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广告切换速度及产品卷入度对消费者注意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果表明:产品卷入度高时,切换速度为4s时是一个分水岭,因为1s、2s、3s和4s获得消费者的注意要显著优于5s和7s;产品卷入度低时,动画切换速度对消费者注意无显著影响,此时其对广告的注意出现了"视觉盲区"现象。为让消费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知加工更多的广告信息,建议最佳动画切换速度为2s。 相似文献
2.
在广告中合理地使用隐喻修辞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注意效果,但已有文献还没有厘清广告中的隐喻修辞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消费者注意力的适用范围。本研究借助眼动追踪技术,采用2(修辞表现形式:隐喻,直述)×2(知觉负荷:高,低)×2(视觉显著性:高,低)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网络横幅广告中的隐喻修辞对消费者注意效果的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横幅广告中的隐喻修辞对消费者注意效果的影响受到消费者的知觉负荷和广告的视觉显著性的调节作用,三项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当个体具有低知觉负荷同时广告具有高的视觉显著性时,广告中的隐喻修辞最能发挥其注意优势。本研究结论对隐喻修辞在网络广告情境下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的补充,并为营销人员如何在网络营销中开展隐喻横幅广告策略提出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网络广告交互水平和尺寸大小对消费者注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双因素被试内重复实验设计,考察广告两种交互水平(动画,静止)和5种常见尺寸大小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视觉注意。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本理论、消费者求变行为理论等,以鞋类产品为例,通过对360名被试的情景模拟实验,研究了消费者的卷入度(高VS中VS低)、产品知识(高VS低)和性别(男VS女)三个变量对消费者缺货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者卷入度和性别对缺货反应具有显著的主效应,且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第二,虽然消费者产品知识对消费者的缺货反应没有显著影响,但消费者产品知识与卷入度对缺货反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第三,消费者性别、产品知识和卷入度三者对消费者的缺货反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文章同时对鞋类产品制造商提出了基于消费者反应的缺货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采用对选择性记忆的测量方法中的线索回忆法,进行对照实验,试图将两者综合起来研究。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定量的直观形式反映视觉和听觉在广告中分别起的作用以及综合效果,提醒人们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应不能放松任何一方面和它们的综合,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优秀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6.
8.
本研究针对时下有关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效果的争论,基于消费者性别角色的视角,结合产品的性别特征,针对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四种不同性别角色消费者的广告效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不同性别角色消费者的效果截然不同,广告效果依赖于消费者与代言人性别角色而不是生理性别的相似性;同时,反女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对不同性别产品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而反男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的效果没有差异.此外,研究还对同一产品采用不同类型广告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女性产品采用反男性刻板印象代言人广告的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性别商品的广告效果对反性别刻板印象代言人的类型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研究广告和消费者入手,以个别典型广告为例,阐述了广告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田红利;朱小栋;陈美芳 《经营与管理》2024,(3):21-28
消费者在浏览短视频的过程中,通过博主在短视频植入的广告获取相应的商品信息,同时植入式广告具有诉求的隐蔽性,消费者会降低戒备心理,从而产生购买意愿。参考杜科菲广告模型,将广告价值分为信息性、娱乐性、信任性、厌烦性四个维度,探讨广告态度在广告价值和购买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电子口碑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SPSS26.0和AMO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路径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广告的信息性、娱乐性、信任性对广告价值具有积极作用;广告的厌烦性对广告价值影响不显著;广告态度在广告价值和购买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电子口碑在广告价值和购买意愿之间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从中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建立起积极或是消极的消费倾向,并在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反映出来。本文重点区别比较不同年龄的受众对广告的不同态度,基于不同的年龄段,人们对于广告的信任程度以及广告形式的偏爱程度;最后针对广告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贾佳王逸瑜蒋玉石李珺竹 《管理学报》2017,(8):1219-1226
结合广告的不同创意程度和重复呈现次数来研究不同组合形式的广告对消费者注意产生的影响作用。通过双因素被试内重复实验设计2(广告创意程度:创意、非创意)×5(广告重复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考察了创意广告和非创意广告在不同重复次数下对人们注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重复次数下,创意广告受到的注意总比非创意广告受到的注意程度高;人们对创意广告的首次注视时间呈倒"U"型变化,由重复频率为低度开始上升,在重复频率为中度时达到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人们在第2次重复观看创意广告时,瞳孔直径达到峰值,说明其被吸引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广告创意的设计定位一项统计显示,每天播放的大量电视广告信息,观众平均只看到其中的3%,而在这些广告中,一天内被记住的只有0.05%。从中可看出广告要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那些缺乏创意的雷同广告往往会因观众的视觉疲劳而被忽视。广告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们消费,它起到一个传播作用。为了更大地发挥这种作用,就要在广告的制 相似文献
15.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许多商家鼓励消费者在发表文字评论的同时上传买家秀图片,表明多数商家认为含有图片的评论更有助于消费者完成购买任务。已有在线评论有用性的相关研究广泛探讨了纯文字评论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缺少消费者对纯文字评论与含有图片评论认知差异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基于模式一致性理论提出不同商品类型情景下消费者对纯文字和含有图片两类评论认知行为的研究假设,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系统地研究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行为的影响机理;通过眼动实验收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同时检验性别在商品类型与评论认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证明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的影响,为验证商品类型、评论形式和性别因素间的内在机制提供实证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眼动实验证实消费者在购买搜索型商品时更依赖纯文字评论做出决策。对于体验型商品,女生组眼动数据支持所有研究假设,当女性消费者购买体验型商品时,对网页中含有图片评论的关注度更高;当她们购买搜索型商品时,对网页中纯文字评论的关注度更高。性别在商品类型影响评论认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给出多因素间更为复杂的交互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对两种评论形式存在认知差异,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规律,对于商家及社交商务平台展开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眼动实验方法的应用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日益减弱。游戏植入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植入广告形式,因其依托于游戏娱乐所带来的黏性和互动性,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搜集和访谈等形式,分析手游植入广告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结论认为,手游植入广告的广告时长、广告类型、消费者年龄、月均消费水平、打手游频率五个方面,均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可行的营销建议:提升植入广告与游戏场景的契合度;增强广告内容的情节性和完整度;增强植入广告创意性,注重植入技巧;根据消费者需求,精准植入广告。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在线评论机制的完善,各大网络购物平台设置了追加评论的功能,消费者可在初次评论后一定时间段内针对同一产品再次评论。目前追加评论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关于含追加的在线评论研究中,大多是针对含追加评论与未追加评论之间、含追加评论中一致性追加评论与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的感知有用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较少研究分析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即初次评论与追加评论情感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含追加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差异。 将矛盾性追加评论分为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和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两种情况,基于归因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视角,探讨矛盾性追加评论对感知有用性差异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的调节作用。实验均以大学生为样本,从天猫商城真实的评论环境中获取的在线追加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矛盾性追加评论中,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的含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显著高于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的在线评论;②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卷入度产品而言,正-负追加组和负-正追加组感知有用性差异显著;对于低卷入度产品而言,这种差异不显著。 从理论上讲,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含追加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并引入了产品卷入度这一调节变量,解释了人们对矛盾性信息感知的差异。研究结论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由于消费者更加关注正-负追加组的在线评论,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负面追加评论对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