而降低中国企业储蓄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不降反升,而且过去30多年区域储蓄率的变化与其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高度一致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差异,这些都与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提出的老年人口负担理论不符。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寿命与负担效应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分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由寿命延长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既能解释中国储蓄率在时间上的上升趋势也能解释区域间的梯度差异,而老龄人口负担上升并没有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负效应,也对储蓄率在时间和区域间的变化均没有解释力。运用实证模型的结果,本文还对2015~2050年中国区域储蓄率的走势进行了预测,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寿命延长带来的正效应会相对减弱而老年负担效应会增强,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净效应发生正负转换。在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和中部储蓄率从2015年开始快速下降,西部储蓄率到2030年左右也会迎来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点,最终各区域间储蓄率的梯度差异会缩小并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9.
裘江南  崔彦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114-117
随着电子商务在现代商务中的广泛应用,供需双方信息的匹配工作日益显得重要,也日益成为电子谈判的基础.在分析了匹配机制的特征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匹配模型框架,并且给出了实现该模型的关键技术.依据提出的模型,可以实现通用领域内的匹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支付水平越高,越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储蓄/支出结构是否一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这为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增长审视中国的高储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经济的考察,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实现"平衡增长路径",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严重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在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且改善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量是短期内发挥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创建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罗纪宁 《管理学报》2005,2(1):11-17
分析了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流派,从应用和理论两个角度阐释目前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给出研究中国经济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单部门封闭型动态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具有技术变化的CES生产函数,并考虑到投资与资本积累,依实际数据估计了模型参数。应用此单部门动态模型计算出中国经济各年可能到达的增长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人均资本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考虑农民工和城市非农产业工人的生产率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模型来分析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给出了贡献率和年平均贡献率的定义及测算公式,最后利用我国1995 -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农民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网络越广泛,农户储蓄率越低,即使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对储蓄率的影响越大;(3)对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率的作用会随着收入增长、正规金融发展及市场化的推进而减弱。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并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模型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下,高校作为知识传授和创新的桥头堡,如何极大地激励高校知识工作者的创新潜能和科教热情,成为中国高校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几种激励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高校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模型,并对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制定高校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政策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机制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1987-2008年2月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波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波动存在显著的三区制特征:低通胀区制、温和通胀区制和高通胀区制。同时,得到了以下结论:(1)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低通胀或温和通胀区制;(2)我国的通胀惯性在低通胀区制较低,在温和通胀和高通胀区制较高(接近于1),因此我国的经济政策应具有前瞻性;(3)三区制Markov区制转移模型能较好地刻画我国近20年来的高通胀事件,因此本模型也可以用于通胀预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G-C-D模型与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和模型技术,消除索洛"余值"中的非技术进步因素,建立了一种新的技术进步测度模型─G-C-D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进步测度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分4个不同的时段建立了河南G-C-D模型,测算出河南不同时期技术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我国企业428名知识型员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证实了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转移动机包括:兴趣动机、个人成就感、个人利益和组织情感四个维度;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企业促进内部知识转移的制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构并验证了我国企业知识员工心理资本的内容结构,认为其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包含任务型心理资本(积极情感、坚韧性)、关系型心理资本(情绪智力、感恩)、学习型心理资本(学习效能感、知识共享意愿)、创新型心理资本(创新自我效能感、模糊容忍度)四个维度。实证结果显示,知识员工心理资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于组织对知识员工进行心理资本的干预和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