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业者和企业家功不可没。从改革开放初期允许个体户经商到现在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创业的价值越来越被肯定。本文以企业家群体的演变、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为主线,梳理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建议,希望提升对制度创业、企业家精神、创业机制等与工商管理紧密相关的课题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伍锐 《经营管理者》2013,(6X):239-240
本文从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的角度,具体阐述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内涵,并提出了开放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四条途径,包括创设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平台、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杨勇  朱乾  达庆利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1):105-113
企业家精神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影响,但之前大部分区域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都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导致实证结果出现偏差。本文首先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2000-2009年间中国各省域企业家精神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进一步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建立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省域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局域相关显示出其空间集聚特征;中国省域企业家精神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份企业家创业活动对本省企业家创业活动有正向影响。基于模型分析结论,提出了引导创业资源空间合理流动、促进省域企业家精神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届创业学与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经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南开大学MBA中心主办的“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于2003年9月27-28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0余所院校的80多位专家教授和成功企业家围绕创业管理、企业成长、中小企业、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科技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现有的创业生态系统评价研究文献中对创业人才的作用研究不多。文章提出了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评价体系,依据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各自特点,构造了两者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选取了主体要素、服务与支持要素和环境要素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5个城市2010年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优化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个性特征、创业能力、商业智慧等角度,对创业家素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政府扶持系统,优化创业软环境;深化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注重自我挖掘,提升自身实力等三大创业者素质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培养具有创业家精神的创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能否得到有效传承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评价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4个维度,并通过对206住企业高管成员的实地访谈和17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团队绩效、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团队绩效作为中介变量影响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协作进取维度对团队绩效和公司绩效的影响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路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围绕企业成长,立足企业家精神和专业化管理,分析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的三种路径,揭示了“融合陷阱”的存在及其认识误区,进而提出,创业管理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的新路径取向,并从企业内外部角度展望了公司企业家精神以及创业教育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2-2006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权制度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私有产权控制相比,政府控制不利于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并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企业家创新精神更低。因此,政府要致力于产权制度的改善,创造有利于培育企业创新精神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通过对校内外56名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进行调研,调查分析了他们的创业动机、创业能力自评、社会参与情况、学校教育情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团结引导工作中、在培育“企业家精神”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本文提出四点团结引导建议,希望通过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同心同向的合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回顾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随后对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培养企业家精神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创业倡导借鉴市场化原则提供社会服务,能够在维持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被认为是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本文全面梳理了社会创业的兴起背景,深入分析了企业家精神视角下的社会创业过程,揭示了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的独特研究主题。本文认为社会创业本质上是在社会企业家精神支配下探索和开发社会机会,进而创建社会企业或新型公益组织的过程。未来研究应该加强多学科视角融合,聚焦中国独特情境下的社会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次会议以"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下称《意见》)精神,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激发新时代企业家创新、创业与担当精神,推进企业家队伍不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4.
创业机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机会是一种满足未满足的有效需要的可能性,它可以视为市场需求和企业家精神的一个交集,是企业家所能识别的有效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各学者对创业机会的界定,其次,分析了创业机会的来源,最后,评析了学者们在机会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总结改革开放40年,可以有各种角度,创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改革开放掀起了创业热潮,民间力量被极大地释放,体制外、系统外的创业力量逐渐进入主流,以敢为人先、承担风险、快速行动为核心的创业精神,逐渐上升为内涵更加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者群体及其蕴含的企业家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国有企业可以发挥党建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并产生溢出效应,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创业链等有机融合,在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泉州金控集团在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实践和探索,揭示党建发挥作用的创新路径,彰显国企担当。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产业集群内蕴含着丰富的创业机会,而集群网络的结构特征是否对集群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发挥水平具有影响?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利用1998-2005年美国信息技术、通信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数据,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与集群企业家精神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网络的集聚系数对新企业创立具有正向影响;集群网络的平均路径距离与企业家创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主要内涵的一种精神特质。由于企业家精神的主体具有强烈的成长欲望。勇于向环境挑战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更加关注机遇而不是威胁。擅长识别和追求对企业成长有积极作用的机会。此外,企业型精神由一群具有创新型精神的公职人员所组成的,他们在政府中引入企业的创新精神,把政府的低效率转变为高效率,使整个政府逐渐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9.
转轨时期的企业家精神迫切需要弘扬。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家。而要造就这样一支企业家队伍,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精神。那么,中国转轨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他们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二是要有不断创业的进取心; 三是诚信立业的价值观;四是造福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陈玲玲 《经营管理者》2009,(16):265-266
《改革政府》一书中作者阐述了用企业家精神克服传统官僚制体制的十条原则。本文将基于对传统官僚制体制弊病的分析,提出用"企业家精神"改造官僚制政府的建议和方法,以期能够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