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美国选民在总统选举中的政治认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美国选民在总统选举年份比在中期选举年份更有可能认识到两个主要政党之间的差异。这一发现为安格斯.坎伯尔(A ngus C am pbe ll)所发现的政治认知起落现象提供了认知模式。每当在总统府中发生党派更替时,大多数美国选举人都会预感到总统选举中势均力敌的情况。美国选民的政治认知首先是由信息吸收和处理所决定的,党派性是第二位的因素。这一发现确认了心理学的信息处理看法,扩展了安东尼.道恩斯(A n thony D ow ns)的理性选择理论和V.O.基关于留意公众和粗心公众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基于选民调查资料和文献档案资料,对选民在代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及态度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选民在提名阶段的参与率比较低,近二十年来参与积极性显著下降,不同地区乃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选区之间,选民对提名程序的参与存在较大差异;在候选人资格和代表功能方面,选举组织者比较强调代表承担描述性代表的功能,而选民更多强调代表的实质性代表功能;从正式候选人确定程序来看,选举组织者主要倾向于采取酝酿协商等非程序化方式来确定正式候选人,而选民更希望通过预选等程序化机制来表达诉求.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美国选举政治中女性选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性别差异(gender gap)"现象一直是美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和"性别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从美国历届尤其是1980年以后总统大选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性别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在4%-12%的范围内波动),但是这一现象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本文结合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针对女性选民在2004年大选中的作用、美国历届尤其是1980年以后总统大选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以及"女性选民"和"性别差异"现象对党派之争、竞选策略、以及美国政策中有关性别问题的突显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两个县8个自然村262名选民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村选举行为问卷”探讨了选民人口学特征及其与选举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因素对选民选举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40岁以上的大龄选民更看重选举对于维护村民权益的意义;(3)汉族选民比少数民族选民更看重选举对落实国家政策的意义,而少数民族选民在投票时比汉族选民更容易受候选人身份、候选人背景和政党意见的左右。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台湾实行政党轮替以来,台湾岛内的各个政党为了选举等政治因素的考量,都在充分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等政治社会化工具来进行宣传与舆论引导,从而拉拢选民,获得选票,赢得选举。本文试图通过对2000年至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在竞选中所运用的竞选广告的对比分析以及刚刚过去的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来发现台湾竞选广告中所采用的策略以及未来台湾竞选广告的发展趋势,从而考察台湾的政治传播生态,以期为分析2016年台湾大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政治庇护主义(political clientelism)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和分析范式.在庇护主义盛行的社会结构中,作为被庇护人的选民在选举政治中由于受庇护关系的约束,往往缺乏自主投票的能力,出于对庇护关系的依赖和需要,他们在选举中必须服从其庇护人的意志,从而成为被“锁闭”在庇护关系网络中受人控制的选民.作为一种隐含着权利关系的纵向社会结构范式,庇护主义在改革时期的中国乡村社会依然盛行.从这一视角出发考察村委会选举,或许有助于理解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理想的选举制度和民主程序进入到乡村社会之后会发生扭曲和变异.  相似文献   

7.
议题设置是美国选举政治的重要环节,充当着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关键链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议题日益成为美国选举政治的热点议题,影响着中美关系的稳步发展。基于议题设置的相关理论,本文对2010年中期选举中的中国议题进行了个案研究。文章指出,作为美国国内经济与就业议题的外化延续,中国议题将在美国选举政治中长期存在。在实现候选人迎合政治与舆论潮流的传播效果的同时,中国议题还可以通过内容阐释框架与党派属性议题保持高度一致。文章认为,竞选中的中国议题对候选人当选后的涉华倾向具有消极影响,存在中国议题负面炒作的"常在化"趋势。基于这些观点,本文尝试提出了加强对美经济外交、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注意通过对美外交在选举年主动设置积极中国议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晓跃 《国际论坛》2013,(1):1-6,79
美国少数族裔党派取向的形成和变迁受到一定阶段基于利益诉求上众多变量的影响,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并存的特征。就目前而言,少数族裔在总体上倾向支持民主党,这是因为民主党比共和党更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但共和党若能在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取向方面作出有利于少数族裔的改变,西裔和亚裔的中间和独立选民转向支持共和党亦有可能。从长远讲,两党须尽力扩大其选民基础中的少数族裔规模以能在未来的选举政治中占得优势。  相似文献   

9.
美国选民投票率一直很低,成为美国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严重问题之一。 按照宪法,包括总统、副总统在内的中央与地方主要官员的直接选举制,是美国式政治民主的主要特征之一。制宪之初,许多被统治者并没有选举权。两百多年来,由于各阶层、各种族和不同性别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美国宪法一次又一次地修正,普选权的范围逐渐扩大,美国合格选民参加选举的人数比例在19世纪末达到了高峰。但到了二十世纪,合格选民参选的比例逐渐下降,现一般在50%左右,且在继续下降,这与法律上民主的扩大形成尖锐对照和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对选民投票进行分析,认为选民在投票的过程中始终是按照成本-收益原则指导其行为的;认为理性选民假说与伦理选民假说能够解释投票中的悖论。然而从政治心理的角度分析,选民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从选民投票动机及选民利他主义心理等方面分析也证明了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投票理论的悖论的存在。因此选民投票是理性与非理性、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对选民投票进行分析,认为选民在投票的过程中始终是按照成本一收益原则指导其行为的;认为理性选民假说与伦理选民假说能够解释投票中的悖论。然而从政治心理的角度分析,选民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从选民投票动机及选民利他主义心理等方面分析也证明了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投票理论的悖论的存在。因此选民投票是理性与非理性、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论选民资格案件的救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民资格案件不是民事案件,选举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均无权受理,设立宪法法院可以解决选举诉讼和违宪审查问题,但与我国目前的状况不符。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由县和设区的市级人大常委会处理。  相似文献   

13.
自"新政"以来,民主党始终尝试通过在蓝领中下层与非洲裔等不同群体利益之间谋取平衡与聚合来构建多数选民联盟,从而实现选举胜利,但其联盟的稳固性却持续遭遇挑战。在2020年大选中,民主党正副总统候选人乔·拜登与卡马拉·哈里斯的组合旨在分别回应相应群体,从而延续了民主党的传统逻辑。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驱动下,人口结构在族裔和阶层意义上的迅速变化增加了民主党平衡各群体利益的难度,民主党选民群体自身在族裔、受教育程度以及阶层意义上的内在变动也加深了其内部不同派别在政治立场与政策议程上的分歧,而奥巴马政府以来民主党呈现出的代际更新停滞也不容小觑,这些都构成了当前民主党转型中所要面对的挑战与困境。面对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共和党在"身份政治"维度上标榜"白人至上"的所谓"特朗普化"转向,民主党很难推进完全以阶层与经济平权政策为主导的所谓"桑德斯化",而是极可能相应地转向代表少数族裔群体利益的"身份政治"议程,加剧政党极化政治的"部落化"甚至是民主党政治精英自身的"非白人化",进而深刻改变着美国政治的面貌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基础.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践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普遍平等的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为人民代表大会赢得了公信力.但是,直接选举层级低,间接选举层次多,选举的竞争性、选择性不强,代表与选民关系不够密切,个别代表素质较低等选举中存在的诸多瑕疵影响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公信力.必须把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当作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推进,从而进一步提升人大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政治选举作为我国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水平。如何认识和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大课题。以中国西部山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M村选举中的高票通过现象为切入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对选举中的主要参与者——候选人、选民进行分析,试图发现除了候选人个人才能使得村民投出选票以外的其他因素,从而对该村的高票通过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圣经>称犹太人为神的选民,但他们在历史上却长期受到排挤和迫害,似乎为神所抛弃.选民的观念与其现实境况迥然不符.那么犹太人因何称为神的选民?这个观念与他们的历史遭遇是否有着某种联系?"选民"是古代犹太人为确立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纯净民族信仰而提出的观念,但是选民观念使得犹太教徒以及后来的基督徒具有一种自我优越感和排他性,这是基督徒与犹太人发生冲突、造成犹太人遭受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选民观念的坚守同时又成为犹太人渡过深重灾难的一种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科技革命与欧洲一体化的迅猛发展 ,使欧洲社会民主党产生改革的紧迫感。积极寻找应战对策 ,实行民主化改革 ,扩大党的选民基础 ,增强党的吸引力成了改革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 ,这种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 ,但它迎合了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选举法》关于在直接选举中“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的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了挑战。为保证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而规定的召开选举大会、委托投票、代写选票等程序安排也与选举自由、秘密投票、一人一票原则相背。笔者主张,在直接选举中,选举只有合法非法之分,没有以参加投票选民是否过选区全体选民的半数来定有效无效之别,采用相对多数制,废除委托投票,缩小代写选票选民的范围等来完善我国的直接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 ,竞选作为一种基本的选举方式已经在基层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中出现。竞选制度的逐步确立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多元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的参政意识提高都要求确立人大代表竞选制。当前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存在着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和了解、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不强、人大代表缺乏被监督等问题。竞选制能更好地保证选民和候选人之间直接的沟通和了解 ,能够提高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 ,能够加强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进行监督。确立人大代表竞选制是人大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必由之路 ,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论坛》2021,23(3)
民粹政党自转型之初就在中东欧各国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随新自由主义的深入发展而更加繁荣,在选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显著影响地区政治生态。本文通过投票行为的相关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影响选民投票动机的因素。研究发现,生产系统转型在一些中东欧国家造成了人口结构向保守和本土主义的转变,构成民粹支持者的身份基础;转型的"非人民性"未使民众对代议民主和主流建制建立起忠诚与依赖,而"转型性衰退"和对各种危机的处理不当使主流政党产生绩效赤字;包袱更小的民粹政党通过各种提升政治正当性的策略,以提高其投资附加值,导致选民将选票投给预期回报更大的民粹政党;在转型质量较差的中东欧国家,政党系统分裂度高,选举波动性强,为边缘民粹政党提供了更多得到选民关注的政治机会。本文选择保加利亚民粹政党的兴起进行案例分析,较好支持了研究假设,使中东欧民粹政党兴起的解释更为充分和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