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三地在产业上各有侧重。北京定位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其作用是升级并转型北京市既有产业结构、引领并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服务并带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参与并重塑国际分工。其理论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创新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综合。所谓"高精尖"经济结构,"高"指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能起到高端引领作用;"精"指资源占用小、产值利润大,具有高效低耗特征;"尖"指科技品质优、创新特色足,可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它是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集合,内含着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绿色经济"四大特性"。考核评估要从科技创新度、财税贡献度、产业集聚度、地区辐射度、环境友好度"五维度"去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2.
依照主流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按照中心外围论的观点,这种分配却不是平等的。随着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式成为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我国一直以来依仗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参与世界的国际分工,处于价值链的加工装配环节,附加值低,无法得到与发达国家平等的贸易利益。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有可能改变低层的国际分工地位,实现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阮俊凯 《经营管理者》2009,(16):218-218
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分析有代表性的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资产寻求动机、模式及区域分布,为企业在海外投资选择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博 《管理与财富》2009,(12):10-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己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传统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己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然而,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正显示出诸多弊端.鉴于此,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成为中国贸易实践的必然选择.所谓动态比较优势,就是指对于比较优势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战略性地在短期内违背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推动自身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获得动态比较优势.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结果是,当资本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本国的比较优势将发生升级或逆转,使得自身进入较优的国际分工地位,从而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分享经济作为扩展人类分工与合作秩序及方式的新经济模式,极大提高了分工网络生产力,其发生与演进的内在机理是专业化经济与交易成本的矛盾运动。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促进社会分工,提升专业化经济,一旦越过分享经济产生的门槛限制,将孕育出分享经济这一新模式。与新古典经济学比较,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一个更适合于研究分享经济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1、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世界市场为前提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因此,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论基础便是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其一,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是指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之间的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生产力大发展,必然把各国的生产纳入到国际分工的体系之中,并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纵观历史,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传统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后又发展到工业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分工,再深化到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低端。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力图找出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与要素禀赋、技术进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9.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与发展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产品内国际分工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延伸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好的国家,也是经济总量在全球的份额提升最多的国家。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国际比较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具有三大优势,这就是体制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使得中国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在2030年前后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看,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这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有可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三大产业的结构上,无论是从增加值结构上看还是从就业结构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结构升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都已被卷入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又从物质上使各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当代国际经济生活中,国际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有力地促进了参与合作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受到有关国家政府、国际机构和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范畴,国际经济合作也成为国际经济理论界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些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国际经济合作进行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兹将研究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作一介述。  相似文献   

12.
产品内分工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优化了世界资源的配置,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却很复杂。一国能否从产品内分工中获利要综合考虑分工后的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贸易利益和分工利益、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和相近产业的若干企业及相关机构,为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形成网络性的专业化分工,从而达到规模经济、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现代产业经济现象.作为一种现代产业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优势,使之成为现代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最佳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既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 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应当看到,外向型经济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尤其近年来,外贸滑坡现象严重,跨国经营还未真正起步。这些问题,将会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从现实看,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贸易战的加剧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贸易障碍更加突出,这对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企业产品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泽夏随着经济上国际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加强,每个国家封闭性的经济运行过程将越来越困难,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之外。发达国家正着眼全球,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寻求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大调整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大国博弈等重要因素,将深刻改变未来国际经济格局。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呈现"十大变化"趋势:全球经济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全球经济格局多极化将更加明显;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生产方式变革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国际贸易结构与格局将发生改变,数字化、服务化突显,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全球跨境投资将在波动中上升,跨境投资规则制定出现新趋势;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越发达国家;绿色发展将成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全球能源结构与格局将深刻变化;全球粮食安全总体状况将有所改善;国际金融中心将多元化。外部环境的这些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把握好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新趋势,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出发,结合WIOD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从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考察了要素投入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要素结构升级。相对于资本投入和研发投入,劳动力投入是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我国制造业要实现产业升级目标,需要提升要素禀赋,增加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鉴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论文还考察了参与国际分工与制造业产业升级间的关系,发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利于"干中学"效应的发挥,进而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工厂”与我国国际劳务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使中国具备了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前景 ,其中的关键是中国拥有丰富廉价和较高素质的工业劳动力资源。这是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中国加入WTO之后意味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将加快国际资本与中国丰富的工业劳动力的进一步结合 ,成为中国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的新起点。这也为中国从世界范围内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是商品、服务、投资、金融的自由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高技术人员流动性的强化 ,但不包括一般劳动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技能劳…  相似文献   

19.
产品内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生了重大转变。分工的细化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全球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中,产业升级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产业升级的问题,根据该价值链条的增值路径来安排未来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国家的战略利益。(一)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界定及其基本内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生产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及产品内分工转化。产业间分…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中,获取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是我们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旨所在。研究进入国际市场的营销模式,以尽可能小的经济和政治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利益,是所有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指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即企业为满足国(境)外市场所需而设计和实施的营销组合。在WTO框架下,国际市场营销通过以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