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晓东  刘京军  陈芷君 《管理世界》2019,35(5):92-105,125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有着很强的波动性,但是相对而言出口品价格却相对稳定,为什么汇率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在产品价格上?本文在对企业生产行为解构的基础上,在理论上识别了全球价值链整合下汇率对出口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通过使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考察进口中间品投入以及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出口商同时也是大进口商的双重身份会提高出口企业的汇率免疫力。对于进口密集度和市场份额处于95分位数的企业,其汇率传导只有约59%;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会形成一个汇率对冲机制,从而弱化汇率对产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效应;另外,进口中间投入品对汇率传递的阻滞效果不单单体现在价格效应上,而且还体现在出口数量效应上,二者共同促成了出口商的汇率对冲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艳  刘红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300-304
本文收集了1997-2005年我省与8个主要外贸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江苏省GDP和江苏省人均GDP国民经济指标资料,结合国际经济理论,引用双边贸易引力模型,运用计量软件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贸易出口的影响.通过实际验证,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江苏省出口量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关系,说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对汇率变动有一定敏感度.根据分析结果,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引起的出口压力,促进江苏省外贸出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出口产业水平是高质量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关键,汇率是重要的考量要素。本文从汇率波动与产业发展的理论关联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而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人民币汇率分别贬值1%~10%的情景,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贬值5%时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对产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5%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对中国出口产业发展而言最有利。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厘清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方向和幅度的合理范围,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汇率机制及出口产业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现状,进而讨论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啟仁  铁瑛 《管理世界》2020,(3):1-22,M0004
近年来,尽管中国企业雇佣大学生的比例在增长,但出口产品质量却没有发生显著提升,形成了所谓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本文将企业异质"雇佣结构"引入质量异质性理论框架,探讨劳动投入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结合企业劳动技能投入和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互补性对"质量变动之谜"进行解释。利用经济普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企业雇佣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2)雇佣结构与企业中间品投入质量具有互补性,中间品质量越高,雇佣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越强;(3)现实所观察到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部分源于进口中间品占比的大量下降所导致的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下降,雇佣结构升级对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了中间品质量下降的拖累,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质量升级效应。总之,在"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攻坚期,虽然高学历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有助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但这一过程亟须匹配相应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投入。因此,进一步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国内中间品供给能力是破解质量升级难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基于阿明顿需求函数的传统实际有效汇率的缺陷日益明显。本文在BJ(2015)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出、增加值和出口的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拓展到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新概念和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IMF和BIS实际有效汇率低估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低估率达41.71%,且低估程度呈扩大趋势;(2)从价格结构分解来看,增加值名义有效汇率和增加值相对自价格有效汇率共同助推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从区域结构分解来看,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构成部分是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3)双边国家相对实际价格变化是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因,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总体上呈升值状态,但差异性较大;(4)中国对美国出口实际有效汇率中赋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权重为负,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不是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是促进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传统有关货币贬值的"以邻为壑"效应失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首先提出了汇率变动与企业出口行为的3个理论假说。文章进一步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导致企业出口价格下降,出口数量减少,且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和产品在多产品企业中地位的提高而显著增强;生存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有助于延长核心产品的出口持续期,但却缩短了非核心产品的出口持续期;此外,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缩小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且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集中度,即人民币升值使企业更集中出口核心产品,加速了企业出口产品之间的优胜劣汰,长远来讲有益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研究各种汇率因素变动与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变动、出口贸易结汇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进出口企业所做的真实的外汇保值交易,本文就汇率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预测中国进出口贸易汇率风险的数学模型,据此预测了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进口贸易购汇成本、出口贸易结汇收入的影响。本文结论是:从汇率角度来看,中国出口贸易的最大威胁不是人民币升值2.01%,而是未来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动引起的汇率风险。最后,本文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不利影响的现实途径,并指出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三位一体”本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动荡主要是通过贸易流和资本流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的。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贸易流的影响主要通过四个环节传递:·需求减少。危机导致亚洲国家国内需求锐减,进而使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降。·汇率贬值。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使中国出口商品在亚洲危机国和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倾销。由于急于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一些亚洲危机国家完全不顾成本和价格竭力扩大出口,从而造成中国出口的困难。·初级产品价格。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