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冲击下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最优配合问题,并在异质性金融冲击下拓展分析结论。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应关注金融因素,泰勒规则盯住信贷价格优于信贷规模,逆周期资本监管熨平经济波动的效果显著优于顺周期监管;(2)基于"保增长、稳物价、控风险"三重目标,外源性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力度与资本监管强度高低搭配可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双高搭配导致福利损失最大化;(3)内源性金融冲击下,福利损失最小化要求资本监管从紧而货币政策具有更大灵活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须更加关注金融价格波动、同时要加快完善资本监管逆周期调节机制,此外能否准确识别金融冲击来源会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效率上的差异性会扭曲信贷资源配置,进而抬高宏观杠杆率,增加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抵押约束机制构建了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企业信贷扭曲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形成机制,并探讨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协调问题。研究发现:在异质性企业环境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减缓信贷市场顺周期行为,抑制信贷规模过度膨胀,起到降低宏观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并显著改善社会福利损失,为货币政策制定创造更多空间;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仅减缓了抵押约束机制对经济周期的放大效应,未解决异质性企业对经济结构的扭曲问题。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负盈亏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建立"去杠杆"长效机制、提高金融韧性以形成能够内生消化风险的市场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建立了信贷驱动的房价泡沫骑乘模型,探讨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房价泡沫骑乘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相关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基于22国1975年~2017年季度面板数据,运用GSADF技术估计房价泡沫并使用Ⅳ-Probit两步法和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信贷-房价正反馈、异质信念、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对房价泡沫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主要结论有:1)信贷-房价正反馈、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转移动机、投资者异质信念、低利率环境和宏观审慎信贷监管放松是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骑乘房价泡沫的主要因素;2)信贷和房价的正反馈会显著增加房价泡沫的发生概率且这一效应在经济繁荣时期尤为明显;3)投资者信念异质性越强,房价泡沫发生的概率越大;4)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可分别通过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调节家庭部门信贷扩张进而抑制房价泡沫."双支柱"政策对房价泡沫的调控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要好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表明住房信贷违约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现有理论研究并未将住房信贷违约风险纳入分析框架。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房价冲击和住房信贷违约的房地产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究房价波动的溢出效应,同时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对住房信贷的监管效果。基于中国的实际数据,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消费而不是产出和通胀,对金融系统的溢出效应要大于实体经济。采用以住房信贷扩张速度为目标的动态资本充足率监管方式能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短期效果更加明显。房价波动冲击和利率冲击是引起我国住房信贷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创新性构建了包含银行破产机制和去杠杆机制的资产负债表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发现:(1)四类银行特征和4个外生参数影响四类传染渠道,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四类传染渠道中去杠杆渠道(Loss~(DEL))和银行间负债违约渠道(Loss~(IA_DF))最为重要;(2)在传染过程中,银行破产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急剧上升,且破产越集中,系统性风险越大;(3)系统性风险存在"区制转换"效应:当低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常态"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体系杠杆率驱动;当高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危机"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关联性和资产规模驱动,并主要来源于传染指标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4)4个外生参数对应了四类针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宏观审慎政策,脆弱性指标(VBI)和传染性指标(CBI)对应了针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这些宏观审慎政策应根据金融周期(上行或下行)和系统性风险类型(常态或危机)来实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最小生成树(MST)和平面极大过滤图(PMFG)方法构建和分析金融市场网络可以动态识别金融网络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而利用最小生成树的唯一性可以全面而直观地显示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我们通过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特别是最小生成树方法对系统性风险传导潜在路径的识别以及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直观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大家观点     
<正>徐忠:重视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二者已经紧密关联,货币政策作为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并经金融体系传导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对金融周期、金融风险保持关注和警惕。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关键是要调节好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稳定的关键在于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因其规模具有突出的系统性风险特点,对相关监管制度的需求尤为迫切。本文认为分业监管体制的缺陷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滞后模糊,难以防控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因此在借鉴域外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完善相关监管规则的建议,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9.
信贷配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小丽 《管理科学》2005,18(3):71-75
传统的银行借贷传导机制大多以商业银行作为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能自由调整其资产构成作为分析起点,并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该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由于制度因素形成国有银行特殊的双重信贷配给,使得基于信贷配给的传统信贷传导机制模型在解释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时失去了解释力.引入相关制度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期得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理论范式,并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采用最小生成树(MST)和平面极大过滤图(PMFG)两种方法构建和分析金融市场网络。运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方法可以动态识别金融网络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且具有效性和稳健性,而最小生成树方法对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的识别对于实施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